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化学   49篇
力学   19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21.
子弹撞击碳化硼陶瓷复合靶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化硼陶瓷具有高硬度、低密度的特性,在装甲防护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碳化硼陶瓷及其复合靶的冲击破坏特性是装甲防护领域近期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中基于剩余穿深方法,开展了碳化硼及复合靶抗12.7 mm穿甲燃烧弹侵彻的试验研究。建立了碳化硼陶瓷复合靶抗弹数值模拟模型,根据试验研究结果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12.7 mm穿甲燃烧弹侵彻碳化硼陶瓷复合靶的数值模拟研究,重点研究了靶板配置、背板厚度及种类对复合靶抗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靶板面密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陶瓷厚度的增大,陶瓷复合靶的抗弹性能提高;陶瓷厚度相同时,陶瓷复合靶抗弹性能提升的效率随其面密度的增大而下降。陶瓷/PE (polyethylene)结构适合抵抗低速弹体的侵彻破坏,陶瓷/铝结构适合抵抗高速弹体的侵彻破坏。  相似文献   
122.
利用单光束光声光谱实验装置,分别测量了葡萄糖溶液、 蔗糖溶液和蜂蜜溶液在可见光波段的光声光谱,并与分光光度法测得的数据进行了比较。上述溶液的光谱特征表明:不同种类的溶液,光谱背景强度和轮廓有明显差异。三种溶液的光谱在485和655 nm处都有较强峰,但二者的强度比在不同溶液中有一定差异。另外,葡萄糖还在475,576和630 nm处有特征峰;蔗糖在632 nm处出现明显特征峰;这些光谱特征为鉴别天然蜂蜜中是否有葡萄糖或蔗糖掺假提供了依据。比较同种溶液的两种光谱发现:光声信号强度随波长的变化更灵敏, 说明在物质成分检测中,光声光谱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23.
由于大气压均匀放电等离子体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获得大尺寸的大气压均匀等离子体,采用氩气作为工作气体,在大气压空气环境中利用同轴介质阻挡放电点燃了针-板电极间的大气隙(气隙宽度达到5 cm)直流均匀放电。研究发现,同轴介质阻挡放电能够有效降低针-板电极间的击穿电压。该均匀放电由等离子体柱、等离子体羽、阴极暗区和阴极辉区组成。其中等离子体柱和阴极辉区都是连续放电。而等离子体羽不同位置的放电是不同时的。事实上,等离子体羽放电是由从阴极向着等离子体柱移动的发光光层(即等离子体子弹)叠加而成。利用电学方法测量了放电的伏安特性曲线,发现其与低气压正常辉光放电类似,均具有负斜率。采集了放电的发射光谱,发现存在N2第二正带系、氩原子和氧原子谱线。通过Boltzmann plot方法对放电等离子体电子激发温度进行了空间分辨测量,发现等离子体柱的电子激发温度比等离子体羽的电子激发温度低。通过分析放电机制,对以上现象进行了定性解释。这些研究结果对大气压均匀放电等离子体源的研制和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4.
以PAMAM树形分子为模板制备Pd纳米簇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酯端基聚酰胺-胺树形分子(PAMAM)为模板在甲醇溶剂中制备了Pd纳米簇合物.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Pd2+与树形分子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Pd2+与树形分子内部胺基基团(主要为叔胺基)产生了络合作用. 采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了树形分子包裹的、粒径为2 nm的球形面心立方Pd纳米簇合物.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Pd2+与树形分子的摩尔比越小, 生成的纳米簇合物尺寸越小; 由于高代数树形分子具有封闭结构, 且其内部配体数目较多, 采用较高代数的树形分子(5.5代)比低代数(3.5代)更有利于得到尺寸小、分散性较好的Pd纳米簇合物.  相似文献   
125.
聚酰胺-胺型树形分子模板法制备Pt纳米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对Pt2+与G5.5-COOCH3聚酰胺-胺型树形分子的络合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Pt2+与G5.5-COOCH3 PAMAM的最外层叔胺基发生络合作用, 但两者之间达到络合平衡需要较长时间, 且平衡时间随Pt2+与树形分子物质的量比增大而增长; Pt2+与G5.5-COOCH3树形分子的最大络合数为50~55; 采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原位制备了G5.5-COOCH3 PAMAM包裹、平均粒径小于2 nm、多晶的球形Pt纳米簇, 并研究了Pt2+与PAMAM物质的量比对Pt纳米簇形貌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Pt2+与PAMAM物质的量比为10时, 生成尺寸较小分布较窄的内型Pt纳米簇/树形分子复合材料, 而物质的量比为50时, 会生成部分尺寸较大、分布较宽的外型Pt纳米簇/树形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26.
