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122篇
  免费   34408篇
  国内免费   33155篇
化学   124923篇
晶体学   3870篇
力学   13029篇
综合类   1918篇
数学   27676篇
物理学   101269篇
  2023年   1682篇
  2022年   3287篇
  2021年   3825篇
  2020年   4404篇
  2019年   5042篇
  2018年   5365篇
  2017年   6546篇
  2016年   6782篇
  2015年   6522篇
  2014年   7812篇
  2013年   11359篇
  2012年   11989篇
  2011年   14060篇
  2010年   15991篇
  2009年   16351篇
  2008年   11497篇
  2007年   10217篇
  2006年   9552篇
  2005年   8884篇
  2004年   8738篇
  2003年   7038篇
  2002年   7016篇
  2001年   6966篇
  2000年   5961篇
  1999年   4956篇
  1998年   3952篇
  1997年   3511篇
  1996年   3764篇
  1995年   3985篇
  1994年   4069篇
  1993年   4092篇
  1992年   3613篇
  1991年   3295篇
  1990年   2943篇
  1989年   2950篇
  1988年   2826篇
  1987年   2110篇
  1986年   2109篇
  1985年   1776篇
  1984年   1911篇
  1983年   1224篇
  1982年   1689篇
  1981年   1440篇
  1980年   1420篇
  1979年   1342篇
  1978年   1314篇
  1977年   1364篇
  1976年   1859篇
  1973年   1218篇
  1972年   12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田玉静  左红伟  王超 《应用声学》2020,39(6):932-939
语音通信系统中,语音通过信道传输将不可避免地引入码间串扰和信号畸变,同时受到噪声污染。本文在分析自适应盲均衡算法CMA(constant modulus algorithm)和改进盲均衡算法的基础上,考虑到自适应盲均衡技术在语音噪声控制方面能力有限,将自适应盲均衡技术与小波包掩蔽阈值降噪算法联合使用,形成一种基带语音增强新方法。仿真试验结果显示自适应盲均衡技术可以使星座图变得清晰而紧凑,有效减小误码率。研究证实该方法在语音信号ISI和畸变严重情况下,在白噪及有色噪声不同的噪声环境中都具有稳定的降噪能力,消噪同时可获得汉语普通话良好的听觉效果。  相似文献   
102.
杨玲玲  张捷  徐一帆  陈雪 《应用声学》2020,39(4):625-631
古镇作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一体的景区,具有丰富的声音类型。本研究以大研古镇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探究不同声音偏好的游客对古镇声景观的主观评价差异。基于游客的声音偏好,将游客分为偏爱自然声和偏爱人工声两大类。通过因子分析提取游客声景观主观评价的5个主因子:大小、音质、效价、偏好和唤醒。进一步分析发现,这5个因子具有一定的层级性,其中从大小到唤醒代表声景观评价从声音的物理属性向声音的联想评价逐级提升。其中在低层级评价(大小、音质)中,偏好自然声的游客和偏好人工声的游客无显著差异,低层级评价具有稳定性;而在高层级评价(效价、偏好和唤醒)中,偏好人工声的游客更关注古镇声景观的淳朴性和遗产性。因此,游客对声景观的主观评价可视为一种指标,判断景区声景所处的评价阶段,从而为景区声景观改善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3.
以典型的双稳态系统——屈曲梁结构为例,基于等效模型,结合解析、数值和实验手段,研究了双稳态结构中的1/2次谐波共振特性、演化过程、参数调节规律及其对隔振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非线性刚度系数或激励幅值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系统会在一定带宽下产生显著的1/2次谐波共振;随着激励幅值增加,阻尼系统的1/2次谐波遵循“产生-增强-衰退-消失”的过程,该过程对峰值频率和峰值传递率有重要影响;适当提高非线性强度能有效改善双稳态结构隔振特性.针对双稳态屈曲梁结构开展的实验验证了1/2次谐波特性和隔振特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4.
105.
DFT comput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H2‐assisted chain transfer strategy to functionalize polypropylene via Zr‐catalyzed copolymerization of propylene and p‐methylstyrene (pMS). The study unveils the following: (i) propylene prefers 1,2‐insertion over 2,1‐insertion both kinetically and thermodynamically, explaining the observed 1,2‐insertion regioselectivity for propylene insertion. (ii) The 2,1‐inserion of pMS is kinetically less favorable but thermodynamically more favorable than 1,2‐insertion. The observation of 2,1‐insertion pMS at the end of polymer chain is due to thermodynamic control and that the barri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nsertion modes become smaller as the chain length becomes longer. (iii) The pMS insertion results in much higher barriers for subsequent either propylene or pMS insertion, which causes deactivation of the catalytic system. (iv) Small H2 can react with the deactivated [Zr]?pMS?PPn facilely, which displace functionalized pMS?PPn chain and regenerate [Zr]? H active catalyst to continue copolymerization. The effects of counterions are also discussed. © 2014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2015 , 53, 576–585  相似文献   
106.
Russian Physics Journal -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modification of the silumin surface layer using a multicycle processing technique which combines the formation of the film...  相似文献   
107.
108.
高能重带电粒子能直接穿透靶原子核外电子层,与原子核发生直接碰撞,发生散裂反应,产生一系列具有放射性的剩余产物核.重带电粒子诱发靶材放射性剩余核与辐射防护和人员安全有着密切联系,当前,大部分剩余核产额主要依靠蒙特卡罗粒子输运程序进行模拟计算,其准确程度亟需通过实验测量进行准确评估.本文利用能量为80.5 MeV/u的(12)^C6+粒子对薄铜靶开展了辐照实验与伽玛射线测量,结合伽玛谱学分析方法,得出了辐照产生的18种放射性剩余产物的初始活度和产生截面值,并与PHITS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HITS模拟程序对放射性剩余核种类的估计具有较高可靠性,在其绝对产额方面,与实验测量仍具有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09.
Russian Chemical Bulletin - Gradient polymer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melt-mixing of carbon black and polypropylene in a compounder and subsequent hot pressing of pellets. The thermally treated...  相似文献   
110.
质子辐射生物学效应是太空放射生物学和质子束放疗研究的重要基础,可为空间环境下人员的危险性评估以及质子治疗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依托加速器建立相应的生物样本辐照技术是开展此类研究的前提条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最近建立的100 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提供的中能质子束流为目前国内能量最高,特别适合用于太空放射生物学和质子治疗相关研究。本研究中,利用在束和离线等多种手段建立了中能质子束流诊断和剂量测量方法,对加速器引出的100 MeV质子照射野大小、均匀性等束流品质以及剂量测量系统准确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对光子剂量响应好的LiF(Mg, Ti)热释光探测器,对90 MeV质子同样具有良好的剂量响应关系,可作为中能质子剂量准确性评估的手段之一。在5.0 cm×5.0 cm照射野范围内,加速器引出的100 MeV质子束流的均匀性好于90%,在线剂量测量系统准确性好于93%,束流品质和剂量测量条件基本满足辐射生物学的要求,可为质子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