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化学   97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8篇
物理学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考虑非线性方程组: F(x)=0, (1.1)其中F:R~n→R~n是二次连续可微函数.一般地说,解方程组(1.1)的拟Newton法较Newton法更为有效.我们可以将拟Newton法解释为逐次在R~n的子空间上构造F′(x)的近似(割线近似)得到的算法.按照这种思想,如果将子空间依次循环取成F′(x)的例  相似文献   
182.
利用1,3-环己二酮和1,4-苯二甲醛为原料,在微酸介质中通过羟醛缩合和脱水反应,合成了9,9’-(1,4-亚苯基)-2H,2’H,3H,3’H,4H,4’H,5H,5H’,6H,6’H,7H,7’H,9H,9’H-十四氢-二-吖啶-1,1’,8,8'-四酮(化合物Ⅰ)。提出了化合物Ⅰ生成的反应机理。将化合物Ⅰ与季戊四醇在Ⅰ,催化下反应,生成了目标化合物9,9’-(1,4-亚苯基)-2H,2’H,3H,3’H,4H,4’H,5H,5H’,6H,6’H,7H,7’H,9H,9’H-十四氢-二-吖啶-1,1’,8,8’-四酮缩双季戊四醇(化合物Ⅱ),收率为40%。产物和中间体用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在含有螺环单元的化合物Ⅱ^1H NMR中,亚甲基中的8个氢由于受手性轴和苯环的影响而裂分成8重峰。对影响反应的因素特别是副产物生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3.
利用1,3-环己二酮和1,4-苯二甲醛为原料,在微酸介质中通过羟醛缩合和脱水反应,合成了9,9′-(1,4-亚苯基)-2H,2′H,3H,3′H,4H,4′H,5H,5H,′6H,6′H,7H,7′H,9H,9′H-十四氢-二-吖啶-1,1,′8,8′-四酮(化合物Ⅰ)。提出了化合物Ⅰ生成的反应机理。将化合物Ⅰ与季戊四醇在I2催化下反应,生成了目标化合物9,9-(′1,4-亚苯基)-2H,2′H,3H,3′H,4H,4′H,5H,5H,′6H,6′H,7H,7′H,9H,9′H-十四氢-二-吖啶-1,1,′8,8′-四酮缩双季戊四醇(化合物Ⅱ),收率为40%。产物和中间体用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在含有螺环单元的化合物Ⅱ1H NMR中,亚甲基中的8个氢由于受手性轴和苯环的影响而裂分成8重峰。对影响反应的因素特别是副产物生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4.
吡啰红B为底物的氯化血红素催化荧光反应测定葡萄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莉华  黄飞  刘六战  沈含熙 《分析化学》2003,31(10):1237-1239
吡红B在氯化血红素催化下可被过氧化氢氧化而使其荧光猝灭。在pH 5 .2弱酸性介质中 ,稳态催化速率由模拟酶和底物浓度决定 ,催化体系服从Michaelis Menten方程 ,用Lineweaver Burk作图法求得米氏常数 1.4× 10 - 5mol L ,最大反应速度 1.9× 10 - 6mol L·s ;催化常数 2 5 .6 /s。在最佳反应条件下 ,荧光猝灭程度F0 F与过氧化氢浓度在 0 .0~ 7.2× 10 - 7mol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8.0× 10 - 9mol L。当与葡萄糖氧化酶联用时 ,可定量检测葡萄糖 ,线性关系为 (0 .0~ 1.0 )× 10 - 5mol L ;检出限为 3.3× 10 - 8mol L。方法用于分析人血清中葡萄糖含量 ,结果与苯酚 4 氨基安替比林法一致。  相似文献   
185.
本文应用X射线衍射、X射线粉晶、红外吸收光谱、热分析(差热及失重分析)、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穆斯堡尔谱、电子顺磁共振和化学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本区粘土矿物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锂绿泥石在本区属首次发现。各类矿(岩)石及粘土矿物(或其组合)中稀土、锂、铌、钽和钪的测定,以及为判别锂是否呈离子吸附状态所做的多种介质不同条件下的阳离子交换实验表明:(1)稀土总含量在粘土矿物中最高;(2)锂主要以锂的独立矿物——锂绿泥石形式存在,等等。  相似文献   
186.
Fluorescence decrease ratio (F0/F) was applied to determination of artemisinin (qinghaosu, QHS) based on the catalytic effect of tyrosinase using tetraethyldiaminoxanthenyl chloride (pyronine B, PB) as monitor. A catalyst used commonly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QHS, tyrosinase, exhibited higher binding activity than hemin, which was expressed as Michaelis-Menten parameters, km, Vmax, and kcat respectively. Interaction of QHS with tyrosinase was inhibited in the presence of deactivating agents at high temperature whereas enhanced by ethanol.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a concentration of 1.4×10^-7-8.4×10^-7 mol·L^-1of QHS could b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fluorescence decrease ratio of PB, with a detection limit 3tr of 2.6×10^-9 mol·L^-1.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to detec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QHS in the media of plasma and urine.  相似文献   
187.
轻稀土元素的高压液相色谱分离及催化伏安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报导了轻稀土元素的高压反相萃取色谱法分离。研究了各种因素(梯度、进样量、温度等)对分离的影响。并使用了流动型催化伏安法对单一稀土元素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88.
研究了水溶性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对含有双苯环的芳香席夫碱的荧光增强作用。发现除介质酸度外,双苯环客体间的距离是决定荧光增强程度的重要因素。当双苯环间隔3 ̄4个原子时,分子发射荧光的能力明显增强。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的这种特殊的立体选择性表明,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分子荧光识别手段,并为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应用于荧光增敏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9.
近年来,利用光催化氧化法降解难处理有机物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UV/Fenton反应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1-3],其反应机理[4-7]和动力学研究[8]也被国内外广泛研究。紫外光和Fe2 对H2O2的催化分解具有协同效应,使H2O2的分解速率远大于Fe2 或紫外(UV)催化H2O2分解速率的简单加合,同时Fe2 在反应中得以再生,降低了Fe2 的用量,并保持了H2O2较高的利用率,与其他高级氧化技术(AOPs)相比,因其操作简单,反应快速,可产生絮凝,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倍受青睐。染料废水不仅具有水量大、成分复杂、COD值高、可生化…  相似文献   
190.
苏小笛  刘六战 《分析化学》1995,23(12):1361-1366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的β-环糊精聚合物树脂在与1-(2-吡啶偶氮-2-萘酚形成的包结络全物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吸附络合物,本文报道了以这种包结络合物吸附富集铜、镉、镍与锰的实验条件以及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镉、镍与锰的研究,实验中详细地了有关的吸附条件及富集倍数,提出了一种富集与测定痕量金属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