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355篇
化学   549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61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74篇
物理学   3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微量热法研究蒽醌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和毒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growth therrnogenic curve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Tetrahymena thermophila affected by 1,8-dihydroxyanthraquinone, emodin and rhein were determined quantitatively by microcalorimetry.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 three anthraquinones (AQ) on S. aureus revealed that the sequence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ose was rhein〉emodin〉 1,8-dihydroxyanthraquinone. The toxicity of the three AQ on T. thermophila indicated that all the tested AQ were toxic to the tested protozoa and the hydroxyl and carboxyl substituted at different position of anthraquinone ring resulted in the enhancement of toxicity.  相似文献   
962.
张晓清  贾建峰  裴晓琴  武海顺 《化学学报》2006,64(15):1565-1569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6-31G*方法, 对羰基硼化合物B2n(CO)n (n=1~6)各种可能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对它们的几何构型、电子态、振动频率、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和B2CO的分子轨道进行了理论研究, 得到了B2n(CO)n (n=1~6)结构的稳定性信息. 在它们的基态结构中, 羰基的配位方式是端配位(μ1-CO), B2n(CO)n (n=1~5)的基态构型是线形或平面结构, B12(CO)6的基态构型则较为复杂. B2n(CO)n (n=1~3)的基态是三重态, B2n(CO)n (n=4~6)的基态是单重态. 振动频率和轨道的研究为实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3.
直读光谱仪分析钢铁样品是现代钢铁企业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直读光谱仪的价格已不再是高不可攀,其在生产实践中所表现出的快速、准确、精度高等特点,是其它化学分析方法无法替代的,它的普及推广给传统的冶金分析带来了一次革命。但是直读光谱仪毕竟包含了比较复杂的系统,在实际使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便于使用者处理运行中所出现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964.
有关纯钨和纯锌中杂质元素的光谱测定已有报道,而钨酸锌单晶中杂质元素的光谱测定至今尚未见到有关文献。本文采用粉末电弧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钨酸锌单晶中的Ge、Mg、Si、Cd、Nb、Ce六个元素。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4%,加料回收率在95~115%之间,实验证明本法能够满足分析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965.
过氧草酰类化学发光反应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化学发光试剂中,过氧草酰类试剂是发光量子产率最高的一类试剂,本文对这类试剂的合成、性质、发光机理及其在液相色谱、薄层色谱及流动注射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引用文献93篇。  相似文献   
966.
采用B3LYP/6-31G*方法, 对(XY)12 (X═B, Al; Y═P)笼状团簇的同分异构体进行优化, 筛选出能量最低的构型. 讨论它们的几何构型、HOMO-LUMO能隙、生成焓、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和自由能. 得到(BP)12和(AlP)12团簇的最稳定构型均为具有Th对称性的四、六元环组成的笼, 亚稳态结构中含有五元环.  相似文献   
967.
通过自由基共聚合方法,以AIBN为引发剂引发醋酸乙烯酯(VAc)和醋酸异丙烯酯(IPA)共聚,得到两者的无规共聚物聚(PVIPA).再以PVIPA作为大分子引发剂,以四氯化钛(TiCl4)为共引发剂,引发异丁烯进行正离子接枝共聚反应,分别考察了PVIPA/TiCl4/IB体系中TiCl4浓度、大分子引发剂浓度、陈化温度、陈化时间以及外加含氮亲核试剂2,6-二甲基吡啶(DMP)对异丁烯聚合转化率和PVIPA引发效率的影响,并采用GPC表征方法研究了聚合体系中两种引发活性中心(A)和(B)的引发竞争.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外加亲核试剂的情况下,PVIPA与微量水均可参与与TiCl4的络合竞争,分别形成活性中心(A)和(B),并产生竞争引发异丁烯正离子聚合,生成相应的接枝共聚物PVIPA-g-PIB和均聚物PIB.TiCl4和PVIPA用量以及两者的络合作用温度与时间对异丁烯正离子接枝共聚起着重要作用.合适的TiCl4浓度与PVIPA浓度、低的微量水浓度以及在较低温度下使PVIPA与TiCl4充分络合,都有利于提高大分子引发剂PVIPA的引发效率.引发效率可以达到90%左右,并可制备出极性主链与非极性支链的接枝共聚物PVIPA-g-PIB,其GPC谱图呈现单峰分布,分子量分布(Mw/Mn)可达到2.17.此外,在聚合体系中加入适量含氮亲核试剂DMP,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PVIPA的引发效率.  相似文献   
968.
利用时间分辨激光光解技术研究了季铵盐型离子液体[Me3NC2H4OH]Zn2Cl5(简写R-Zn2Cl5)的光解行为, 研究发现离子液体能被266 nm激光单光子电离, 生成阳离子自由基、[Zn2Cl5]中性自由基和水合电子, 观察到胆碱激发三线态的存在, 并测定了离子液体光电离的量子产额为0.04. 利用266 nm激光对离子液体、胆碱、氯化锌、氯化钠的光解行为比较, 发现胆碱阳离子的贡献很小, [Zn2Cl5]阴离子起主要作用. 采用氧化性自由基SO4•-引发离子自由基, 揭示其光电离机理, 测定离子液体的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 SO4•- 460 nm的衰减速率常数为1.3×109 L•mol-1•s-1, 320 nm离子自由基瞬态产物的生成速率常数为1.5×109 L•mol-1•s-1, 两者很接近, 说明SO4•-自由基的衰减与瞬态自由基的生成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969.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 在6-31G*水平上, 对(AIN)+n和(AIN)-n(n = 1~15) 团簇的几何构型、红外光谱和热力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并对它们的电离能及电子亲和能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 (AIN)n团簇的电荷状态对簇合物的结构有较大影响, 随着n的增大影响逐渐减小; 所有平衡结构中不存在Al-Al和N-N键, Al-N键是惟一键型;(AIN)+n和(AIN)-n结构稳定性幻数与(AIN)n相同, 即n = 2, 4, 6, …等偶数结构较为稳定; (AlN)10团簇具有最大的电离能(IP = 9.14 eV)和最小的电子亲和能(EA = 0.19 eV), 较其他团簇更稳定.  相似文献   
970.
研究以对-二枯基氯(DCC)/AlCl3体系引发异丁烯在CH2Cl2/Hex(40/60,V/V)混合溶剂中进行正离子聚合,探讨了DCC用量、给电子试剂,如三苯胺(TPA)、2,6-二甲基吡啶(DMPy)对异丁烯正离子聚合转化率、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给电子试剂存在时,DCC和体系中微量水均可与AlCl3产生络合竞争引起相继的引发竞争,聚合产物GPC谱图呈双峰分布,分子量分布宽,需要大量的引发剂DCC(DCC/H2O=5.3)来减少体系中微量水的不可控引发;在少量上述给电子试剂存在下,可提高DCC的引发效率,减少向单体链转移反应,提高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和使分子量分布呈较窄的单峰分布,即使在较低DCC用量下也可基本抑制体系中微量水的不可控引发,达到DCC定量引发,并得到分子量分布相对较窄(Mw/Mn≈2.3)的聚异丁烯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