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7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633篇
化学   1135篇
晶体学   85篇
力学   121篇
综合类   56篇
数学   427篇
物理学   105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沈娟章  季芸  陈赵杨  马淳安  陆天虹 《应用化学》2012,29(12):1463-1467
研究了碳化钨(WC)和Vulcan XC-72炭黑(XC)作混合载体的Pd/WC-X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发现Pd/WC-X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优于Pd/XC催化剂.而且,Pd/WC-XC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与WC和XC的质量比有关,当质量比为3:1时,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最好,当质量比为2:1时,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稳定性性最好.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硫氰化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体系浮选分离锗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Ge(Ⅳ)与硫氰化铵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Ge(SCN)62-][CPB+]2,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和硫氰化铵的浓度分别为3.0×10-3mol/L和1.5×10-2mol/L时,Ge(Ⅳ)可与Ga(Ⅲ)、Ni(Ⅱ)、Cd(Ⅱ)、Mg(Ⅱ)、Mn(Ⅱ)、Fe(Ⅱ)、Al(Ⅲ)、Cr(Ⅲ)和V(Ⅴ)离子定量分离,Ge(Ⅳ)的浮选率达到98.3%以上。对合成水样中Ge(Ⅳ)的分离和测定,结果满意。该方法在微量锗的分离和富集分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通过Friedel-Crafts后交联及化学修饰反应,合成了乙酰苯胺基修饰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ZH-05,通过红外光谱(IR)和比表面及孔径分析(BET)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Amberlite XAD-4树脂作为参照,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探讨了ZH-05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和对氯苯酚的吸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与XAD-4树脂相比,ZH-05树脂对苯酚和对氯苯酚均具有更佳的吸附性能.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拟合ZH-05树脂对苯酚和对氯苯酚的吸附等温线.ZH-05树脂对苯酚和对氯苯酚的吸附以焓推动的自发物理吸附过程为主,吸附过程放热;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吸附方程,颗粒内扩散是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994.
以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4)、1-乙基-3-甲基溴盐([Emim]Br)、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一氢盐([Bmim]HSO4)离子液体为萃取剂,并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新鲜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对离子液体超声波辅助萃取新鲜番茄中的番茄红素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提取条件为:以[Bmim]BF4为萃取溶剂,离子液体浓度:V乙醇/V[Bmim]BF4=3,在固定超声温度为40℃,超声萃取时间10min,超声波功率380W,料液比1:5 (g/m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采用超声法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凹凸棒土制得了有机凹凸棒土(HDTMA-凹凸棒土),并采用XRD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HDTMA-凹凸棒土对水溶液中二氯苯酚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经有机改性后,HDTMA+成功进入到凹凸棒土的层间,HDTMA-凹凸棒土对二氯苯酚的吸附量比未改性凹凸棒土增大了近20倍。Freundlich方程能够较好的描述吸附等温线。二氯苯酚在HDTMA-凹凸棒土上主要是焓推动为主的物理吸附过程,且吸附过程放热。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水热法对天然铝土矿进行改性,获得高比表面积的铝土矿(bauxite)载体.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Ru含量为1.0%-4.0%(质量分数,下同)的Ru/bauxite催化剂和Ru含量为2.0%的Ru/Al2O3催化剂,以水煤气变换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性能.利用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XRF)、X射线粉末衍射(XRD)、低温N2物理吸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以及CO程序升温脱附(CO-TPD)等对载体和催化剂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Ru含量的Ru/bauxite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水煤气变换制氢性能,优于Ru/Al2O3催化剂.其原因是铝土矿本身含有的Fe2O3与负载的Ru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降低了Fe2O3还原温度,提高了对CO的吸附能力且降低了CO的脱附温度,进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997.
电位滴定法同时标定硫酸高铈和硫酸亚铁铵溶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位滴定法同时标定硫酸高铈标准溶液和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以草酸钠为基准物质,通过对电位滴定装置的改进,在被滴定溶液与盐桥之间增加了一个一端封有磺酸型离子膜、内部注入2mol.L-1硫酸溶液的玻璃管,用来阻隔盐桥与被滴定溶液间的物质交换。方法用于硫酸高铈和硫酸亚铁铵溶液的标定,测定值的相对偏差为0.55%,表明方法具有高精度。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硬脂酸钡(简称BaSt2)对光敏热成像材料(PTG材料)感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Br/AgTTA摩尔比为1∶4时,PTG材料感光度最大,加入BaSt2后可将感光度提高4倍左右,而灰雾增加很小。本文通过对AgBr乳剂的光吸收和BaSt2的DSC研究,初步分析了BaSt2影响PTG材料感光性能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99.
金属橡胶热物理性能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艳红  仝小龙  朱彬  张大义*  洪杰 《物理学报》2013,62(4):48101-048101
针对金属橡胶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热稳定性能和热传导性能, 基于金属橡胶的内部基本组分以及特殊的编织制作工艺, 构建了两种典型排列微元体结构, 并以此描述微元体在三种接触状态下的热膨胀特性, 提出了金属橡胶热膨胀Schapery分析模型, 从理论上解释了金属橡胶热膨胀的产生机理.根据金属橡胶基本组成单元的传热模式, 研究了金属橡胶的传热过程.利用热电比拟法和有限元法, 分析微元体的导热性能, 结合微元体的分布形式, 提出了金属橡胶的导热分析模型.试验测试了不同相对密度金属橡胶的热膨胀和热传导性能, 验证了金属橡胶热膨胀和导热特性分析理论模型的适用性.所得到的金属橡胶的热膨胀和热传导性能理论模型和试验结果, 为金属橡胶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热物理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计算分析依据. 关键词: 金属橡胶 热膨胀 热传导 金属丝螺旋卷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催化剂种类和浓度的三聚氰胺-甲醛(MF)有机气凝胶模板,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N2吸附等测试手段对其分子结构、热稳定性、孔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种类和浓度变化不影响模板的分子结构和热性能;各模板热解程度均达97%;相比NaOH和NaHCO3为催化剂制备的模板,Na2CO3为催化剂时,制备的模板更优,比表面积和孔容较大,孔分布范围较宽; 当三聚氰胺与催化剂的浓度比为500时,比表面积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