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化学   77篇
综合类   24篇
物理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反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水溶性维生素(Vitamin)C、B5、B6、B1、B2和B12的含量,PC810/S2504(4.0mm×250mm,10μm)柱,0.1mol/L甲酸铵甲酸溶液(pH=4.5,含0.4%二乙胺)+甲醇(75+25)为流动相,流速1mL/min,UV254nm,12min内实现了良好分离,乙酰苯胺为内标物。苹果及强化奶粉中维生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50%~105.60%和95.00%~102.80%,该法操作简便、迅速、可靠、测试费用低。  相似文献   
32.
气相色谱法测定农药中间体亚磷酸三甲酯及邻二氯苯的含量李来生(南昌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南昌330047)关键词亚磷酸三甲酯农药中间体气相色谱法合成中图分类号O657.71亚磷酸三甲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被广泛用于合成敌敌畏等多种农药和难燃剂[1...  相似文献   
3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除草剂中二氯喹啉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酸抑制反相色谱法测定除草剂中二氯喹啉酸的含量,该法采用PC8-10/S2504(4.0mmi.d.×250mm,10μm)柱,以甲醇-0.1%醋酸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40nm,0.08AUFS,以2,4-二硝基氯苯为内标物,样品用四氢呋喃提取,该法灵敏度及回收率高,结果定量准确,操作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34.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键合硅胶的制备、表征及抗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液相表面连续反应法,制备含硫的偶联剂γ-巯基丙基键合硅胶(MPS),通过引发剂,使偶联剂键合硅胶表面的巯基与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发生巯烯加成反应制备二烯丙基三硫化物键合硅胶(DTS)。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质谱分析测试技术进行结构表征,MPS和DTS的键合量分别为1.73和0.27 mmol/g。通过抑菌环试验考察了DT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气杆菌和变形杆菌的抑菌活性,抑菌环分别为9.0、8.1、10.1、9.2和8.9 mm。实验同时采用搅拌涂布平板法考察了牛肉膏蛋白胨基中DTS含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TS对5种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消除了蒜素固有的浓烈的大蒜气味,同时保存了二烯丙基三硫化物的抗菌活性。初步探讨了该DTS的抗菌机理。  相似文献   
35.
杯芳烃在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和电色谱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杯芳烃的分子识别作用提高色谱分离选择性是超分子化学在分离科学中的成功应用.本文从杯芳烃分离材料的制备、分离机理和应用等,综述了近年来杯芳烃在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和电色谱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6.
将乙二胺衍生化β-环糊精与有序介孔材料SBA-15相结合,得到新型的含稳定脲键的手性固定相(EACDP),匀浆法填充制备毛细管电色谱柱。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质谱、热重分析、电子扫描显微镜表征固定相的结构和形貌。首先测定其孔隙率和电渗流(EOF),发现新的β-环糊精类键合SBA-15柱有良好的通透性,并能产生足够稳定的电渗流。以电渗流为驱动力,在极性有机模式下,发展了拆分β-受体阻滞剂手性药物对映体的电色谱方法。考察了运行电压、温度、有机调节剂以及三乙胺和冰乙酸的含量对手性选择性和分离度的影响,实现了盐酸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10种β-受体阻滞剂对映体的拆分。以盐酸普萘洛尔为例,优化的流动相组成为乙腈/甲醇/三乙胺/冰乙酸(85/15/2/2,V/V/V/V),电动进样2 kV×5 s,温度15℃,运行电压15 kV,检测波长214nm,分离度和柱效分别达到1.96和38941块/m,单次分离只需20 min,日内和日间保留时间的RSD分别小于1.2%和2.4%。将方法用于盐酸普萘洛尔片剂的测定,在9.8~2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对映体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8.2%~103.2%。  相似文献   
37.
荧光光谱法研究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DNA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次采用阿霉素作荧光探针研究了水溶性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简称杯[8]胺或CX8)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并考察了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及解链DNA对DNA和杯[8]胺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发现,DNA能猝灭阿霉素的荧光,向该体系中加入杯[8]胺时荧光又逐渐增强,这说明杯[8]胺能与DNA的磷氧负离子强烈作用。通过Scatchard图等进一步分析发现,杯[8]胺对DNA-阿霉素的影响表现为混合模式,一方面,在中性或酸性的条件下,杯[8]胺能中和DNA上的磷氧负离子,导致DNA收缩,从而影响DNA的构象,使嵌入的阿霉素从DNA中部分游离出来,荧光增强;另一方面,杯[8]胺与阿霉素也存在静电位点竞争。  相似文献   
38.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和游离大黄素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柱(3.9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0.015 mol-1 H3PO4-甲醇,流速为0.5 mL·min-1,检测波长为284nm.样品采用乙醇-水(1 1)溶液和乙酸乙酯提取.江西产虎杖样品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和游离大黄素的回收率分别为97.9%,96.1%,95.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39.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废水中芳香胺类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用于测定废水中联苯胺、苯胺、对甲苯胺、对硝基苯胺、甲萘胺等芳香胺类化合物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4.6 mmi.d.,5μm),以甲醇-5 mmol/L甲酸铵缓冲溶液(pH=3.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采用梯度洗脱,分流进样。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以各种化合物的选择离子[M H] 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发现,联苯胺、苯胺、对甲苯胺、对硝基苯胺、甲萘胺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它们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03~281.30μg/L、10.65~213.10μg/L、11.91~238.20μg/L、12.39~247.90μg/L和14.55~291.10μg/L。回收率为92.7%~101.4%。方法检出限为1.7~3.2μg/L。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前处理简便、所测浓度范围宽,适用于废水中芳香胺环境污染物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40.
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原位聚合物基质, 将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到毛细管内壁, 制得了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柱(SECDP), 并通过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其结构. 磺酸基可提供足够稳定的正向电渗流(EOF), 基于磺丁基醚-β-环糊精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协同作用, 通过优化手性添加剂浓度、 pH值、 施加电压、 温度及有机调节剂含量等条件, 利用该开管电色谱柱拆分了氨氯地平、 尼莫地平和尼卡地平等10种地平类手性药物对映体. 优化的流动相组成为20 mmol/L NaH2PO4(pH=4.0), 含4.0 mmol/L 磺丁基醚-β-环糊精, 乙腈的体积分数为10%~25%, 施加电压15~25 kV, 温度为15 ℃, 电动进样2 kV×5 s, 检测波长为236 nm. 在上述条件下, 分离度(RS)可达3.62, 柱效达61011块/m, 分析时间一般为6~15 min. 基于色谱分离数据, 探讨了相关的手性分离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