基于MATAB/Simulink的双电机速度跟踪伺服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直流无刷电机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双电机速度跟踪伺服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对系统建立有效的仿真模型,完成了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采用基于位置的电控式跟踪控制策略,构建了双电机速度跟踪伺服系统仿真模型,主电机采用速度、电流双闭环控制,从电机在双闭环基础上外加位置环完成速度跟踪,并选择数字PID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仿真实验.仿真试验结果与系统设计要求一致,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及控制系统的合理性,有利于加快实际系统设计和调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7.
利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一个三联吡啶钌磺基苯甲酸配合物, [Ru(2, 2′-bipy)3](3-Hsb)(3-sb)·5H2O (1)(2, 2′-bipy为2, 2′-联吡啶;3-sb2-为3-磺基苯甲酸根离子), 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紫外、荧光和差热热重表征, 解析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1是阴离子-阳离子型化合物, 阴离子与水分子形成三维有孔洞的氢键网络, 阳离子占据这些孔洞。电化学性质测试表明:氧化还原是一个单电子可逆的过程, 对应的可逆对为Ru(Ⅳ)/Ru(Ⅲ), E1/2=1.350 V。室温苯甲硫醚氧化催化实验表明:钌配合物与酸结合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与亚砜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8.
臭氧氧化技术是一项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污泥减量技术, 但臭氧处理会导致污泥脱水性能恶化, 影响后续处理处置, 需要其他技术或手段的辅助以提高污泥脱水性能. 以市政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 采用FeOOH、Fe2O3、TiO2、MnO2、Al2O3粉、Al2O3球、果壳活性炭、椰壳活性炭、粉质炭、煤质炭、铜丝等11种非均相催化剂开展污泥的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实验, 研究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11种非均相催化剂中, TiO2、Fe2O3、Al2O3球、铜丝、FeOOH、粉质炭能够显著抑制臭氧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恶化作用, 其中FeOOH、粉质炭和铜丝效果最佳. 在FeOOH、粉质炭和铜丝催化臭氧氧化体系中, 22.50mg·L-1臭氧为较优浓度, 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 3种催化剂中, FeOOH催化臭氧氧化对低含固率(0.5%和1%)污泥的脱水性能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FeOOH投加量的增加有利于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向含固率为0.5%的污泥中投加300mg·g-1 DS FeOOH、37.95mg·L-1臭氧, 污泥的CST可在5min内下降21.1%. FeOOH催化臭氧氧化是一种有前景的强化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9.
为了优化同异反(Identical-Discrepant-Contrary,简称IDC)灰色相关分析中同异反趋势划分方法,提高同异反趋势划分结果的精度,文章在分析两种传统划分方法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了均分迭代划分法和回归系数比值划分法,并结合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砷含量相关性的实例,对改进后的两种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两种划分方法得到结果的可靠度均较高,采用均分迭代划分法得到结果的可靠度为70%,采用回归系数比值划分法得到结果的可靠度为55%,略低于前者,这是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中存在"异常"数据,对回归系数影响较大,降低了回归系数比值划分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0.
高熵合金作为一种多主元合金,突破了传统合金单主元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不同于传统合金的优异性能,特别在高温、高压、高应变率等极端环境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从微观、细观与宏观尺度分析高熵合金的冲击变形特性对于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主要涉及元素效应、细观结构以及高温高应变率条件对高熵合金冲击损伤演化、微观结构变化和冲击变形演化过程的影响机制。元素效应主要讨论了原子半径差异较大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对高熵合金冲击变形行为的影响;根据细观结构不同,将高熵合金分为单相与多相结构,单相高熵合金为塑性较好的面心立方(face centered cubic,FCC)结构、强度较高的体心立方(body centered cubic,BCC)与密排六方(hexagonal close-packed,HCP)结构。多相高熵合金的细观结构为这三种单相结构或者与其他相的组合,多相高熵合金的协同变形能够使其获得更为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高温与高应变率作为外部条件对高熵合金的影响与其他金属相似,高温促进材料软化而高应变率促进材料硬化,部分高熵合金在高温下具有更优异的抗变形能力。针对高熵合金的冲击特性,总结了目前高熵合金在国防工程冲击领域的应用,归纳了高熵合金冲击变形行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高熵合金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