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化学   413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33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116篇
物理学   1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1.
1、目的应用压电陶瓷产生超声波,就其干涉现象进行定性的和定量的研究。同时,熟悉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测定超声波的波长和速度。 2、理论 (1)位移和波动如果一波数为k(如用波长λ表示则为(2π)/λ),角频率为ω(如用频率ν表示则为2πν)的平面波,从一振源向x方向传播时,在x处时刻t的位  相似文献   
712.
一、前言用脉冲微反色谱数据求一级反应动力学参数,可用Bassett 方程。对于反应物或/和产物在催化剂上有较强吸附的情况,色谱峰严重拖尾,给测量带来困难。为解决这类问题,Lane 和Phillips 曾提出用断流气相色谱法。近年臧雅茹等曾用微型断流催化色谱研究了醇类脱水反应动力学。他们都采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本文采用脉冲微反—断流色谱联合装置,以热导池为检测器,研究了TNZ—Y 分子筛上异丙苯裂解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713.
晶须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中微裂纹演化规律的描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作者改进的等效夹杂理论和内容量理论,研究了晶须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中随机分布微裂纹的演化规律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考虑了热残余应变、晶须含量及长径比的影响,预报了材料的模量、非线性起始点、材料强度及非线性本构关系,给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14.
国家标准局、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及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最近陆续批准发布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和审查通过的十一个声学国家标准,其编号、名称及发布、实施日期如下: GB 3096-8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82-04-06发布,82-08-01实施 GB 3222-82 城市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82-10-12发布,83-07-01实施。 GB 3223-82 水声换能器自由场校准方法 82-10-12发布,83-07-10实施。 GB 3449.1-82 机车车辆内部噪声测量——司机室噪声测量 82-12-31发布,83-10-01实施 GB 3450-82 机车司机室允许噪声标准 82-12-31发布,83-10-01实施 GB 3451-82 标准调音频率 82-12-31发布,83-10-01实施 GBJ 47-83 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测量规范 83-01-05发布,83-06-01实施 GB 3767-83 噪声源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及准工程法 83-06-03发布,84-05-01  相似文献   
715.
竹红菌甲素光敏作用原初反应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光生物方面判别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的光敏作用,本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自旋捕捉和消自旋等方法,探讨了HA光敏作用原初反应的特征。不仅观测到它产生~1O_2的作用,还首次观察到(?),·OH和(?)的产生,并且证实,活性氧产生可转变为非氧自由基生成。根据产生这些活性物质(瞬态产物)的原初反应特征,可能表明,竹红菌甲素对生物系统的光敏损伤机制,不只包括~1O_2的作用,而且尚与(?),·OH和非氧自由基的多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16.
High temperature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unintentionally doped Ga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high temperature Hall measurements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500^o C. The increment of electron concentration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500^o C is found to vary largely for different samples. The dispersion of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electron concentration is found to be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density of dislocations in GaN layers calculated by fitting the FWHM of the rocking curves in x-ray diffraction measurements (XRD). The buildup levels in persistent photoconductivity (PPC) are also shown to be directly proportionM to the density of dislocations. The correlation of XRD, Hall and PPC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igh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electron density in unintentional doped GaN is directly dislocation related.  相似文献   
717.
针对光散射细胞微粒测量中真实形体细胞的取向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问题,基于Rayleigh-Debye-Gans理论和双椭球核式(CEM)模型在应用中的差异,建立了CEM的修正模型(MCEM),根据此模型系统讨论了细胞在不同入射角变化情况下其光散射强度分布所产生的变化,得到了不同入射角下有核细胞光散射强度分布与有核细胞相关物理特征量的动态响应关系;此外,对有核细胞光散射强度分布进行拟合,得到了有核细胞光散射强度分布函数。误差分析表明:拟合结果可有效地应用于真实细胞光散射测量中的数值反演计算。  相似文献   
718.
以ZnCu稀硫酸原电池与Zn和稀硫酸反应的比较实验为例,探讨根据TQVC概念认知模型,设计促进学生原电池概念认知的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具体过程是:将原电池概念关键内涵转化为可测量的温度和电流概念的关联属性,利用温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测量实验的热能和电能的变化,通过实验数据、曲线及其四重表征分析得到实验结论,并判断实验设计的有效性。对实验设计的关键和实验证据的使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19.
从高中“配合物”概念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出发,以手持技术TQVC 概念认知模型为理论依据,利用手持技术pH和电导率传感器对铜氨配合物的形成与破坏过程进行探究。首先以氨水滴定硫酸铜溶液,然后以硫酸反滴定铜氨配合物溶液。与此同时,利用手持技术获取反应过程中的pH和电导率变化曲线。再根据四重表征模型,从宏观、微观、符号、曲线4个角度对反应过程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反应的本质,多维度实现“配合物”概念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720.
目前大多数区域中学教师专项培训的痛点在于培训主题泛化、内容拼盘化、评估弱化,导致成果少、收效差、获得感少等结果;难点在于如何找到成人短期培训的“药方”。而主题培训的一体化设计就是破解以上难题的突破点。在以往的“国培计划”与“省培计划”的多年培训经验总结基础上,提出了主题培训“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整体设计框架及具体实践方案。以华南师范大学“省培计划”高中化学班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7天集中培训为例,检验了主题培训一体化设计的实践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主题一体化的“1+1+4”教师培训范式。调查结果显示,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主题培训一体化设计在实践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