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78篇
化学   365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88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108篇
物理学   4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1IntroduInthispaperwestudyill(.)(l}xlsl(.)ll(:()noTI-1)ega,t]v(3s(>1lltionsfort,h(i1,woilo]lit,boundaryvalueproblemsu\ry;l;(:i.t>(v,>\,:t),:j:=fti-i'...ifn(j)>l),A>0isdcollstanta,f,dj'e(!'l,.,ti,fi<,,f(())<0(l.:i)111.of)i(lfllsifs{.1.l:)-(.I.2)havel,ecnsi…  相似文献   
72.
报道了利用皮秒激光驱动产生瞬态类镍银X射线激光的实验结果.采用一路脉冲宽度为数百皮秒的激光作为预脉冲,配合另一路皮秒激光作为主脉冲联合驱动平面靶,获得了一定强度的类镍银X射线激光输出,输出能量约为5—10nJ. 关键词: 瞬态X射线激光 长短脉冲联合驱动 皮秒脉冲激光  相似文献   
73.
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因广泛应用于军事,航天,生物学等领域,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热点.在实际应用中,当系统受到环境噪声等外部干扰时,利用领航者-跟随者的相对状态信息构造控制器无法形成预期队形.为解决这个问题,文章针对一类带有外部干扰的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研究了领航-跟随编队控制问题.首先设计干扰观测器补偿外部干扰.其次利用自适应方法,给出了完全分布式的控制协议.再次选取适当的参数,证明了该分布式控制协议能实现系统的编队控制.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协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提出了一种鲁棒性基准孔检测方法。通过显著性检测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得显著图,利用Hough圆检测算法提取显著图中基准孔感兴趣区域;基于双阈值进行轮廓分割,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基准孔像素级轮廓,然后使用Bazen方法提取基准孔亚像素轮廓;基于随机采样一致性(RANSAC)原理实现基准孔高精度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拟合精度高,对真实基准孔的定位误差为0.027 mm,检测性能优良,对于反光、刀具痕迹、光照不均匀、带倒角螺纹孔、内嵌轮廓、遮挡等情况下的基准孔检测仍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5.
沈斌  张旭  熊怀  李海元  谢兴龙 《光学学报》2023,(11):291-29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以正丙醇锆和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的ZrO2和SiO2溶胶,通过TFCalc光学薄膜软件模拟了ZrO2/SiO2三层“宽M型”基频二倍频减反膜,并使用提拉法制备得到了该均匀膜层。三层减反膜在527 nm和1053 nm处的透过率约为99.5%,且透过率大于99%的波长范围均超过150 nm。经热处理后的膜层表面均方根粗糙度为1.34 nm,表面平整性良好;并运用1-on-1激光损伤阈值测试方法测得该减反膜的零几率激光损伤阈值达到36.8 J·cm-2(1064 nm,10.7 ns)。  相似文献   
76.
针对金属发动机叶片细微缺陷边界对比度低、描述符不足等造成的检测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分辨图像重建技术实现微小缺陷强化的方法。首先,为弥补固定分辨率常规图像量化能力不足的短板,设计基于光度立体的图像重建方法,在图像量化层面实现了叶片表面高对比度法向贴图重建;然后,针对微小缺陷采样描述符不足的问题,通过真实叶片图像来构建多角度、多姿态的数据集,采用基于像素损失的Charbonnier损失来改进超分模型的损失函数,从而实现图像的高分辨率重建,强化采样分辨率,最终实现量化以及采集两个层面的微小缺陷超分辨增强;最后,使用传统的Canny算子识别叶片表面缺陷边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免疫二维歧义性,相较于传统方法,最高可提升金属叶片表面微小缺陷检出率达24.3%。  相似文献   
77.
王新波  申发中  于明  崔万照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35(3):033003-1-033003-9
微放电是制约航天器微波部件功率容量的主要瓶颈之一。以介质微波部件中典型的介质加载平行板波导为例,基于三维粒子模拟分别对仅考虑外加微波场(情况1)、考虑外加微波场和空间电荷(情况2)以及考虑外加微波场、空间电荷和介质表面电荷(情况3)三种情况下微放电演化过程中电子数目、瞬态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归一化反射波电压以及介质表面与上金属板之间的间隙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情况3电子分布和介质表面电荷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空间电荷和介质表面电荷在微放电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即空间电荷会使微放电达到饱和状态,介质表面电荷则导致微放电饱和状态无法持续,最后自行熄灭。介质表面电荷导致了微放电过程中介质和金属瞬态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下降速率不一致,归一化反射波电压幅度随时间变化的包络类似于“眼睛”形状、间隙电压类直流偏置、非对称电子能量分布等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78.
等离子体仿真是研究等离子体放电特性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阳极层离子源,其放电结构的几何特性对等离子体特性的作用很难通过实验手段进行系统研究.然而,传统仿真模型一般是针对离子源进行整体建模,离子源的阴阳极几何轮廓形成的复杂求解域,导致模型的计算效率和收敛性较差.鉴于此,将离子源结构仿真与等离子体仿真分离,首先利用磁镜原理将离子源内外阴极大小、形状和相对位置等一系列阴极几何参数简化为磁镜比Rm和磁镜中心磁感应强度B0两个磁镜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效粒子网格/蒙特卡罗模型,将收敛时间由1.00μs缩短到0.45μs,大幅提升了计算效率和稳定性.进一步利用该模型系统研究了阳极层离子源放电结构的几何特性对等离子体特性的影响规律,发现Rm=2.50, B0=36 mT时磁镜对等离子体约束效果最佳,当放电中心的位置与内外阴极间磁镜中心重合时,不仅能够输出高密度离子束流,同时可大幅减少阴极刻蚀,并保证内外阴极的刻蚀平衡.  相似文献   
79.
众所周知,在柱形杆的扭转问题中,可以通过应力函数Ψ(x,y)求解具体问题.在本文中,令其中 u(x,y)为新引入的函数.利用专著[2]中的式(2.40),(2.44a),(2.38)和(2.52a),不难  相似文献   
80.
本文研制了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自调谐式吸振器,它利用磁流变弹性体这种新型智能材料作为吸振器的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通过外加磁场控制磁流变弹性体的剪切模量来改变吸振器的固有频率,实现吸振器的移频.并将遗传算法改进移植到吸振器,对其进行优化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遗传算法具有全局搜索和快速收敛的特点,它能使吸振器快速找到吸振器减振效果最佳点,并且经过优化控制的磁流变弹性体自调谐式吸振器在移频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减振效果,减振效果最高可达25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