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化学   4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测定了La(ClO_4)_3-Gly-H_2O在25℃时体系的溶度,并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体系中形成了2个新配合物La(Gly)_3(ClO_4)_(3)·2H_2O(Ⅰ)和La(Gly)_4(ClO_4)_3(Ⅱ).(Ⅰ)为固液异成分溶解、(Ⅱ)为固液同成分溶解的化合物,同时以相图为依据合成并培养了配合物(Ⅰ)的单晶,测定了晶体结构,其化学式为(La_2(Gly)_6(H_2O)_4]·6ClO_4,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每个晶胞中有2个化学式量.晶胞参数:a=1.0693(3)nm,b=1.2956(3)nm,c=0.8762(3)nm,α=82.83(3)°,β=67.25(3)°,γ=71.50(2)°,配位单元中镧为9配位,其配位多面体为畸变的三冠三角棱柱体.  相似文献   
22.
碳前驱体CH3ArCH2NH2的热解性能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密闭压力容器法、常压DSC、高压DSC及紫外分光光度定量分析法等实验手段,对液相沉积法制碳/碳复合材料用碳前驱体CH3ArCH2NH2的热裂解行为进行了研究,获得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该碳前驱体的热分解温度和残碳率,用等温动力学和非等温动力学方法获得了热裂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常压热裂解温度大约为530.15-556.55K,1-3MPa的高压范围内的热裂解温度大约在618.34-675.49K,密闭压力容器中的残碳率为56.23%,常压下的残碳率为28.96%-36.47%,而高压下残碳率可达59.11%,根据基辛格等方法获得了等温条件下和非等温条件下热裂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分别为206.78kJ/mol和183.93kJ/mol, 反应级数N~1.  相似文献   
23.
KCl-SbCl_3熔盐体系以及KCl,SbCl_3在盐酸溶液和在液态SO_2中的化学行为均已有文献报道,而对在非水有机溶剂冰醋酸中的化学行为的研究报道则尚未见.本文报道对三元体系KCl-SbCl_3-HOAc(35℃)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4.
环己烷的热裂解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Gaussian 98程序包中AM1法和DFT方法,对液相沉积法制碳/碳(C/C)复合材料的碳源化合物环己烷的热解机理做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通过对化合物6种可能的热裂解路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找到了环己烷热裂解的主反应路径.结果表明:(1) AM1与DFT计算均显示,断裂C-C键,最终生成乙烯和2 丁烯的反应通道是环己烷的主要裂解通道,与质谱数据吻合; (2) 除主反应路径外,余下的由易到难生成化合物的顺序为甲基环戊烷 >环己烯 >4 甲基环戊烯 >1,3 丁二烯; (3) AM1方法可以很好地推测较大分子体系的热裂解机理,而DFT方法计算的热力学量更接近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5.
测定了四元体系CsCl-PrCl3-13%HCl-H2O(25℃)和CsCl-PrCl3-42%HAc-H2O(30℃)的稳定平衡态的溶度数据,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两个体系中皆有4种固相:CsCl、PrCL3·6H2O2种原始盐和CsCl·PrCl·6H2O、3CsCl·PrCl3·7H2O2种复盐.证实了文献中对Meyer反应1机理的解释,并对新相进行了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偏光显微镜测定.  相似文献   
26.
碳材料用碳源化合物热解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Gaussian98程序包中的AM1方法,对间二甲苯系列化合物的热反应活性及热裂解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温度下标准热力学量的计算和自在间的轨道能级差的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结果表明:(1)当温度低于800℃时,对各反应物来说热力学支持的主反应路径均是苯环上甲基C-H键首先断裂。当温度达到800℃时,热裂解路径由首先选择C-H键的断裂变成首先选择苯环与甲基间C-C键的断裂。该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2)各反应物之间的热反应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4-二甲基苯酚〉2,4-二甲基-1-巯基苯〉间二甲苯〉2,4-二甲基-1-氰基苯。同时亦说明,自由基之间的前线轨道能级差和热力学量的变化等理论参数一样亦可用于判断间二甲苯系列反应物的热解机理和热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27.
甲苯热裂解机理的AM1研究(Ⅱ)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Ⅰ)报热力学的基础上,本文用Gaussian98程序包中AM1法UHF计算,对碳材料用碳前驱体甲苯热裂解机理进行了动力学研究,通过用QST2方法寻找过渡态并经过内禀反应坐标IRC验证。计算得到了甲苯5种热裂解路径的活化能;用过渡态理论,计算了得到了这些路径在298-1073K温度范围内的速率常数。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甲苯在热解温度低于963K时的主反应路径为甲苯热裂解生成苄基自由基的反应;该主反应路径又是经过由反应物→中间体→产物而完成,速控步为反应物→中间体,速控步的活化能△E^O=E(TS1′)-E(R)=227.20kJ.mol^-1;当温度高于963K或1073K左右时,主反应路径转为苯环上脱甲基生成苯基和甲基自由基的路径。以上研究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8.
三元体系LaCl3—Am(Am=Cly,Glu,Ser)—H2O(25℃)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相似文献   
29.
三元体系RbCl-SbCl3-HOAc(25℃)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三元体系RbCl-SbCl3-HOAc在25℃时的溶度及饱和溶液折光指数,并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体系中有8种固相:RbCl,SbCl3两种原始盐;3RbCl.SbCl3,7RbCl.3SbCl3,3RbCl.2SbCl3,RbCl.SbCl3四种二元复盐和2RbCl.3SbCl3.4HOAc,2RbCl.3SbCl3.1.5HOAc两种三元复盐,两种三元复盐在以往的文献中未见报道.文中初步描述了以上六种复盐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并给出了RbCl.SbCl3复盐的X射线衍射数据,本文提供了一种制备3RbCl.SbCl3的新方法.该体系的研究可能为改进从光卤石提取RbCl,CsCl的工艺提供相  相似文献   
30.
碱金属和稀土溴化物Meyer反应的相化学研究(I)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四元体系CsBr-LaBr3-HBr(12%)-H2O(25℃)的相化学关系,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在该体系中发现一种新型化合物5CsBr.2LaBr3.22H2O;对该人合物进行了偏光、X射线粉末衍射、TG及DTA等方面的,将本体系与四元系CsCl-LaCl3-HCl(13%)-H2O(25℃)相比较,发现两者在生命化合物的数量、种类和相化学行为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