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1篇
  免费   2347篇
  国内免费   2089篇
化学   8863篇
晶体学   253篇
力学   739篇
综合类   173篇
数学   1545篇
物理学   432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80篇
  2020年   433篇
  2019年   482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586篇
  2015年   672篇
  2014年   716篇
  2013年   879篇
  2012年   1002篇
  2011年   1013篇
  2010年   845篇
  2009年   822篇
  2008年   877篇
  2007年   722篇
  2006年   636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539篇
  2003年   463篇
  2002年   590篇
  2001年   517篇
  2000年   357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217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Layered metal oxide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as catho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SIBs).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of such cathode materials is still hindered by their poor rate capability and cycling stability. Here, a facile self-templated strategy is developed to synthesize uniform P2-Na0.7CoO2 microspheres. Due to the unique microsphere structure, the contact area of the active material with electrolyte is minimized. As expected, the P2-Na0.7CoO2 microspheres exhibit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for sodium storage in terms of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 (125 mAh g−1 at 5 mA g−1), superior rate capability and long cycle life (86 % capacity retention over 300 cycles). Importantly, the synthesis method can be easily extended to synthesize other layered metal oxide (P2-Na0.7MnO2 and O3-NaFeO2) microspheres.  相似文献   
992.
We present accurate quantum dynamic calculations of the reaction C(1D) + HD on 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Zhang et al., J. Chem. Phys. 140, 234301 (2014)]. Using a Chebyshev real wave packet method with full Coriolis coupling, we obtain the initial state‐specified ( ) reaction probabilities, integral cross sections, and rate constants. The resulting probabilities display oscillatory structures due to numerous long‐lived resonances supported by the deep potential well. The calculated rate constants and CD/CH product branching ratio at room temperature are in reasonabl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993.
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了不同Mg/Al物质的量比的12-磷钨酸(H_3PW_(12)O_(40),HPW)插层水滑石(LDHs),采用XRD、FT-IR、Raman、ICP-AES、TG-DSC等分析手段表征其物化性质,Hammett指示剂-正丁胺滴定法测定其酸强度和酸量分布。进一步将其用于原油催化酯化脱酸反应,并与NO_3型LDHs对比,探讨酯化活性与催化剂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主要受酸性和比表面积的影响。HPW插层LDHs的酯化活性明显优于NO3型LDHs,归因于增强的酸性和增大的比表面积。对于弱酸性的NO_3型LDHs,酯化活性与比表面积呈正向关系,Mg/Al物质的量比为4时,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脱酸活性。而对于较强酸性的HPW插层LDHs,酯化活性主要受到酸量的影响,Mg/Al物质的量比为2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酸量和脱酸活性。  相似文献   
994.
采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功能单体、钯纳米粒子为掺杂剂、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在玻碳电极上热聚合具有三甲氧苄啶(TMP)识别性能的钯纳米材料修饰的分子印迹传感膜.采用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对合成的钯纳米材料、印迹传感膜的形貌及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对钯纳米粒子掺杂的印迹电极与无掺杂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粒子掺杂的印迹电极与无掺杂电极的表面形貌及电化学性能明显不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表征结果表明,TMP的浓度在5.0×10-7~4.0 ×10-3 mol/L范围内与脉冲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检出限为3.2×10-8 mol/L (S/N=3).此钯纳米粒子掺杂的印迹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即时电流测定结果表明,新诺明(SMZ)、磺胺嘧啶(SDZ)、葡萄糖 (Glu)、尿素 (Urea)对三甲氧苄啶(TMP)的测定不产生干扰.将此印迹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中TMP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6.8%~102.0%.  相似文献   
995.
通过简单的一锅两步法制备了三氟金属(铝,钛,锆)接枝介孔SBA-15 (AlTf/S,TiTf/S,ZrTf/S)固体酸材料,并通过XRD,N2吸附,TGA,FTIR,原位吡啶FTIR和元素分析对这些材料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其中,ZrTf/S能够高效催化环氧化物温和条件下被胺或醇开环生成对应β-氨基醇或β-烷氧基醇,并且催化剂能循环利用.ZrTf/S相较于AlTf/S和TiTf/S酸性最强,因而催化活性也最高.  相似文献   
996.
液晶润滑添加剂的减摩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颂峰  郑杰 《摩擦学学报》1995,15(3):257-262
液晶润滑添加剂具有优良的减摩性能,但在已有的文献报道中涉及其减摩机理的研究内容却还很少。因此,利用向列型液晶材料已氧基苯甲酸和正辛基苯甲酸作为HU-20汽轮机油的添加剂,在给定的压力、速度和温度条件下于Falex试验机上进行了液晶的减摩性能试验研究,并且用X射线衍射、俄歇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溶解于矿物油中的液晶结构、磨损表层的元素组成及其表面形貌作了观察、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又对液  相似文献   
997.
点、线接触真实粗糙表面的弹流润滑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平  温诗铸 《力学学报》1993,25(3):302-308
本文给出了点、线接触的真实粗糙表面的微弹流数值解。在给定随机粗糙表面样本后,求解大小不同的载荷和粗糙的弹流问题。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由于Reynolds方程中速度项的作用,在表面对应粗糙的位置处引起了压力变化,从而因其产生的弹性变形使粗糙变得平滑。对此光滑表面解可以看出,因粗糙引起的压力和膜厚的变化在光滑解附近波动。载荷较大时,压力分节接近固体接触情况。  相似文献   
998.
结合部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球体与平面接触的切向接触刚度和粗糙表面的接触分形理论,从理论上首次建立了结合部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该模型具有尺度独立性。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数字仿真,直观地给出了结合部切向接触刚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与实验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说明了该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99.
间隔靶对射流侵彻影响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聚能装药射流侵彻靶板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得出其碰撞点附近应力分布与传统理论相符 ,侵彻深度与实验结果及工程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分别对该聚能装药侵彻连续靶和间隔靶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间隔靶的侵彻深度明显低于连续靶的侵彻深度 ,这说明侵彻开坑阶段的能耗侵深比远大于准定常阶段。为了验证间隔靶对射流侵彻的影响 ,用另一聚能装药分别对连续靶和间隔靶进行了侵彻实验 ,并排除了炸高的影响。实验结果也表明 ,间隔靶对射流侵彻的确存在着不利影响。还结合数值模拟及实验结果对传统的侵彻公式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报道了五种规格充满水的圆柱壳经受大质量低速度轴向撞击作用时屈曲过程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由于液体的存在,圆柱壳的屈曲模态呈轴对称型的环带波纹,整个撞击过程可以明显地分为振荡的动力加载、平稳发展的后屈曲和迅速下降的弹性卸载三个阶段。并讨论了试件壁厚和高度等几何参数对其屈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