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化学   317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21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60篇
物理学   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设计了多组多孔径光阑,将激光扩束后通过自制的多孔径光阑,获得多光束相干激光光源.基于多光束干涉理论,通过改变不同的光阑,得到多组点状阵列分布的远场干涉图样,结果表明远场中心主瓣具有随着占空比减小能量降低、旁瓣增多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相干源呈正三角形分布时能量集中度较好.对高功率激光相干合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2.
米力阳  胡华 《数学杂志》2014,34(5):995-1004
本文在假定资本市场变动与保险公司资本收益变动存在相关性的情况下,研究了保险公司最优再保险策略问题.利用HJB-变分不等方程,获得了最优再保险策略和最小破产概率的显示表达式,推广了文献[3]的结果.  相似文献   
43.
考虑了一个具有多重非线性的抛物模型中,非线性扩散项、非线性反应项和非线性边界流三种非线性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构造自相似上解和自相似下解,获得了临界整体存在性曲线和临界Fujita曲线.  相似文献   
44.
从六个方面说明了确定一阶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区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R)-乙基-2-吡啶亚砜与(4R,5R)-二(羟基-二苯基-甲基)-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TAD-DOL)可以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的手性包结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该晶体属单钭晶系,P21空间群,a=0.9701(2)nm,b=0.9953(2)nm,c=1.7392(2)nm;β=92.079°(14),V=1.6781(5)nm3,Z=2,Dc=1.230g/cm3,分子式C38H39NO5S,Mr=621.76,最终偏离因子R=0.0351,RW2=0.0772,Flack值为0.1(2).结构分析表明,主客体存在分子间氢键.光学纯的TADDOL与消旋的乙基吡啶亚砜(1)作用时,TADDOL对1具有很好的手性识别能力,选择性地与1的一个对映体形成氢键,长成晶体.参照晶体结构确定了1的两个对映体的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46.
以0.1mol.L-1高氯酸为滴定液,结晶紫为指示剂,用非水滴定法测定普卢利沙星。重复测定普卢利沙星含量平均值为99.4%(n=6),相对标准偏差为0.1%。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普卢利沙星含量测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7.
Bisphenol A (BPA) is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chemical us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polycarbonate plastic products, epoxy resin‐based food can liners, and paper products. The presence of BPA in urine of >90% of Americans aged 6–60 suggests ubiquitous and frequent exposure and is problematic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for endocrine disruption. The ubiquity of environmental BPA in common laboratory supplies used for sample collection, storage, and analysis greatly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false positive determinations, particularly at trace levels. The current study validated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in conjunction with deuterated BPA as the dosing material to circumvent contamination for high sensitivity quantifications in rat serum, tissues, urine, and feces. The methods described provided measurements of both estrogen receptor‐active aglycone and metabolically deactivated conjugated forms of BPA, a distinction that is critical to assessing toxicological potential. The adequacy of the described methodology was substantiated by its utility in analyzing samples from rats treated orally with a 100 µg/kg body weight dose of d6‐BPA. These results emphasize the challenges inherent in measuring BPA in biological samples and how employing stable isotope labeled dosing can facilitate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needed to understand BPA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 Such studies conducted in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in conjunction with properly validated human biomonitoring data, will be the basis for PBPK modeling of BPA in environmentally exposed humans. Published in 2010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8.
镱的原子吸收分析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些年来用电热原子吸收和火焰原子吸收测定镱时,为提高镱的灵敏度而采用的各种方法进行总结评述。  相似文献   
49.
以贵金属M(=Pd,Pt)为主要活性成分,掺加过渡金属Fe和Ni作为助剂,采取浸渍和氢气还原法制备了椰壳活性炭(ACcs)负载的单元金属(M/ACcs)、二元金属(M-Ni/ACcs、M-Fe/ACcs)和三元金属(M-Ni-Fe/ACcs)系列催化剂;通过CC_l4液相催化加氢制氯仿反应考察了这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Pd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Pt基催化剂,但后者对氯仿的选择性优于前者;在前5 h加氢反应时段,两系列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Pd-Ni-Fe/ACcsPd-Fe/ACcsPd/ACcsPd-Ni/ACcs和Pt/ACcs≈Pt-Fe/ACcsPt-Ni/ACcsPt-Ni-Fe/ACcs;总体上,引入Fe对于催化性能的改善效果要优于Ni,Ni的单独引入则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催化活性。综合考量成本、活性和选择性等因素,优选Pd-Ni-Fe/ACcs作为催化剂,在393 K下反应5 h,可实现CC_l497.6%的转化率以及接近100%氯仿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0.
为了碳桥限制构型催化剂(CpCN-CGC)的工业应用,为模试提供工艺参数,我们考察了用这种催化剂,以正庚烷为溶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的乙烯与1-己烯共聚,考察因素包括聚合温度、乙烯压力、铝锆比、氢气压力和1-己烯浓度.研究发现聚合温度从100升高到140℃,共聚活性先升高再降低,聚合物分子量持续降低;氢气分压从0.1增加到0.8 MPa,共聚活性仍呈先升高再降低,聚合物分子量持续降低的趋势;乙烯压力从0.4升高到1.8 MPa,共聚活性先升高再降低,但聚合物分子量逐步增大;Al/Zr从500升高到1 000,共聚活性逐步增大,但聚合物分子量趋向减小.优化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10μmol,Al/Zr=700,聚合温度为110~120℃,乙烯压力为1.2~1.4 MPa,1-己烯加入量为20 mL,聚合时间为30 min.此时共聚活性最高达到106g/(mol-Zr·h),共聚物中1-己烯插入率达到了8.34%;用13C-NMR、GPC、DSC表征了聚合产物,计算了二单元组和三段组序列分布,并发现有交替共聚片段HEHE存在.最后还讨论了在聚合物中发现的多种支链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