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化学   57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5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不锈钢载波钝化膜的半导体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交流阻抗法和光电化学法研究了不锈钢载波钝化膜层的半导体性质。讨论了交流阻抗测试中扰动频率的变化对Mott-Schottky曲线的影响,讨论了不锈钢载波钝化膜的n/p型、杂质施主密度和平带电位等半导体性质,同时结合光电化学法对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认为不锈钢载波钝化膜层具有与直流钝化膜层相似的半导体性质,并通过膜层的组成结构对其半导体性质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2.
通过集气、动电位极化曲线、恒流放电、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等方法研究了纯铝在含有锡酸钠的4 mol·L-1氢氧化钾的甲醇-水(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4:1, 下同)混合溶液中的腐蚀和阳极溶解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锡酸钠的添加通过具有较高析氢过电位的金属锡在电极表面的沉积, 极大地抑制了铝在4 mol·L-1氢氧化钾的甲醇鄄水溶液中的腐蚀;而由于在锡沉积层中裂纹的出现, 导致较大浓度锡酸钠的缓蚀作用有所降低. 恒流放电结果表明, 铝在含有锡酸钠的4 mol·L-1氢氧化钾的甲醇鄄水溶液中的恒流放电性能明显改进, 而且铝阳极的放电性能随着锡酸钠含量的增大而逐渐提高. 在20 mA·cm-2的放电电流密度下, 铝阳极在含有10.0 mmol·L-1锡酸钠的电解液中显示了电位相对较低且较平坦的放电平台.  相似文献   
43.
许振  陈宇  张昭  张鉴清 《物理化学学报》2015,31(7):1219-1230
欠电位沉积(upd)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一直是电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upd 过程理论研究的实质主要为围绕沉积基体、沉积物种和阴离子(或其他有机添加剂)三者在upd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研究. 本文从upd 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出发, 系统地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upd 理论研究方面的进展.在upd过程热力学方面, 从欠电位位移(ΔEupd)、upd电吸附价(γ)、温度对upd的影响和电化学吸附等温线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概括和分析了upd 过程热力学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数学表达式及其应用; 在其动力学方面, 主要概述了upd成核和生长过程动力学, 总结介绍了借助相关数学模型在分析upd过程动力学特征方面的研究. 此外, 简单介绍了计算化学在upd 研究中的应用成果; 最后, 总结了upd 的理论研究现状并展望了upd 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4.
应用电化学噪声技术,结合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干湿循环条件下3种不同pH值的3.5%NaCl溶液中混凝土钢筋的腐蚀过程.结果表明,钢筋的腐蚀分为3个阶段:钝化膜的溶解期、腐蚀活化期和腐蚀产物的累积期.在pH1的溶液中经过30个干湿循环后主要以均匀腐蚀为主,而对pH3和pH7溶液,则主要以点蚀为主,散粒噪声分析证实了混凝土中钢筋在强酸性溶液中更容易发生腐蚀.电化学阻抗谱分析也进一步说明了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Nyquist谱图中出现两个时间常数,高频区为混凝土层的容抗性质,低频区为钢筋与混凝土界面的电荷转移电阻;第2阶段,中频区增加一个时间常数,这与腐蚀产物的累积有关;第3阶段,随着腐蚀产物向混凝土中的扩散,中频区容抗弧有所减小,特别是pH1体系,中频弧几乎消失.SEM形貌表征观察到随着溶液酸度的增加钢筋表面的锈层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45.
添加剂对碱性锌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电流-时间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二甲胺基环氧丙烷对锌在碱性锌酸盐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添加剂对可充锌电极的枝晶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其含量的增加 ,抑制效果增强;在高阴极极化区,添加剂自电极表面脱附,失去对锌枝晶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6.
高铁酸盐电化学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高铁酸盐,研究制备条件对电解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口铸铁是较为理想的阳极材料.在以14mol·dm-3NaOH作电解液、20℃和电流密度4.54mA·cm-2条件下电解1h,得最高电流效率为68.5%,优于使用KOH作电解液.  相似文献   
47.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 X光衍射仪、电化学阻抗谱等手段对热氧化制备氧化钛膜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钛直接热氧化制备的薄膜为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薄膜;随氧化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薄膜结晶度逐渐增大;随氧化温度升高,二氧化钛平带电位向负方向移动;当温度大于600℃后,二氧化钛结晶致密,电子导电性减小.  相似文献   
48.
采用循环伏安(CV)与极化曲线测试了几种不同烧结工艺制备所得Ti/IrO2电极在酸性Na2SO4溶液中的电催化活性. 对传统单一高温(500 ℃)烧结与改进的分段烧结及程序升温工艺进行了比较; 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表明, 传统工艺所得电极裂纹形貌不明显, 晶粒尺寸及电极的物理电阻均较大, 电化学活性较低; 改进工艺则可明显降低Ti基体的氧化, 提高电极的导电性, 其中程序升温还可使电极表面的裂纹增多, 但若该工艺的起始温度较高, 电极的表观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49.
通过极化曲线、交流阻抗的方法研究了纯给在1mol·L-1KOH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分析了铝在碱性介质中活性溶解时的特殊动力学现象.通过溶液中添加金属离子In3十和Ga3+,研究了高析氢过电位金属离子对纯铝在KOH溶液中阳极溶解过程的影响机制,并结合扫描电镜照片(SEM)证明了In3十和Ga3十对铝电极溶解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50.
F-和Fe3+掺杂对Ti基PbO2阳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分解-电镀法制备了Ti基PbO2,阳极(Ti/PbO2),F-掺杂PbO2阳极(Ti/F-PbO2),Fe3+掺杂PbO2阳极(TiP/Fe-PbO2)和F-,Fe3+共掺杂PbO2,阳极(Ti/F-Fe-PbO2).采用XRD和EDX测试对电极进行了表征,应用加速电解寿命测试和电催化降解4-氯苯酚(4-CP)污水,考察了F-掺杂,Fe3+掺杂和F-,Fe3+共掺杂对PbO2阳极稳定性及电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F-PbO2和Ti/FePbO2阳极有相近的电催化降解活性,但与Fe3+掺杂相比,F-掺杂大大提高了PbO2阳极的加速电解寿命.对Ti/F-Fe-PbO2阳极,Fe3+掺杂改善了其导电性能.同时F-掺杂提高了阳极的稳定性能,使其有较长的电解寿命.与Ti/PbO2,Ti/F-PbO2和Ti/Fe-PbO2阳极相比,Ti/F-Fe-PbO2阳极的电催化降解活性显著提高,这不仅与其导电性能的改善有关,更与F-掺杂和Fe3+掺杂对4-CP降解的表面协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