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9篇
化学   124篇
综合类   4篇
物理学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Pt/NM,Pd/NM催化剂上甲苯深度氧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氧气过量的条件下,考察了Pt/NM、Pd/NM催化剂上甲苯深度氧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活性。Pt/NM催化剂对甲苯的氢化活性高于Pd/NM,深度氧化反应服从反应物强吸附双分子反应Ltangmuir-Hinshelwood机理,其动力学方程为:相应的动力学参数,Pt/NM为:活化能△E=49.9kJ/mol,吸附热Q=-29.6kJ/mol;Pd/NM为:△E=94.2kJ/mol,Q=-19.1kJ/mol.  相似文献   
42.
本文运用TPR、TPD-MS、XRD等技术研究了Mn-Ag/γ-Al_2O_3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再氧化能力.结果表明,Mn-Ag/γ-Al_2O_3中银物相由Ag ̄0和Ag_2O组成,锰物相由β-MnO_2和Mn2O_3组成.Mn/γ-Al_2O_3催化剂的TPR有二个还原峰,分别是MnO_2和Mn_2O_3的还原.Ag促使MnO_2和Mn_2O_3的还原明显向低温方向移动,而且MnO_2和Mn_2O_3的还原峰融合成一个还原峰.Mn-Ag/γ-Al_2O_3的TPD有三个脱氧峰,随着Ag含量增加,峰Ⅰ向高温方向移动,Mn ̄(4+)2p3/2的电子结合能增加,并且催化剂的再氧化能力增强.催化剂CO的氧化活性与催化剂的再氧化能力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3.
采用原位XRD、激光Raman光谱和TPR(程序升温还原)技术研究了CuO(w,%)/CeO2-Al2O3催化剂中CuO物种的存在形式及其CuO物种的迁移. 低温焙烧(300 ℃)催化剂, CuO以高分散和晶相两种形式存在于CeO2-Al2O3载体表层. 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 CuO开始从表层向CeO2内层迁移. 处于内层的CuO部分以晶相形式存在, 部分与Al2O3载体反应生成CuAl2O4. 高温有利于表层CuO向CeO2内层迁移, 同时促进CuAl2O4生成. 结果表明结合原位XRD、激光Raman光谱和TPR技术可以有效地观察催化剂中CuO物种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相似文献   
44.
CuO/CeO2-Al2O3催化剂中CuO高温迁移和固相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原位XRD、激光Raman光谱和TPR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焙烧的CuO/CeO2-Al2O3催化剂中CuO物种的存在形式及其高温固相反应。结果表明,300℃焙烧催化剂CuO以晶相和非晶相形式存在于CeO2-Al2O3的表层。600℃焙烧催化剂,表层CuO部分迁移到CeO2内层,并与载体Al2O3反应生成CuAl2O4。800℃焙烧催化剂,除了极少景CuO以晶相和非晶相形式存在于CeO2-Al2O3的表层外,大部分CuO迁移到CeO2内层,与载体反应生成CuAl2O4的量明显增加。900℃焙烧催化剂。所有的Cu物种都以CuAl2O4形式存在。表明高温焙烧有利于CuO向CeO2内层迁移及内层CuO与载体Al2O3反应生成CuAl2O4。  相似文献   
45.
高活性氨基胍树脂负载Pd(0)配合物的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氨基碳酸胍改性氯球为载体,与氯化钯溶液反应并还原制备氨基胍树脂负载钯(0)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FT-IR,XRD,BET,TG-DTA表征.研究了该催化剂对各种取代卤代苯与丙烯酸、苯乙烯的Heck芳基化反应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活性(吸电子基)溴代苯和碘苯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对含活性吸电子基的溴代苯(4-溴苯甲醛和4-溴硝基苯)于140℃时能在22min内完成Heck芳基化反应;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在90℃下催化碘苯与丙烯酸的反应循环21次时仍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反应机理研究表明:催化反应的活性组分是可溶性钯物种;可溶性钯是由卤代苯与催化剂表面上的钯氧化加成所致.  相似文献   
46.
采用原位XRD、激光Raman光谱和TPR(程序升温还原)技术研究了CuO(w,%)/CeO2-Al2O3催化剂中CuO物种的存在形式及其CuO物种的迁移.低温焙烧(300℃)催化剂,CuO以高分散和晶相两种形式存在于CeO2-Al2O3载体表层.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CuO开始从表层向CeO2内层迁移.处于内层的CuO部分以晶相形式存在,部分与Al2O3载体反应生成CuAl2O4.高温有利于表层CuO向CeO2内层迁移,同时促进CuAl2O4生成.结果表明结合原位XRD、激光Raman光谱和TPR技术可以有效地观察催化剂中CuO物种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相似文献   
47.
为了提高臭氧分解催化剂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采用过渡金属锰氧化物为原料与铝胶混合涂覆到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表面,制备了不同锰氧化物负载的整体式催化剂。 然后在常温常压下考察了整体式催化剂分解臭氧的性能。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BET比表面积法和程序升温还原技术(H2-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锰氧化物催化剂的活性按以下顺序排列: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MS-2)>MnO2>Mn2O3>Mn3O4>MnO。 相比其它锰氧化物,OMS-2负载的整体式催化剂对臭氧的反应活性最高,这可能归因于OMS-2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还原性能,从而有利于表面氧空位的生成和参与臭氧分解反应。 研究结果为提高堇青石蜂窝陶瓷负载型整体式催化剂应用于臭氧分解的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以高比表面积Zr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t催化剂,应用于常压下气相巴豆醛加氢反应,考察了Pt负载量和H2还原温度等对巴豆醛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t负载量(质量分数)为3%的3Pt/ZrO2催化剂经500℃还原后,具有较高的巴豆醛选择性加氢性能:巴豆醛转化率为27%,巴豆醇的选择性为55%.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CO化学吸附,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表征结果表明Pt/ZrO2催化剂上Lewis强酸中心和适宜的Pt颗粒(约为8nm)有利于巴豆醛选择性加氢生成巴豆醇.  相似文献   
49.
Cu-Ag/γ-Al_2O_3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及对苯的氧化活性朱波,陈平,罗孟飞,袁贤鑫(杭州大学化学系,杭州310028)吴红丽(杭州大学中心实验室,杭州310028)关键词Cu-Ag/γ-Al_2O_3催化剂,还原特性,苯的完全氧化反应,氧化活性.1...  相似文献   
50.
以氨基碳酸胍改性氯球为载体, 与氯化钯溶液反应并还原制备氨基胍树脂负载钯(0)催化剂. 对催化剂进行了FT-IR, XRD, BET, TG-DTA表征. 研究了该催化剂对各种取代卤代苯与丙烯酸、苯乙烯的Heck芳基化反应催化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该催化剂对活性(吸电子基)溴代苯和碘苯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对含活性吸电子基的溴代苯(4-溴苯甲醛和4-溴硝基苯)于140 ℃时能在22 min内完成Heck 芳基化反应; 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在90 ℃下催化碘苯与丙烯酸的反应循环21次时仍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 反应机理研究表明: 催化反应的活性组分是可溶性钯物种; 可溶性钯是由卤代苯与催化剂表面上的钯氧化加成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