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化学   176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8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富含过渡元素的菱铁矿是用于制备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的理想材料。在本研究中,对菱铁矿掺杂了Mn和Ce,并研究了Mn-Ce共掺杂改性菱铁矿在NH3-SCR反应中去除NOx的活性。结果表明,经过450℃煅烧后菱铁矿的主要成分FeCO3能够转化为Fe2O3。菱铁矿掺杂Mn和Ce后能够提高比表面积和表面酸度,降低硫酸铵盐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热稳定性。因此,Mn-Ce共掺杂改性菱铁矿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SCR脱硝活性和抗硫性。3% Mn1% Ce-菱铁矿催化剂在脱硝效率高于90%的温度窗口能够拓宽至180-300℃,同时在引入SO2 7.5 h后该催化剂的脱硝效率仍高于75%。  相似文献   
122.
为研制吸附储存天然气(ANG)用的金属有机框架物(MOFs),选择MIL-101(Cr)试样进行甲烷的吸附平衡与充放气实验。试样由溶剂热法合成,经测试77.15 K氮吸附数据作表征结构后,在温度293-313 K、压力0-100 k Pa和0-7 MPa条件下测试甲烷吸附平衡数据,运用亨利定律标绘和Toth方程确定甲烷在试样上的极限吸附热和绝对吸附量,比较了ClausiusClapeyron(C-C)方程和Toth势函数计算的等量吸附热。最后,在工程应用对应的流率10-30 L/min,对装填940 g试样、容积为3.2 L的适型储罐吸附床进行甲烷充放气实验。结果表明,甲烷在试样上的平均极限吸附热为23.89 k J/mol,测试范围内Toth方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06%,由C-C方程和Toth势函数确定的平均等量吸附热分别为15.51和13.56 k J/mol;在有效充放气时间内,储罐在10和30 L/min流率时的总充/放气量分别为347 L/338 L和341 L/318 L,放气率为98.3%和94.1%。工程应用应选用C-C方程确定的等量吸附热,并采取慢充/放以增大充/放气量和提高吸附床脱气率。  相似文献   
123.
姜涛  杨君  杨亮  杨通在 《化学学报》2010,68(21):2211-2214
探索了用于加速器质谱(AMS)测量用NH4HfF5样品的多相合成方法. HfO2样品通过分离纯化流程后, 与NH4HF2进行反应制成NH4HfF5, 并用加速器质谱进行测量. 结果表明: α-安息香肟萃取是降低182W含量的重要步骤|多相合成法制备的NH4HfF5样品中 的引出束流强度是同等条件下液相合成法的3~4倍|制样方法(多相合成法、液相合成法)对182W/Hf比值影响不大|NH4HfF5182W/Hf的比值低至10-11g•g-1量级. 采用XRD和XPS表征了NH4HfF5粉末的结构. 结果表明, NH4HfF5样品主要含有N, Hf和F元素, 其中Hf主要以+4价态存在.  相似文献   
124.
采用电子束蒸发沉积成膜工艺在单晶Si(111)衬底上制备出Co,Cu共掺杂的Zn0.85-xCo0.15CuxO(x=0,0.04,0.06)多晶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Co、Cu掺杂对其微结构的影响;室温下测量了Zn0.85-xCo0.15CuxO薄膜的光致发光谱,发现随着Cu掺杂量的增加,样品发光增强,当Cu掺杂x=0.06时,Zn0.85-xCo0.15CuxO薄膜的PL谱中出现了较强的双峰蓝光发射;分析了掺杂含量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对样品的发光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推断出蓝光峰来源于电子由导带底到锌空位(VZn)能级的跃迁及锌填隙(Zni)能级到价带顶的跃迁。  相似文献   
125.
【编者按】在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和核物理学家杨立铭院士80岁寿辰之际,北京大学物理系和理论物理教研室举行庆祝会,表彰杨先生在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上的贡献.到会的有北京和各地的科学界和教育界人士100多人.会上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院士和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甘子钊院士讲话祝贺,苏肇冰院士等10多人代表个人或单位讲话祝贺.庆祝会上还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张焕乔院士和张宗烨院士等10多人作了学术报告.本期《原子核物理评论》作为祝贺杨先生80岁寿辰的论文集,刊登了杨先生的简历以及研讨会上的报告,其中有些报告因文稿未寄来,未能包括在内.此外,还刊登了艾小白先生以及马维兴先生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物理系Kisslinger教授为了庆贺杨先生寿辰而写的论文.   杨立铭先生,江苏溧水人,汉族,1919年2月5日出生.   杨先生从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热爱祖国.在读高中的时候,家乡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经过半年多的流离颠沛,逃难到了四川,痛感国家和民族所受的屈辱.1938年被保送入中央大学,他选择了机械系,希望对于发展工业振兴中华作出贡献.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又开始感到自己更向往于学习物理学、探索自然规律.于1942年大学毕业后,去昆明中央机械厂工作了一年,后又回到中央大学机械系任助教,同时学习数学和物理方面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6.
据美国 ISI(科技信息研究所 )网络版刊载的 1985~ 2000年的文章引用情况,我们对在我刊发表的论文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按作者总被引频次顺序整理出来 (见表 )。是否可以说,这个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些作者对我刊走向世界,扩大影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对每一位向本刊投稿的作者、稿件评审人,以及关心、帮助过我们的各方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刊刊出文章按作者被引频次排序(前 10名)表(根据 1985~ 2000年 SCI网络版提供的数据 ) 作者总被引频次在我刊发表论文数名次作者总被引频次在我刊发表论文数名次赵新…  相似文献   
127.
128.
对水热合成的V-P-O-en体系中七种常见不同结构钒磷酸盐的热稳定性进行了TG-DTA、FT-IR和XRD的比较研究.化合物中有机分子的受热脱除是阶段性的,吸放热效应与化合物中有机分子的含量有关.影响热稳定性的因素有:无机骨架类型、骨架强度以及骨架与有机模板分子作用强度.无机骨架自身强度较低是导致这类化合物热稳定性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9.
130.
以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为原料,考察了弱还原性气氛以及550-1 300℃生物质中矿物质的变化,并采用Fact Sage软件对生物质中矿物质在高温下的演变行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生物质灰中Na和K元素的存在形式相对稳定,部分以气态氯化物的形式挥发出去,部分存在于低熔点硅酸盐或硫酸盐中;Si元素与Ca、Fe、Mg和Al四种元素形成的硅酸盐的变化形式较多,主要形成辉石[(Ca,Mg,Fe)_2Si_2O_6]、橄榄石[(Ca,Mg,Fe)_2SiO_4]和黄长石[Ca_2(Al,Mg)(Si,Al)SiO_7]三类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部分辉石会转化为橄榄石与黄长石,此三类物质相互作用易形成熔点较低的共熔体而导致矿物质的熔融。方石英和莫来石[Al_6Si_2O_(13)]是导致稻秸秆流动温度高于玉米秸秆的主要原因,莫来石最终转化为斜铁辉石[FeSiO_3]、铁尖晶石[FeAl_2O_4]和钙长石[CaAl_2Si_2O_8]等熔点较低的矿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