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化学   97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6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研究ω-氯甲基长叶烯与不同硫氰酸盐的取代反应,选择性合成了含长叶烯结构的ω-硫氰甲基长叶烯和ω-异硫氰甲基长叶烯,采用FTIR、UPLC-QTOF/MS、1H NMR和13C 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 表明,硫氰酸盐类型和反应体系对产物的选择性有较大影响.在60℃加热搅拌条件下,硬酸型阳离子K+、Na+和NH4+...  相似文献   
202.
多年来的实验结果表明,多数亚硝基化合物(NCC)是明显致癌的,有些是强烈致癌的。NCC是一种间接致癌剂,需要通过代谢而发挥致癌作用。一般认为NCC在混合功能氧化酶作用下经代谢α-位羟基化,脱去一侧烃基形成具有亲电活性中心的烷基重 氮化合物作为"最终致癌剂"并烷化DNA而引发癌症[1]。但是单纯用α-位代谢的活性未能满意地解释NCC的结构变化对其致癌活性的影响。我们实验室将"双区理论"的观点应用于NCC致癌机理的研究,提出了NCC经代谢形成具有两个亲电活性中心的最终致癌剂,在DNA互补碱基对间形成横向交联而发挥致癌作用的观点,用模式识别方法对153种当时已有动物致癌活性试验数据的NCC进行5级致癌强度分类,得到了判对率为97.3%的良好一致性。并且提出,在单氧酶作用下,NCC羟基化的β-位或有邻基参与作用的γ-位可以作为第二个亲电活性中心[2-3]。这一观点不仅在结构致癌活性关系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所证实[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