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化学   401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47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64篇
物理学   3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胶束催化作用下实现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对聚苯乙烯四氯化碳溶液的增溶性能; 用胶束催化法实现了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用红外光谱法和佛尔哈德法表征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的化学结构与组成; 通过比较阴、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结构不同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催化效果, 探索了胶束催化的作用机理,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催化作用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可增溶聚苯乙烯的四氯化碳溶液, 随着四氯化碳在胶束中的增溶, 聚苯乙烯可转移至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中; 胶束催化是实现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的有效途经, 仅用3.35 g/L的十六甲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于65 ℃, 5 h内即可使聚苯乙烯大分子链中的苯环氯甲基化程度达到37%; 聚苯乙烯与甲醛、 氯化氢的反应过程由亲电取代和亲核取代串联而成,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催化作用更加有效, 说明亲核取代是慢步骤;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疏水链越长, 对聚苯乙烯的增溶效果越好, 催化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22.
单电极双通道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盐酸多巴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巴胺(dopam ine)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体,药用的是人工合成品。对其测定已有多种方法报道[1-4],其中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等优点。电化学检测(EC)是CE中较有发展潜力的一种检测技术[5],其线性范围宽,选择性好,而且响应不依赖于光路的长度,可以用极细  相似文献   
23.
本文对在玻璃碳电极上不可逆溶出催化的理论进行了研究,推导了溶出催化过程的电流方程,峰电流和峰电势方程,并用微计算机模拟出各种关系曲线,从理论方程得知溶出催化伏安法所得的峰电流比溶出伏安法的峰电流提高了二个数量级。本文还用钯的溶出催化实验验证理论方程,所得的实验结果均与理论方程相吻合。  相似文献   
24.
在玻碳基底上沉积Pt和Pd,在以CO和SCN-为探针分子的电化学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中,首次观察到异常红外光学行为,其中包括吸附物种的谱带方向倒反以及谱峰强度显著增强等.  相似文献   
25.
牛血清蛋白对手性物质的毛细管电泳拆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氧乙烯涂层毛细管柱,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手性添加剂,运用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对手性药物沙丁胺醇和多沙唑嗪以及DL-组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进行拆分。考察了涂层柱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对影响手性分离的主要因素:缓冲溶液的浓度和酸度、BSA的浓度、有机溶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分离电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选择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各对映异构体在22min内得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26.
27.
报道了溶胶 凝胶 钴 邻菲口罗啉膜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一氧化氮(NO)检测中的应用,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对NO进行检测。该修饰电极对NO的电化学氧化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使其氧化电位负移了210mV,氧化峰电流与NO浓度在5.6×10-8~2.8×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检测限为1.4×10-8mol/L,且生物体内常见的干扰物质如抗坏血酸、NO2-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物等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28.
Introducing Bt Gene Into Maize With Ovary Inje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t is reported here that Bt toxin gene has been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into maize inbred line by ovary injection for the first tim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One transgenic plant (To) has been confirmed by Southern blotting and PCR test, and 71 progenies (T1) from T0 have been obtained through self-pollination. Of these 71 progenies, seven plants demonstrated positive results in the PCR test; four were used to feed Asian corn borer, and certain effect of insect-resistance was observed. The experiments on the ovary injection in Hainan Province have also been repeated, thus providing new cha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to the maize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29.
基于氨基酸的疏水特性, 将离散小波变换与延时交叉相关分析相结合, 提出了一种分析蛋白质结构、功能和进化关系的新方法——序列小波层次相关法. 以丝氨酸蛋白酶超家族中Trypsin种属为研究对象, 描述了该方法在揭示不同物种的Trypsin蛋白质进化关系中的应用; 以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血红蛋白和溶菌酶为例, 采用该方法揭示了蛋白质之间功能与序列的内在关系. 该方法为非参数方法, 具有简单、直观、可视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且不需要事先知道蛋白质的结构, 仅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出发即可比较和揭示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采用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技术处理循环伏安弱信号,通过研究苯酚、对苯二酚和对硝基苯酚的共存体系循环伏安弱信号,表明CWT可以成功地识别出极弱信号中的指纹特征信息,并且经处理得到的对应的小波系数峰比原始信号更窄,更高,由此可以成功地确定弱峰的数目和位置。由循环伏安信号所得的结果,有力地证实CWT是循环伏安弱信号识别的有力工具,对于理解弱响应体系电化学机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