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6篇
  免费   571篇
  国内免费   964篇
化学   1906篇
晶体学   91篇
力学   164篇
综合类   168篇
数学   327篇
物理学   13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称取镍基单晶高温合金0.100 0g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先令其与盐酸9mL和硝酸1mL加热反应,待反应缓慢时滴加氢氟酸2mL并继续加热使样品完全溶解。加入500g·L^-1酒石酸溶液2mL,冷却至室温,在塑料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100.0mL。按仪器工作条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其中5种合金元素(Mo、W、Ta、Re、Ru)的含量,选择分析谱线依次为204.598,207.911,240.063,197.312,240.272nm。结果发现:除了Re外,其余4种元素的测定中均受共存元素的光谱干扰,严重影响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为克服其干扰,除了采用基体匹配法消除镍的基体干扰外,试验采用混合校正系数矩阵法对测定结果进行校准。通过一系列试验计算得到混合校准系数矩阵K,并应用于模拟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矩阵K的校准,所测定的5种元素的准确度显著提高,达到了消除共存元素之间光谱干扰的目的。通过精密度试验,测得上述5种元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均在1.5%以下,并通过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5种元素的回收率为97.0%~105%。  相似文献   
62.
用~(13)C-NMR 方法测定了稀土顺丁二烯和聚异戊二烯链端结构及序列结构,从链端结构推测的聚合活性链端结构与前文是一致的。在聚异戊二烯中存在着“头-头”和“尾-尾”结构,这种结构引起活性链端甲基位置的改变,从而解释了稀土异戊二烯中3,4-链节的形成。测定了不同聚合温度对聚合物中顺、反结构含量的影响,可用活性链端的 anti-syn异构化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63.
The bulk crystal of LiSrBO3 (8.39 g) with a size of 21mm×20mm×15mm was grown by high temperature solution growth meth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habit and crystal structure was discussed. The transmission spectrum shows an UV absorption edge at about 300 nm.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this crystal was determined to be 942 ℃ by DTA-TG measurement. The band structure of the LiSrBO3 crystal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the first principle method. An indirect band gap was found to be about 4.0 eV,and a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was estimated to be about 1.9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64.
与轻质油品(汽油、柴油等)燃烧特性不同,重质燃料油在燃烧时,首先发生燃料的热分解,分解的产物扩散到气相空间发生着火、燃烧,最后剩下固体残炭,然后残炭再着火、燃烧,由于残炭的燃烧属于异相反应,比燃料气与空气的同相反应慢,导致其燃尽时间明显变长,文献[1]给出了沥青和十二烷单滴的燃烧过程温度变化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出,残炭的燃烧阶段明显比气体的燃尽时间长,而残炭的质量只为沥青质量的10%~20%[2,3]。虽然残炭含量低,但它在整个燃烧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献[4]利用热重系统研究了渣油热加工的副产物石油焦的燃烧特性,主要从…  相似文献   
65.
在三乙胺的作用下,利用(S)-3-羟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S)-TicOL)和Ph2PCl缩合,得到六元N-杂环配体(S)-TIAMPP.研究了(S)-TIAMPP与Rh(I)形成的手性催化剂[Rh((S)-TIAMPP)(COD)]BF。在脱氢氨基酸的衍生物中不对称催化加氢的对映选择性和适应性,以及该催化剂对N-苯甲酰基脱氢肉桂酸甲酯加氢过程中温度、压力、反应溶剂、底物与催化剂比例(S/C)对光学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C=100,15℃,1.0MPa的甲醇溶液中,反应24h,[Rh((S)-TIAMPP)(COD)]BF。对N-苯甲酰基脱氢肉桂酸甲酯加氢的光学收率可达到96%.  相似文献   
66.
PbO~2纳米粉体的固相合成及其对MnO~2电极材料的改性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夏熙  龚良玉 《化学学报》2002,60(1):87-92
利用固相氧化反应制备了PbO~2纳米粉体样品,借助XRD,TEM以及循环伏安测试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反应条件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将所得样品用于改性MnO~2电极,恒流放电测试结果表明,样品掺杂量在1.25%~5.00%间对MnO~2有良好的改性效果,可使改性MnO~2的放电容量得到极大提高。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铅的掺入改变了MnO~2的放电机理。在循环扫描过程中,掺杂物与MnO~2均不再以单纯氧化物的形式存在,而是形成了一系列Pb(X)(X=0,Ⅱ)Mn(Y)(Y=Ⅳ,Ⅲ,Ⅱ)复合物的共氧化与共还原,抑制了电化学惰性物质Mn~3O~4的生成和积累,从而有望改善MnO~2的可充性能。纳米PbO~2与常粒径PbO~2与常粒径PbO~2(标记为S)对MnO~2的改性机理类似。但前者对MnO~2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后者,当恒流放电至-1.0V时,其放电容量较S样改性MnO~2的放电容量平均高出约30%。  相似文献   
67.
硝酸甲酯与不同亲核试剂的SN2反应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从头计算和半经验分子轨道AM1方法分别对系列亲核试剂和硝酸甲酯的电子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气相SN2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揭示了反应过程中体系的结构,能量和电荷的递变规律,由反应活化能得了这些亲核试剂的亲核性次序为:OH^-〉F^-〉I^-〉NO^-3〉CN^-〉Br^-〉Cl^-〉N^-3。  相似文献   
68.
A series of novel oxazolidinone analogues were prepared by a new and efficient synthetic method and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were determined. These compounds wer echaracterized by LC-MS and ^1H NMR.  相似文献   
69.
原位聚合沉积聚苯胺薄膜及其电致变色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空间稳定剂,直接在玻璃基体表面聚合沉积导电聚苯胺(PANI)薄膜。用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和热重分析仪(TG)对聚苯胺膜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薄膜的电致变色性。结果表明:盐酸掺杂聚苯胺薄膜呈翠绿色,薄膜厚115 nm,表面电导率为4.6×10-3S/cm。电致变色实验中聚苯胺电极电位在-6~ 6 V循环变化时,薄膜颜色在黄绿和蓝绿间可逆变化。电致变色前后聚苯胺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随着电极电位的降低,极化子峰发生红移,说明聚苯胺分子链中醌式结构单元被还原,聚苯胺薄膜质子化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70.
通过研究LiNiO2和α-LiAlO2的制备条件,合成出LiNi1-xAlxO2(x=0~0.6)材料.XRD和XPS测试结果表明,各样品均具有α-NaFeO2型单相结构,并形成LiNi1-xAlxO2固溶体.随着Al固溶量x的增加,材料Ni(Al)—O结合能增加,晶胞的a轴缩短,c/a比增大,层状属性更加明显,结构稳定性增强.烧结实验结果表明,在低Al固溶量时,材料的合成需要在氧气气氛中进行,Al掺杂能够抑制结构中的Li缺位,降低材料形成温度及其在合成过程中对氧气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