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420篇
化学   716篇
晶体学   58篇
力学   134篇
综合类   53篇
数学   268篇
物理学   69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结合分光光度法用于二甲酚橙(XO)-CTMAB-Cu、Cd、Ni显色体系同时测定Cu()、Cd()和Ni(),方法简单,结果满意,其三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2%、99.93%、100.24%。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报道了KI单晶在非真空密闭条件下的坩埚下降法生长.以经充分干燥的高纯KI多晶为原料,将KI多晶料密封于套层铂坩埚中,添加少量活性碳粉末,可避免碘化物熔体的氧化与挥发,从而在非真空条件下实现KI单晶的坩埚下降法生长.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炉体温度调节于750~770 ℃,固液界面温度梯度为30~40 ℃/cm,坩埚下降速率控制为1~2 mm/h,成功生长出尺寸为φ25 mm×50 mm的透明完整KI单晶.采用XRD、DTA-TG、透射光谱、荧光光谱对所获KI单晶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该单晶具有良好的光学均匀性,在450~2500 nm波长范围的光学透过率达70;以上,其光学吸收边位于280 nm左右;在266 nm脉冲光激发下,该单晶具有397 nm峰值波长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993.
以高纯氟化物LiF、CaF2和AlF3为初始试剂,按照精确化学计量比1:1:1摩尔比配料,经高温氟化处理合成严格无水的LiCaAlF6多晶料.将该多晶料密封在铂坩埚中,添加少量聚四氟乙烯粉末,可避免氟化物熔体的氧化与挥发,从而在非真空条件下实现LiCaAlF6单晶的坩埚下降法生长.在单晶生长过程中,炉体温度控制于910~930℃,固液界面温度梯度为30℃.cm-1左右,坩埚下降速率为0.5~1.0mm·h-1,成功生长出无色透明的LiCaAlF6单晶.应用XRD、透射光谱,红外光谱进行了LiCaAlF6单晶基本性质的测试表征.结果表明,该单晶在190~1100nm区域内的光透过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994.
Forward fast protons are generated by the moderate-intensity laser--foil interaction. Protons with maximum energy 190~keV are measured by using magnetic spectrometer and CR-39 solid state track detectors along the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rear surfa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lso modeled by the particle-in-cell method, investigating the time-varying electron temperature and the rear sheath fiel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sheath electrical field, revealed in the simulation, suggests that these protons are accelerated by target normal sheath acceleration (TNSA) mechanism.  相似文献   
995.
柳建新  田会娟  洪振  刘欢 《应用光学》2017,38(4):599-605
根据光源混合原理和模拟黑体轨迹的Chebyshev法,推导了三通道脉冲宽度调制(PWM)占空比与色坐标、光通量、相对色温之间的关系式,同时确定调光约束条件。在上述推导公式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智能调光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手机客户端分别控制暖白/绿/蓝3种LED光源模组,实现高显色指数Ra下混合白光的调光调色。实验结果表明:设置光源色温为3 600 K时,光通量在600 lm之内,设定值与测试值最大误差为0.74%;当光源光通量设定为300 lm时,色温在[3 200, 7 600]之间连续可调,其最大误差为1.82%,且光通量波动小于4%;混合光源具有较高的显色指数,在调光范围内,一般Ra在90以上,最大可达95.3。  相似文献   
996.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2SrSiO4:Eu2+,Nd3+发光材料,测量了它们的可见和近红外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及Eu2+的荧光寿命,研究了Eu2+和Nd3+掺入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u2+的浓度为0.01,Nd3+的浓度为0.05时,样品的近红外发光强度最强;Eu2+的发射光谱和Nd3+激发光谱之间的光谱交叠范围较大,Eu2+和Nd3+之间存在着高效无辐射能量传递,能量传递效率约为55.7%,Eu2+的掺入可显著地敏化Nd3+的近红外发光。  相似文献   
997.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998.
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烟叶中的有机磷类杀虫剂多残留。烟叶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13种有机磷杀虫剂的回收率分别为79.32%~98.3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8%~4.76%,检出限为0.02~0.08μg/g。该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烟叶中有机磷杀虫剂多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999.
不同结构颗粒对PMMA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本体聚合法制备PMMA/MCM-41(with template),PMMA/SBA-15(with template),PMMA/SiO2三种复合材料.研究了介孔分子筛MCM-41,SBA-15和SiO2对PMMA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热稳定性的影响.由于合成介孔分子筛MCM-41,SBA-15时所用的模板剂CTAB和P123分布于孔口处和颗粒表面上,分别与PMMA基体产生物理缠结作用,增加了两者的相容性;且P123(EO20PO70EO20)表面有较大的PO/EO比率,与小分子量的CTAB相比有较强的疏水性,使得PMMA/SBA-15(with template)复合材料的性能要优于PMMA/MCM-41(with template).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热分解法和硫熔法分别合成了纳米Y2O2S∶Eu3+和体相Y2O2S∶Eu3+。其中硫氧化钇纳米粒子的制备是以水热法合成的Y(OH)3为前驱体,随后在激活剂和硫的共同作用下焙烧得到的。结果表明,所得Y2O2S∶Eu3+为单一纯相纳米粒子,粒径分布集中,大小约80nm,而前驱体Y(OH)3为纳米棒状,形貌上的这一巨大变化是由激活剂和硫粉在高温煅烧过程所形成的熔融物的腐蚀作用造成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Eu3+能有效地掺入硫氧化钇基质中,并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此外,还探讨了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