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化学   190篇
晶体学   26篇
力学   42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42篇
物理学   4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为了探究空孔间距对巷道掘进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基于大红山铜矿某巷道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双大直径空孔不同布孔间距条件下的掏槽爆破成腔断面积,并对最优方案开展现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空孔间距dv=15 cm时,槽腔断面积为0.1641 m2;当dv增加到dv=25 cm时,槽腔断面积为0.2116 m2,断面积增大28.94%;当 dv增加到35 cm时,槽腔断面面积为0.2436 m2,断面积增大15.1%;但当dv增大到45 cm时,槽腔面积为0.1740 m2,断面积减小17.8%;当dv增大到55 cm时,槽腔面积为0.0951 m2,断面积减小45.3%。对成腔断面积最大的空孔间距dv=35 cm的布孔方案进行现场试验,2号现场试验测得槽腔断面宽度、高度及断面积分别比模拟结果小4.0%、3.4%和4.98%,多次试验与模拟结果误差均在5%以内,能够为地下巷道掏槽爆破成腔体积预测的数值方法构建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研究   总被引:71,自引:5,他引:66  
本文通过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级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粒子,研制了一种新型传热冷却工质—纳米流体,并对纳米流体的悬浮稳定性和均匀性进行了研究,给出的纳米流体电镜照片显示了悬浮液具有较高的分散性、稳定性;同时,介绍了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理论分析方法,运用瞬态热线法测定了不同种类、不同体积份额配比的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分析了纳米粒子属性、份额、形状和尺度等因素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四程放大激光系统输出能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原型装置主放大系统组合式四程放大结构的特点,计算分析了放大过程中注入能量、放大增益及损耗的微小起伏对系统输出能量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原型装置集成实验结果,分析了目前原型装置单路输出能量稳定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注入能量越大,其变化对输出能量影响越小;小信号增益系数对输出能量的影响明显大于注入能量;系统输出能量稳定性对腔内光学元件的透过率变化要求高于腔外光学元件。在3 ns基频光输出达标点处要使输出能量不稳定性控制在5%以内,注入能量起伏要低于10%,腔内放大片小信号增益系数起伏要低于1%,腔内光学系统损耗起伏要低于2%。  相似文献   
104.
辐照诱导的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细胞延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辐照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细胞, 运用胞质分离阻滞微核法实验检测细胞微核率,AnnexinV 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 细胞微核率和凋亡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X射线照射后细胞传代培养, 第7代时不同剂量辐照后子代细胞微核率和凋亡率同未辐照细胞相比已无明显区别。 对不同剂量辐照后传代7代的细胞再次照射2.5 Gy的相同剂量,发现它们细胞微核率和凋亡率存在明显差异,即初次受辐照剂量高的细胞, 再次以相同剂量辐照后的微核率和凋亡率也高. 这些结果表明,X射线辐照导致了HL-7702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这一辐射延迟效应,再次辐照使得辐射的延迟效应得以明显的表现。 Human normal liver cell line HL-7702 cells were irradiat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X rays. Micronucleus and apoptosis rates in the irradiated cells were measured with cytokinesis block micronucleus method and Annexin V FITC apoptosis detection kit, respectively. Experimental data showed that the micronucleus and apoptosis rates increased obviously with increasing irradiation dose. After seven population doublings, the micronucleus and apoptosis rates of the cells surviving exposure to the X rays reduced to the same levels as non irradiated control cells; the progenies of the cells were secondly exposed to X rays at the same dose of 2.5 Gy. We found that the progenies of the cells surviving the first irradiations of the various doses showed markedly differential micronucleus frequencies and apoptotic rates. Although the same dose of 2.5 Gy was applied in the second irradiations, the micronucleus frequencies and apoptotic rates of the progenies of the cells initially exposed at higher dos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X rays lead to genomic instability in HL 7702 cells, which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radiation induced delayed effect, and a second radiation stimulus makes the delayed effect in the progeny of the previously irradiated cells be expressed obviously.  相似文献   
105.
The method of generating equal-amplitude spectral lines by multi-frequency phase modulation is used in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 (SBS) suppression. The spectra of three, five, seven, and eleven equalamplitude spectral lines are obtained in experiment with flatnesses less than 0.3 dB.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SBS suppression shows that the threshold power after modulation is in reverse proportion to the maximum square of amplitude moduli of fundamental frequency and the nth harmonic wave. The threshold powers of three, five, seven, and eleven equal-amplitude spectral lines are improved by 5.21, 8.36, 9.39, and 10.76 dB,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6.
热致变色材料的吸收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1-xSrx)MnO3型热致变色材料是一种新型热致发射率变化功能材料,该材料的最大不足在于对太阳辐射具有很大的吸收率.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一维微结构光谱控制特性应用于(La1-xSrx)MnO3型热致变色材料的吸收控制研究,根据太阳辐射能量分布及热致变色材料的应用温度,分析了一维微结构与热致变色材料的匹配特性,确定了一维微结构的光谱特性及其带宽.采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了一维微结构,计算了优化结构的光谱特性,根据其光谱特性分别评估和计算了吸收控制性能和发射率变化特性,并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7.
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材料的制备与辐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钙钛矿型锰氧化物热致变色材料,机械加工制得了薄层样品,测量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居里温度以及辐射特性,分析了材料组分对样品居里温度和辐射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致变色材料的发射率在相转变温度点附近会随温度的变化而突变.  相似文献   
108.
线性滑轨支撑微型斯特林制冷机的开发及性能调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独立开发的采用线性滑轨支撑的微型整体式斯特林制冷机,对结构设计的要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指出采用线性滑轨支撑将大大改善旋转电机驱动斯特林制冷机的可靠性.文中还介绍了对影响制冷机性能特性的因素进行综合试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9.
离子液体介质中钌膦配合物催化的喹啉加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在亲水性离子液体[Rmim][p-CH3C6H4SO3](1-烷基-3-甲基咪唑对甲苯磺酸盐,R=甲基、乙基、正丁基、正己基和正辛基)中,以水溶性的[RuCl2(TPPTS)2]2(TPPTS:间磺酸钠基三苯基膦)为催化剂,分别考察了温度、压力、不同的离子液体、水和碘的加入等因素对喹啉加氢反应的影响.在100℃和氧气压力为3.0 MPa时,喹啉加氢生成1,2,3,4-四氧喹啉的选择性超过99%,转化率达到95.3%.利用环己烷萃取反应产物,即可实现催化剂与产物的分离,催化剂循环使用6次后反应的转化率仍可达86.0%.  相似文献   
110.
具有多级孔结构的NH4-β沸石的直接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x-15)为模板,设计氟化铵作为矿化剂.在近中性条件下直接合成了具有微孔-介孔复合孔道的铵型β沸石.合成样品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分热重(DTG)以及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氟离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沸石的孔结构、酸性质均起到了一定的调变作用.该沸石具有发达的呈梯级分布的多级孔结构,孔容高达0.67 cm3·g-1,且具有较强的Bronsted酸和适度分布的Lewis酸,大大改善了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的扩散和反应性能.在混合C4烃的催化裂解反应中,该沸石与传统方法合成的β沸石相比,其转化率提高了约15%,烯烃(乙烯和丙烯)产率提高了近10%,芳烃(苯和甲苯)产率提高了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