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49篇
物理学   1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谷胱甘肽(GSH)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制备稳定的CdTe纳米量子点.根据Pb(Ⅱ)对CdTe量子点的荧光具有较强的猝灭效应,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测定铅的新方法.考察了缓冲液体系、缓冲液pH、量子点的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对pb2+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ris缓冲液(pH8.8)中,CdTe量子点浓度0.0306mmol/L,反应时间5min,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与pb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10-105μg/L,检出限0.27μg/L(3σ),加标回收率在97.6%-101.8%之间.此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化妆品中铅(Ⅱ)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2.
YVO4:Eu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测定孔雀石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丙烯酸为修饰剂,采用水热法合成YVO4:Eu荧光纳米粒子.实验考察了聚丙烯酸加入量、溶液pH值、反应温度等条件对粒子荧光性能的影响.在优化的条件下,合成粒子的荧光强度大,水溶性良好、溶液均匀稳定.对合成粒子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实验表明,粒子表面包覆了聚丙烯酸;XRD实验表明,制备了单一相YVO4晶体;TEM测试表明合成粒子分散性较好,粒度均匀,粒径在25nm左右.以合成稀土粒子为能量供体,孔雀石绿为能量受体,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基于以上体系,实现了对孔雀石绿的定量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0×10-5~5.00×10-3g·L-1,检出限为2.0×10-5 g·L-1.  相似文献   
23.
以葡萄糖为碳源合成荧光碳点;以巯基琥珀酸为稳定剂,合成CdTe量子点。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对二者的荧光性能进行表征。又以毕赤酵母作为指示生物,考察了延滞期的毕赤酵母分别与荧光碳点和量子点共培养后的生长曲线,并利用血球计数板法对培养至25h的毕赤酵母细胞进行计数。研究结果表明:荧光碳点对毕赤酵母的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即使在高浓度(14.4 mmol/L)下,也基本不影响毕赤酵母的生长;而CdTe量子点必须控制在很低的浓度(5.1μmol/L),才表现出低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4.
以葡萄糖为碳源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荧光碳点。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透射电镜照片表明,所合成的荧光碳点发光性能优异,分散性好,且无团聚现象。荧光碳点原溶液出现浓度淬灭现象,稀释60倍情况下荧光最强。以酿酒酵母为模型生物,考察了不同生长时期(调整期、对数期早期、对数期中期)的酿酒酵母与不同浓度的荧光碳点共培养后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即使荧光碳点浓度在27.75 mmol.L-1条件下也没有影响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可认为基本没有细胞毒性。比较了相同荧光强度下的荧光碳点与CdTe量子点对酿酒酵母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荧光碳点的毒性显著低于量子点的毒性。  相似文献   
25.
NaYF_4∶Yb,Er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的共沉淀法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二乙二胺五乙酸(DTPA)为络合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单分散的NaYF_4:Yb,Er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FL)光谱、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纳米颗粒的粒径均一,通过改变络合剂DTPA的用最可使颗粒的平均粒径在20~120 nm范围内可调.纳米颗粒经煅烧后发生了由立方品型向六方晶型的转变,并伴随着荧光强度的大幅提升.还探讨了络合剂DTPA的用量、煅烧温度对纳米颗粒粒径、晶型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络合剂DTPA的加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纳米颗粒由立方晶型向六方晶型的转变,但可获得单分散的小粒径纳米颗粒,其荧光强度仍能满足生物标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6.
量子点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子点良好的光谱特性和自身优点,使其可以作为生物荧光探针,而替代传统荧光染料。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量子点在共振能量转移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扩展了它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量子点基于共振能量转移原理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即利用量子点设计的两种类的蛋白-蛋白特异性结合分析和3种生物传感器的模型设计。  相似文献   
27.
CdTe量子点酸度敏感荧光探针测定水样中铵根离子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在水相中合成了高质量的巯基乙酸包被的CdTe量子点.在pH 5.8~8.0范围内的PBS缓冲溶液中,CdTe量子点荧光强度与体系酸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NH+4 对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实现了对水溶液中NH+4 的定量检测.在最优条件下,CdTe量子点酸度敏感探针荧光的猝灭程度与NH+4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5~6.0 mmol/L,检出限为0.15 μmol/L.对1.0 mmol/L标准溶液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2%.利用标准加入法对水样中NH+4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与蒸馏-酸滴定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8.
在pH值为7.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铕与吡哌酸反应形成配合物。该体系中加入鲱鱼精DNA分子作用后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NA浓度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简单的测定DNA的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新方法。考查了体系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通过与普通荧光光谱的对比突显了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的优势,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该方法对DNA的检测限为0.03 mg·L-1(),对浓度为4.0 mg·L-1的DNA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3%。DNA的浓度在0.1~6.0 mg·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ΔI=89.58c(mg·L-1)+0.920 5,线性相关系数r=0.999 6。此方法已应用于合成样品中DNA的测定,结果和加标回收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9.
提出了一种以湿法蚀刻技术制备的用于流动注射(FI)或顺序注射(SI)进样可更新表面检测的芯片式流通池,并将此流通池与SI系统及检测器相匹配,用于顺序注射可更新表面(SI-RST)反射光谱法检测。流通池由两片玻璃封接而成,流通池通道蚀刻在玻璃基片上。流通池通过多股双岔光纤分别与光源、检测器相耦合,以实现对微珠表面的反射光谱法检测。将此SI-RST反射光谱法检测系统用于对锌的检测,并测定人发试样中微量锌的含量。  相似文献   
30.
流动注射在线分离浓集技术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淑坤  方肇伦 《分析化学》1999,27(7):845-854
对流动注射在线分离浓度与原子吸收光谱连用技术及其应用作了综述。引用文献86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