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化学   3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有机硅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材料化学和药物化学中都有广泛应用.因此,其自身的合成方法学在近年来广受关注.从原子经济性的角度出发,选择性的C(sp3)–H键切断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合成策略.硅烷基单元在有机化合物中广泛存在,通过对硅烷基中的C(sp3)–H键直接官能团化来合成新的有机硅化合物是一种十分有前景的合成方法.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C(sp3)–H键活化成为有机合成研究的热点领域.与肟基、唑啉、吡啶基、酰胺基、羧酸酯基等官能团或是与氧、氮或硫等杂原子相连的C(sp3)–H键的活化研究已有许多报道,但是与硅相邻的C(sp3)–H键活化研究报道很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硅烷基C(sp3)–H键切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2.
本工作合成了一系列十个新的零价钯混配配合物,并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体的立体效应和电子效应的差别,讨论了配体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3.
合成了以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dppf)为双齿配体的双核配合物Pd(dppf)Cl2,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电子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及dppf的循环伏安研究结果给出两条可逆性较好的单电子氧化还原曲线.dppf形成配合物后,茂基氧化峰电位值显著增加.Pd(dppf)Cl2的X-射线晶体结构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2.281(2)Å,b=16.497(2)Å,c=16.896(3)Å,β=93.6(2.6)°,Z=4,Dc=1.423g/cm3.与Pd(dppe)Cl2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比较讨论,进一步研究了配体dppf和dppe的配位性能的差别.  相似文献   
34.
卤代-1,3-丁二烯衍生物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子, 在构筑环状化合物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质, 在功能材料、有机合成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因此其合成方法备受关注. 综述了卤代-1,3-丁二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处于近距离的两个金属能够与底物分子发生协同作用,使近距离内能锁住两个金属的配体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四电子供体双齿膦配体 dppm(Ph_2PCH_2PPh_2)和 dppe(Ph_2PCH_2CH_2PPh_2)分别被认为是很好的桥联配体和螯合配体。本文利用双膦配体 dppm 和dppe 在甲醇中还原硝酸铜(Ⅱ)分别得到双核Cu(Ⅰ)配合物和单核 Cu(Ⅰ)配合物,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手段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配体 dppm 和 dppe 的配位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36.
自1946年物理学家珀塞尔(Purcell)和布洛赫(Bloch)发现核磁共振现象至今仅有四十余年的历史,而化学家利用这一现象来解决化学中的一些问题的历史更短,但目前核磁共振谱已成为化学工作者用来确定分子结构及获  相似文献   
37.
胡乔舒  席振峰 《有机化学》2008,28(11):1864-1874
烯醇受环境因素和取代基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 研究稳定烯醇的结构特点、反应性质在有机化学理论研究和有机合成化学中有重要意义. 从影响烯醇稳定的因素以及稳定烯醇合成方法学的角度对该领域进行了综述, 分别讨论了芳基取代烯醇和脂肪基取代烯醇的稳定性及其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38.
席振峰 《中国科学B辑》2009,39(10):1115-1124
"协同效应"在本文中是指两方或者多方,发生或者促进不同于任何相应单方所能够发生或者促进的化学反应(包括反应机制和生成不同的产物).协同效应可能(1)使得原来不能够发生的反应顺利进行或者使得原来能够发生但是速度很慢的反应加速进行,(2)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包括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使得原来生成混合物的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3)改变反应的方向,高选择性生成另一种产物.能够实现协同效应的体系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如双或者多金属有机化合物,双或者多金属配合物,以及具有Lewis酸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与过渡金属的协同作用.近十年来,作者提出并坚持以"协同效应"为指导思想的科学研究思路,在双金属有机合成试剂的发现与发展,路易斯酸促进的金属有机化学反应,以及金属活性中心与有机配体或者底物的"协同效应"方面开展了工作.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有意识地采用"协同效应"工作思路(或理念),相关文献也越来越多.本文以作者研究小组的部分研究工作为基础,结合其他研究组的文献报道,简要介绍"协同效应"思路在金属参与的有机化学反应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