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5篇
  免费   2030篇
  国内免费   1761篇
化学   9143篇
晶体学   165篇
力学   748篇
综合类   127篇
数学   1635篇
物理学   447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433篇
  2019年   443篇
  2018年   396篇
  2017年   382篇
  2016年   548篇
  2015年   570篇
  2014年   717篇
  2013年   906篇
  2012年   1074篇
  2011年   1220篇
  2010年   878篇
  2009年   896篇
  2008年   1011篇
  2007年   876篇
  2006年   799篇
  2005年   607篇
  2004年   458篇
  2003年   371篇
  2002年   412篇
  2001年   346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We consider an inhomogeneous optical fiber system described by the generalized cubic complex Ginzburg-Landau (CGL) equation with varying dispersion, nonlinearity, gain (loss), nonlinear gain (absorption) and the effect of spectral limitation. Exact chirped bright and dark soliton-like solutions of the CGL equation were found by using a suitable ansatz. Furthermore, we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the solitons and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stability of these soliton-like solutions under finite initial perturbations. It is shown by extensive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at both bright and dark soliton-like solutions are stable in an inhomogeneous fiber system. Finall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chirped bright and dark soliton-like pulses is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ECR源引出的高电荷态离子207Pbq+(24≤q≤36)入射到Si(110)表面产生的电子发射的实验测量结果.结果表明,高电荷态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电子发射产额Y与入射离子的电荷态q、入射角度ψ和入射能量E都有很强的关联.首次发现,电子发射产额Y与入射角度ψ间有接近1/tanψ的关系.理论分析认为,这些过程与基于经典过垒模型的势能电子发射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苗明川  唐芳  张淼  胡涛 《大学物理》2006,25(2):53-57
大学物理实验中混沌实验大多采用观察现象的方法进行,本实验采用蔡氏电路(Chua s circuit)产生混沌行为.在观察不同初始值条件下出现的倍周期分岔、阵发混沌、奇异吸引子等相图及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对负电阻伏安特性进行分段线性拟合,用功率频谱法、计算机仿真方法(龙格-库塔数值积分法)对混沌现象进行描绘,将实验数据与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相结合,呈现出混沌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从(3+1)维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出发,理论上分析了超短脉冲频谱展宽与自聚焦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通过改变泵浦光的功率和光束口径,可以实现光谱的极大展宽并避免自聚焦成丝。数值模拟了小口径强泵浦光束在BK7玻璃中的传输过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模拟结果显示在超连续谱产生的同时小尺度调制被完全抑制。实验结果表明:降低泵浦光功率,使光束不会因为全光束自聚焦而发生塌陷,同时还能控制除自聚焦外的其它非线性效应,进而改善近场光束质量。由于自相位调制是超短超强脉冲产生超连续谱的重要机制之一,需要维持传输过程中的泵浦光功率,由此最佳的入射光功率应选在全光束自聚焦功率阈值附近。  相似文献   
16.
二项式光场与级联三能级原子的量子纠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量子熵理论,研究了二项式光场与级联三能级原子的量子纠缠,讨论了光场与原子的初始参量对其量子纠缠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二项式光场的特性,可以揭示从相干态到数态之间的所有态光场与三能级原子相互作用时的量子纠缠性质.选择适当的系统参数可以制备稳定的光场-原子qutrit纠缠态. 关键词: 二项式光场 级联三能级原子 光场熵 量子纠缠  相似文献   
17.
均苯三甲酸铕及铕镧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均苯三甲酸为配体,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均苯三甲酸铕及铕镧系列发光配合物LaxEu1-x(BTC)·nH2O(x=0,0.1,0.3,0.5,0.7,0.9),通过元素分析及化学滴定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该系列配合物的组成为LaxEu1-x(BTC)·nH2O。研究了系列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荧光光谱表明:该类配合物均能发出强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并且镧元素的掺入能增强铕配合物的发光强度,但发射峰的位置基本上没有变化;其中5D07F15D07F2的跃迁发射较强,且均劈裂为两个峰(587,593nm)和(611,618nm),这是由于铕离子所处的配位环境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双纠缠原子在耗散腔场中的纠缠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春蕾  方卯发  吴珍珍 《物理学报》2006,55(9):4647-4651
研究了能量损耗腔中,两纠缠二能级原子与单模辐射场相互作用过程中原子的纠缠动力学.结果表明:双纠缠原子的纠缠度演化特性决定于初始两原子间的纠缠度、纠缠形式、腔场的平均光数、腔场的衰变系数.当原子初始处于一特定纠缠态时,其纠缠度可以放大,并且不受腔场损耗的影响. 关键词: 二能级原子 纠缠度 密度算符 单模辐射场  相似文献   
19.
Mode-matching and effective index methods are used to analyze single-mode operation of optical rib polymer waveguides. Their single-mode waveguiding conditions are determined. Single-mode rib waveguides fabricated from guest–host polyetherketone are presented. The estimated propagation loss of straight rib-waveguides is 0.7 dB/cm at 1.55 μm. Furthermore, by using the mode field-transfer matrix method, 2×2 and 4×4 polymer Mach–Zehnder interference switch operating at 1.55 μm wavelength has been designed based on optical multi-mode interference.  相似文献   
20.
根据Co P非晶态合金结构的短程有序和结构中可能存在P -P相互作用的实验事实 ,选择了单磷原子簇模型ConP(n =1~ 5 )和双磷原子簇模型ConP2 (n =1~ 4 ) ,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其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 ,在单磷Co2 P( 2 ) 、Co3 P( 1) 及Co4P( 2 ) 模型体系中 ,Co原子供给P原子电子 ,与电负性规则一致 ,同时Co和P之间具较强化学作用 ,可以形成稳定的原子簇 ;而在双磷和单磷原子簇Co5P( 1) 模型体系中 ,形成的原子簇不稳定 ,采用单磷Co2 P( 2 ) 、Co3 P( 1) 及Co4P( 2 ) 模型能较好地反映Co P非晶态合金的结构特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