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化学   253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89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120篇
物理学   28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考察了辛代数和与它相联系的李三系的双线性型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了辛代数的反对称不变双线性型可以唯一扩张到与它相联系的李三系中.作为这种关系的一个应用,得到了二次辛代数是单辛代数的一个充要条件,并证明二次辛代数的唯一分解定理.  相似文献   
112.
本文采用自制的专门设计的柱系统可使“边壁效应”减至最小.不同溶质在不同内径的柱子上其保留体积VR和峰宽(体积单位)间有一近似的线性关系,2△V1/2=a’+b’VR. 文中系统考查了鉴定器系统体积对a’和b’值的影响,指出鉴定器系统的体积对a’值有很大的影响,而对b’值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使用改进的柱系统和自制的紫外鉴定器.在2毫米内径10厘米长的柱子上获得了6000理论塔板数.  相似文献   
113.
插秧机微机械陀螺随机误差分析及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机械陀螺广泛应用于组合导航系统.以插秧机 GPS/INS 组合导航系统为研究背景,针对微机械陀螺的误差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插秧机组合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首先通过分析微机械陀螺的工作原理对微机械陀螺的误差来源和分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说明微机械陀螺的随机误差是影响插秧机组合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的一个主要因素.然后基于时间序列的分析建立了微机械陀螺的 AR 随机误差模型,并利用此模型采用 Kalman 滤波算法对采集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 AR模型后,微机械陀螺的随机误差的方差减小了一个数量级,随机误差的幅值也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14.
丘秀珍  梁勇  郭会时 《色谱》2014,32(11):1214-1218
以微囊藻毒素(MC)-LR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技术,在凹凸棒土(ATP)表面制备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通过溶胶-凝胶法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涂层介质制作搅拌棒。同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印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的表征,并用液相色谱研究了搅拌棒涂层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分子印迹搅拌棒涂层对MC-LR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在0.010~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7),检出限(S/N=3)可低至0.27 μg/L。MC-LR加标水平为20.0~80.0 μg/L的回收率范围为83.33%~100.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0%~9.17%。该方法快速、灵敏、选择性高,可用于环境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15.
主要基于化学动力学和Ng模型,对C2H4-O2混合气体的爆轰胞格尺寸进行预测;结合Lee表面积能量模型,预测物质在不同初始压力和化学当量比的条件下,直接起爆引起球面爆轰的临界起爆能量。直接起爆实验主要采用高压电点火提供起爆能量,起爆能量通过放电过程中电流的输出信号确定。结果表明,理论预测与实验值较吻合。首先,通过化学动力学计算得出ZND模型的爆轰参数,利用Ng模型得出爆轰胞格尺寸与ZND诱导区长度之间的比例因数A在不同初始压力与当量比的条件下分别为:A=43.815(1+p1/p0)-0.123 71和A=8.531exp(φ/3.135)+28.644,在此基础上对爆轰胞格尺寸进行定量预测。胞格尺寸的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吻合。其次,把爆轰胞格尺寸作为中间特征参数并结合Lee的表面积能量模型,提出可以预测临界起爆能量的定量模型,并得出C2H4-O2混合气体直接起爆的临界起爆能量与初始压力和化学当量比的参量拟合关系分别为Ec=0.332(p1/p0)-2.017和Ec=exp[3.951(φ-1.401)2-1.9]。  相似文献   
116.
分别给出了绝对零度情况下,初始光场处于Fock态和相干态时,单模损耗腔中光子分布的时间演化解析表达式.在相干态情况中,给出了光子数分布函数不同于课本的一种推导方法.  相似文献   
117.
液体薄层中的超声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液体薄层中的超声空化,因其边界及所处空间的特殊性,而呈现出非常独特的空化结构和演化行为,在超声清洗、超声钎焊、表面处理、近场声悬浮、超声化学等领域都有所应用。该文梳理了近几年该课题组在液体薄层中的超声空化研究中的一些成果,力图揭示液体薄层内空泡、空化云、空化场的运动和分布规律,及其产生、发展和演化过程,以期对液体薄层中的超声空化行为有一个相对清晰和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8.
