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0篇
化学   62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34篇
物理学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研究了一类含脉冲的Hopfield神经网络的全局指数稳定性.利用同胚映射理论、Lyapunov函数思想和不等式技巧,给出了平衡点的存在唯一性和全局指数稳定性的新的判别准则.  相似文献   
92.
通过吡啶酰胺类配体3,5-二(4-吡啶酰胺基)吡啶(4-DPBA)与相应金属盐反应,合成了3个配位聚合物{[Zn(4-DPBA)2(NO3)2].4DMF}n(1),{[Cd(4-DPBA)2(NO3)2].4DMF}n(2)和{[Cu(4-DPBA)2(DMF)2](ClO4)2.7DMF.2H2O}n(3),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是同构的,由平行的一维带状链通过氢键连接而成二维层状结构,而配合物3是由3种不同取向的一维带状链构成二维多层结构。这3个配合物最终均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3.
高明 《应用数学》2012,25(1):160-166
本文研究了当脉冲不太频繁易受大的脉冲影响下的时滞BAM神经网络具有唯一的指数稳定的平衡点.分析采用一个推广的比较原理和M-矩阵理论,得到一些关于唯一平衡点的收敛性的简单可行的充分条件.所得结果推广和改进了已有文献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
为了开发具有高效手性识别能力的新型多糖类手性固定相,合成了5种糖单元2-位具有邻苯二甲酰亚胺,而3,6-位同时具有4种不同苯基氨基甲酸酯基团(2-氯、3-氯、4-氯和3,5二氯取代的苯基氨基甲酸酯)和一种无取代的苯基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壳聚糖类衍生物,并将其涂覆在氨丙基硅胶表面制备成HPLC手性固定相.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对所合成的衍生物进行结构表征与分析,并应用HPLC法评价其对10种对映体的手性识别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新型壳聚糖类手性固定相的手性识别能力受苯基氨基甲酸酯取代基中芳环上侧基的引入位置、数量和空间位阻的影响较大.同时色谱测试中所使用流动相的成分对该类手性固定相的识别能力也具有较大影响.进一步探讨了这些衍生物的氨基甲酸酯残基核磁氢谱中N—H质子的化学位移和红外光谱中N—H波数与手性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
采用Rh(nbd)BPh4催化剂合成了3种侧链带有L-氨基酸乙酯的螺旋聚苯乙炔衍生物PPA-S-Phe、PPA-S-Leu和PPA-A-Leu,并将其涂覆在氨丙基硅胶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手性固定相(CSP),研究其对7种对映体的手性识别能力.由于侧链手性基团或主链与手性基团之间的链接基团不同,PPA-S-Phe、PPA-S-Leu和PPA-A-Leu形成了不同的螺旋构象,并表现出对对映体不同的手性识别能力.PPA-S-Phe和PPA-S-Leu的主链与手性基团之间的链接基团均为磺酰胺基,侧链手性基团为L-亮氨酸乙酯的PPA-S-Leu的手性识别能力优于侧链手性基团为L-苯丙氨酸乙酯的PPA-S-Phe.PPA-S-Leu和PPA-A-Leu的侧链手性基团均为L-亮氨酸乙酯,以酰胺基为链接基团的PPA-A-Leu的手性识别能力明显优于以磺酰胺基为链接基团的PPA-S-Leu.螺旋聚苯乙炔主链与侧链手性基团之间的链接基团、侧链手性基团在手性识别中均发挥十分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为了提高壳聚糖的多染料吸附性能并使其便于固液分离,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壳聚糖、磁铁矿纳米颗粒、氧化石墨烯复合磁性吸附剂(CS/Fe3O4/GO)。系统的结构表征显示,CS包覆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均匀地分布在GO的表面。CS/Fe3O4/GO具有高达42.5 emu·g-1的室温铁磁性,因此可在外加磁场中实现高效固液分离。研究表明,CS/Fe3O4/GO对亚甲基蓝(MB)、甲基橙(MO)和刚果红(CR)等多种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溶液的pH、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其多染料吸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在最佳条件下,CS/Fe3O4/GO对MB、MO和CR的吸附量分别达到210.6、258.6和308.9 mg·g-1。CS/Fe3O4/GO具有优异的循环利用性能,经5次循环后仍能保留90%以上的原始吸附量。采用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对CS/Fe3O4/GO的多染料吸附性能进行了拟合分析,并详细讨论了其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97.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因在萃取、沉淀、热力循环及化学反应等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逐渐成为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于在近临界区,可以观察到随温度或压力变化出现大量的物性异变现象,使得各国学者对流体临界点附近区域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随着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可辅助传统实验方法用于研究近临界流体的相关物性.为确定S-CO2在近临界区Widom线范围及类液-类气区的分子结构特征,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结合聚类分析,研究了温度和压力范围分别在300—350 K和5.5—18.5 MPa下,CO2密度时间序列变异系数及偏度同Widom线和类液-类气区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CO2在近临界区Widom线的确定可通过连接密度时间序列曲线变异系数极大值点来确定,Widom线沿着临界点开始延伸直到350 K时停止;S-CO2类液区和类气区的分子分布结构可以用数密度分布的偏度来区分,偏度在类气态时为正值,在类液态时为负值,而在Widom线上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8.
通过控制变量法对混流闭式冷却塔进行测试,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出水温度的因素进行筛选, 将关联度较大的5个因子作为输入参数, 进而建立灰色_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对混流闭式冷却塔的出水温度进行预测。操作参数包括进水温度、湿球温度、补水温度、循环水流量和风量, 输出值为出水温度。网络采用三层结构, 隐含层神经元数为4个, 迭代次数为30 000次, 使用不涉及训练阶段的实验数据来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结果表明, 灰色_BP神经网络模型比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 分别为0.998 9、0.293 4%和0.152 9, 因而可认为灰色_BP神经网络是预测混流闭式冷却塔出水温度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9.
高明  赵开东  刘祥永  金元哲 《应用化学》2020,37(9):1010-1021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世界上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而氧化应激损伤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硫化钼(MoS2)纳米材料在心肌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损伤时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我们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备类抗氧化酶活性的MoS2纳米材料。 通过MTT比色法、细胞内凋亡、细胞内活性氧(ROS)检测及Western Blot等实验证实MoS2纳米材料(100 μg/mL)可以很好地保护H9c2心肌细胞免受双氧水(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 同时,还促进了H9c2心肌细胞的增殖。 本研究显示了MoS2纳米材料可用于构建针对氧化应激损伤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抗氧化剂防御,为纳米药物在抗心肌氧化损伤研发提供实验数据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通过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研究了Mo在Zr57Nb5Cu15.4Ni12.6Al10非晶合金中的扩散,并计算出其扩散激活能Q和前置系数D0分别为1.95 eV和1.13×10-5m2s-1.根据Stokes-Einstern关系式研究了玻璃转变温度以下593—673 K之间Zr57Nb 关键词: 扩散 离子注入 二次离子质谱(SIMS) 黏滞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