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5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高光谱遥感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界面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界面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北方特有的生态过渡带,其内部存在大量的农田、草地镶嵌体形成的界面。该生态界面变化直接影响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及时掌握该交错带的生物和非生物生态因子的变化信息,是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其光谱分辨率高、光谱划分精细、波段多、信息量丰富等独特性能用于不同领域,在农牧交错带生物与非生物生态界面研究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前景。文章介绍了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原理、生态界面、植被、土壤等方面的光谱应用,并对其应用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大气气候研究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王堃  邹龙  刘根炎  谈弋 《化学通报》2018,81(5):414-424
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低毒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莫西沙星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容易产生杂质,为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莫西沙星的杂质需要进行控制。本文主要对莫西沙星及其杂质的合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Kun Wang 《中国物理 B》2022,31(12):123401-123401
The electron excitation processes of $\rm H(1s) + He(1s^{2}) \to H(2s/2p) + He(1s^{2})$ are studied in impact energy range of 20—2000 eV/u by using the quantum-mechanical molecular orbital close-coupling (QMOCC) method. Total and state-selective cross sections have been obta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availabl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available measurements in the overlapping energy regions overall. The comparison of our results with other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furth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a sufficient number of channels. The datase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he excitation cross sections, are openly available at https://www.doi.org/10.57760/sciencedb.j00113.00083.  相似文献   
14.
紫外光照射对皮胶原热降解活化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皮胶原经不同时间的紫外光照射,采用热重法(TG)和微分热重分析(DTG)研究了照射前后皮胶原的热降解行为,用Horowitz-Metzger法和Coats-Redfern法计算了其热降解活化能,得到了未照射皮胶原和经过不同紫外线照射时间处理后的皮胶原的热降解活化能。研究发现,在较短时间(0~4h)的照射后,皮胶原的热降解活化能略有增大;在较长时间(8~64h)的照射后,皮胶原的热降解活化能大幅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在紫外光照射的过程中,皮胶原分子链发生了以交联为主和以断链为主的复杂光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5.
由廉价易得的1,2-环己二胺作为起始原料,通过简单的合成步骤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四齿膦配体1,并将该配体应用于钯催化的Suzuki交叉偶联反应中.在仅为0.1 mol%的催化剂用量下,成功地实现了多种氯/溴代芳烃、氯/溴代杂环芳烃以及溴代烷烃底物与苯硼酸的交叉偶联反应,产率最高可达99%.  相似文献   
16.
冯婷婷  高首勤  王堃 《化学学报》2019,77(5):422-426
发展了一种基于金纳米颗粒的比色传感体系用于检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新方法.实验中合成了带有正电荷的金纳米颗粒,并设计了一段带有负电荷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底物肽段.该方法基于金纳米颗粒聚集状态不同导致颜色变化的性质以及酶与底物的特异性识别作用,达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检测.带正电荷的金纳米颗粒与带负电的肽段产生静电相互作用,引起金纳米颗粒的聚集;当体系中加入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后,由于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与肽段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带负电的肽段水解为谷氨酸碎片分子,导致金纳米颗粒的分散,反应体系颜色变化快速、明显.该方法简单、灵敏,线性范围为2~10 nmol/L,检测限为0.5 nmol/L.此外,该方法可用于标准加入法测定尿液中的PSMA.  相似文献   
17.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草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饲草是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饲草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畜产品质量的好坏。控制饲草质量、检测饲草原料的成分是饲草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红外光谱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快速的现代分析技术。它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等多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其独特的优点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尽管NIRS技术在饲草分析上的应用起步较晚, 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不仅能测定饲草中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和粗脂肪等常规成分,还能测定饲草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和酶类等非常规成分,预测饲草的抗营养成分。而且还可进行饲草的生物学效价评定,从而评定饲草的利用率及营养价值,并能分析草地的植物组成和饲草的茎叶比例。文章综合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草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植被是监测草地健康和生产力的主要依据,其变化是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和恢复状况的最直接体现。及时掌握草地植被的变化信息是防止草地退化、实现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其简便、快捷等优越性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在草地资源管理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前景。文章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草地植被物种组成、草地植物茎叶比、凋落物及牧草品质测定等方面的应用特点,综合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草地植被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