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7篇
  免费   427篇
  国内免费   595篇
化学   1203篇
晶体学   72篇
力学   128篇
综合类   79篇
数学   501篇
物理学   91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10篇
  1963年   8篇
  1957年   5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61.
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响应热刺激时,精氨酸激酶McsB磷酸化转录因子CtsR蛋白中clpC操纵子结合区域的Arg62(R)位点,使得CtsR与clpC操纵子解离,从而启动clpC相关基因的转录过程,以表达细菌应对热刺激所需的蛋白.本文以CtsR蛋白中结合clpC操纵子的区域(KRGGGG)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H NMR、1H-1H COSY、1H-1H TOCSY、1H-15N HSQC和1H-13C HSQC等谱图的综合分析,对其1H、13C以及15N的化学位移进行归属,为该片段与clpC操纵子相互作用,以及精氨酸磷酸化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62.
针对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衍射效应对系统成像影响严重的问题,对DMD元件产生的杂散光进行研究。基于严格耦合波理论构建了DMD衍射模型,分析不同波段和入射角度对其衍射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波红外波段DMD衍射效应较明显,且随着入射角度增大,DMD衍射效应更为显著。分析投影系统中DMD的衍射杂光产生途径,通过改变系统的F数来控制入射角度,计算出DMD衍射效应产生的杂光能量占比,给出不同波长下,不同F数的光学系统杂光随衍射效应的变化曲线,即F数越大,DMD衍射效应对系统杂光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963.
以3,6-二甲基-2,5-吡嗪二羧酸(P)和三聚氰胺(M)为组分,采用不同的摩尔比(1∶1,1∶2,1∶3)混合配制了3个样品PM11,PM12和PM13,并对其凝胶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PM能在水中及部分含水有机溶剂中形成稳定的凝胶,这些凝胶对酸碱具有良好的响应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3种水凝胶的微观形貌,均为纤维状的网络结构;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氢键是形成凝胶的关键驱动力;XRD测试结果显示凝胶为层状结构.对PM12在不同pH值的水中的凝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pH=3~11的范围内PM12均能形成凝胶.测试了PM12在混合溶剂中的凝胶性能,并将测试结果与混合溶剂的Hansen溶解度参数关联,以便用于分析溶剂与凝胶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所得结果亦表明氢键在凝胶形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4.
针对高纯氮化硅粉体中的9种微量杂质元素(Al、Ca、Co、Fe、K、Mg、Mn、Na、Ni),建立了悬浮液进样-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方法.考察了制备稳定悬浮液对样品颗粒度的要求,并通过六通阀将悬浮液引入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装置检测.本方法采用水溶液标准进行定量分析,无需对悬浮液的pH值进行精确调节,能够保持液体阴极辉光等离子体的稳定性.研究了仪器装置的操作电压、载液流速、光电倍增管积分时间等因素对检出限的影响.优化后得到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操作电压1080 V,载液流速1.2 mL/min,光电倍增管积分时间800 ms.利用六通阀进样系统对原有的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装置进行改进,从而实现悬浮液直接进样检测.用此装置对氮化硅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得到各种元素的检出限在0.2~53 mg/kg之间,RSD在1.1%~5.0%之间.通过对氮化硅标准参考物质ERM-ED101进行分析,其测定结果与高温高压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一致,并与标准参考值吻合,表明此方法可用于氮化硅粉体的悬浮液直接进样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具备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5.
制备了均匀稳定的聚丙烯酰胺涂层毛细管,有效抑制了毛细管内壁对金属硫蛋白(MT)的吸附,大大提高了MT的分离度和分离重现性。基于此,建立了大体积样品堆积-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LVSS-CE-UV)分析鼠肝中MT的新方法。在最优化的条件下,该方法对两种MT亚型(MT-1/2)的富集倍数分别为13、11倍,检出限分别为0.80、1.01μg·m L~(-1)。将所建立的LVSS-CE-UV方法用于经Cd~(2+)、Zn~(2+)诱导的Sprague Dawley大鼠肝脏中MT-1/2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Cd~(2+)、Zn~(2+)诱导的鼠肝内均检测出MT-1/2。其中,经Zn~(2+)诱导的鼠肝内MT-1与MT-2的含量分别为31.9、24.3μg·g~(-1);Cd~(2+)诱导组的MT-1与MT-2分别为15.9、31.2μg·g~(-1)。  相似文献   
966.