量子点(QD)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导体纳米发光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如发光颜色可调、尺寸可调、激发光谱宽和发射光谱窄等优点,自被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相比于单量子点而言,核/壳量子点更为优异的光学性能使其成为光伏器件应用中的理想材料,例如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Ⅰ型核/壳量子点太阳能电池器件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和转换效率。然而,界面电荷转移和电荷复合过程如何影响器件性能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相关方面认知的匮乏阻碍了量子点光伏器件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对电荷转移(CT)和复合过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利用飞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TA)光谱和量子化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Ⅰ型CdSe/ZnS核/壳量子点和三种量子点-电子受体分子(如1-氯蒽醌(1-CAQ)、蒽醌(AQ)和甲基紫(MV2+))复合物的载流子动力学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通过光谱分析表明,QD-MV2+复合物发生了最快的电子转移(ET)和俄歇复合(AR)过程,并且ET速率与AR速率呈正相关关系。此外,根据Marcus ET理论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明了电子受体的带隙和给受体之间的能级差作为...  相似文献   
119.
白雄飞  牛书通  周旺  王光义  潘鹏  方兴  陈熙萌  邵剑雄 《物理学报》2017,66(9):93401-093401
测量了20 ke V质子穿过倾斜角为+1?的聚碳酸酯微孔膜后,出射粒子的位置分布、相对穿透率以及电荷纯度随时间的演化.实验发现,能量电荷比E/q≈10~1k V的质子穿过绝缘纳米微孔的物理机理与E/q≈10~0k V和E/q≈10~2k V区域离子有显著不同.对于E/q≈10~1k V的质子穿过绝缘纳米微孔,存在一段相当长的导向建立之前(导向前)的过程,在该时期内出射质子及氢原子的特性和导向建立后的特性有很大差异.在导向前的演化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出射质子的峰位逐渐向孔轴向附近转移;出射氢原子由束流方向的尖峰以及孔轴向的主峰构成,峰位角保持基本不变且尖峰逐渐消失.这一过程的主要机理为微孔内表面以下的多次随机二体碰撞和近表面镜面反射两种传输方式逐步向电荷斑约束下的"导向效应"过渡的过程.对E/q≈10~1k V区间离子"导向前过程"的完整观测,使得对低能向中能过渡区间离子穿过绝缘微孔膜物理机制和图像有更深入和完整的认识,有助于约10 ke V离子微束的精确控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0.
绿肥对华北潮土土壤可溶性有机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华北潮土上种植不同绿肥,于绿肥翻压前原位采集其地上部及土壤样品,进行56d的绿肥翻压模拟试验。设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黑麦(Secale cereale L.)三个绿肥处理和无绿肥对照处理,分析培养过程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物(DOM)组分及其紫外-可见光谱参数的变化,以探究绿肥对土壤DOM的影响。种植和翻压绿肥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总有机酸碳(TOAs)和总碳水化合物碳(TCs)含量,三者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处理均在培养第1 d上升至峰值后迅速下降。毛叶苕子提高DOC和TOAs的效果最好,最高比对照增加114.01%(培养第1d)和109.10%(培养第14 d)。黑麦提高TCs的效果最好,最高比对照增加323.18%(培养第42 d)。种植和翻压绿肥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与DOC变化趋势不同,各处理在培养第1 d上升后迅速下降一段时间后又迅速上升。毛叶苕子提高DON的效果最好,最高比对照增加305.83%(培养第42d)。绿肥增加了SUVA254,SUVA260,SUVA272,SUVA280,SAUC240-400,降低了A250/A365和A240/A420。紫外-可见光谱参数的主成分分析显示SUVA254,SUVA260,SUVA272,SUVA280间有很高正相关性,A250/A365和A240/A420间亦有很高正相关性,SAUC240-400是这些参数中表征DOM性质的关键因子。综上结果表明,种植翻压绿肥增加了土壤DOM含量,提高了土壤DOM的芳香性、疏水性、腐殖化程度、平均分子量,增加了土壤DOM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