分区样条等参元方法分析加肋轴对称组合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分区样条等参元方法分析加肋轴对称组合壳在静水外压作用下的应力及稳定性。该方法根据母线几何形状、壳板厚度变化及边界约束状况将加肋轴对称组合壳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步长的样条等参元进行分析,因而便于对复杂的组合壳进行分析,并可大大减少计算所需自由度数,减少计算工作量,同时计算精度很高,并且易于进行边界约束处理。应用该方法对加肋锥-柱、加肋锥-环-柱组合壳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其它方法计算值及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67.
分区样条等参元方法分析加助轴对称组合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分区样条行动等参元方法分析加肋轴对称组合壳在静水外压作用下的应力及稳定性,该方法根据母线几何形状,壳板厚度变化及边界约束状况将加肋轴对称组合壳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步长的样条等参元进行分析,因而便于对复杂的组合壳进行分析,并可大大减少计算所需自由度数,减少计算工作量,同时计算精度很高,并且易于进行边界约束处理,应用该方法对加肋锥-柱,加肋锥-环-柱组合壳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其  相似文献   
968.
在带有输送煤样的管式反应器上进行了霍林河褐煤加压快速氢解实验,分析了H2对煤/半焦的化学键断裂和对CH4生成规律的影响。在加压快速氢解条件下,CH4产率随着热解温度升高、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在50% H2气氛下,操作压力为1.0 MPa、温度为900 ℃时,CH4产率为8.08%,达到最大,较N2气氛下的提高了72.5%。H2或H·自由基诱发了芳环的开裂、侧链、脂肪链和醚键的断裂,促进了煤热解。CH4产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外部供H的结果;热解温度低于700 ℃时,H2对煤结构中活性基团的作用促进了煤热解,导致了CH4产率的增加;而热解温度高于700 ℃后,煤/半焦加氢气化促进了CH4产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969.
为了改善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灵敏度, 在四丁基高氯酸铵的支持电解质溶液中, 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 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在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玻碳电极上电聚合了一种苯巴比妥(PB)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传感膜. 采用循环伏安(CV)法、差分脉冲伏安(DPV)法及交流阻抗(EIS)法对这种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印迹及非印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印迹及非印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完全不同. X射线衍射(XRD)证实纳米粒子为氧化铜. 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印迹传感器的形貌进行分析, 发现纳米氧化铜分散在电极表面, 改善了修饰印迹传感器的识别点. 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表明苯巴比妥的浓度在1.0×10-8-1.8×10-4 mol·L-1 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94); 检出限2.3×10-9 mol·L-1 (信噪比(S/N)=3). 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印迹传感器具有较高灵敏度及选择性. 此印迹传感器能用于实际样品中苯巴比妥的检测, 加标回收率在95.0%-102.5%.  相似文献   
970.
以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Na2CO3与K2CO3对煤矸石催化气化反应性及催化气化灰中Al的溶出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热重分析(TGA)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及温度作用下矸石中矿物质的热转变过程。结果表明,与K2CO3相比,煤矸石中的高岭石更容易与Na2CO3反应生成钠霞石,而酸浸可实现钠霞石中铝和硅元素的有效分离。此外,Na2CO3作为催化剂时,所得气化灰经盐酸浸取后铝的浸出率可达到94. 2%。而K2CO3作催化剂时,其铝的浸出率只有83. 7%。因此,对矸石催化气化耦合气化灰的铝提取来说,Na2CO3催化剂具有更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