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化学   60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32篇
物理学   7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模型网络的溶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阴离子嵌段共聚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网络在良溶剂中的文献溶胀数据作了理论的重新分析,指出这类网络是一种典型的符合两相结构图象的模型网络.将重新处理的文献实验数据与现有溶胀理论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平衡溶胀的统计热力学理论适用于交联密度较高(M_c≤3×10~4)的区间,而标度理论适用于交联密度较低(M_c≥3×10~4)的区间.  相似文献   
42.
对用以表征网络结构非均一性的理论关系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理论关系中比例常数k与高分子——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参数χ有关。溶胀的溶剂依赖性和温度依赖性可用统一的α_(溶胀)~3(χ)关系表示。这一关系获得了自由基无规共聚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网络在不同溶剂不同温度下平衡溶胀比实验数据的证实。  相似文献   
43.
本文建议了一种使用具有单一检测器的常规尺寸排除色谱仪同时测量嵌段共聚物纽成和分子量的方法。方法要求测定原试样的特性粘数和尺寸排除色谱图,而检测器只对嵌段共聚物两个组份之中的一个有响应。首先用均聚物标样定出尺寸排除色谱柱的响应常数和分子量分离校准曲线。原试样的实验谱图用解叠方法得到共聚物和均聚物的两个组成峰。借助响应常数和普适校准原则计算得到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子量。本法应用于苯乙烯-硅氧烷嵌段共聚物的分析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44.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我刊现已入网“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所以,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稿件文章,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进行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凡有不同意者,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内容上网服务报酬,不再另付。 《光谱实验室》编辑部  相似文献   
45.
水质动态数据可以为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而水质监测仪器和方法的发展是获取准确水质数据和制定污染防治规划的关键. 目前光谱法水质监测仪器和方法相关专利的发展方向尚不明确. 基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专利数据库,检索获得1993年至2022年在国内申请的光谱法水质监测相关仪器和方法的专利数据,对专利的申请情况、专利授权的仪器和方法所涉及的仪器类型、专利权申请主体及分布区域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揭示当前国内光谱法水质监测仪器和方法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相关人员制定光谱法水质监测仪器及方法的技术研发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6.
47.
采用仅改变阳极高压以获得不同激发光子流强的变角X光激发电子能谱(XPS),研究Al、Fe、Cu、Ta及W中光电子峰的表面结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面心立方的Al及体心立方的Ta和W中均显示表面结构产生的衍射效应,而在Fe和Cu中未出现表面结构效应;所出现表面结构效应的差异与阳极高压及光子流的能量有紧密的关系。同时,在实验高压范围内存在一个产生表面结构效应的阳极电压阈值。文中就观察到的表面结构效应之差异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8.
唐驾时  萧寒 《物理学报》2007,56(1):101-105
设计反馈控制器,对一类耦合的van der Pol振子的极限环幅值进行控制. 用近似解析方法求出了控制系统的幅值的控制方程, 得到了控制参数与极限环幅值的函数关系, 使系统的振幅能按需求得到有效地调整. 通过数值计算绘制了在不同控制参数下, 系统响应的时间历程曲线和极限环. 近似解析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数值计算进行了比较,两者是符合的. 这一方法也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耦合的van der Pol振子.  相似文献   
49.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加入《中国学术期 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 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的声明   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我刊现 已入网“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所以,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稿件文章, 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进行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凡有不同 意者,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内容上网服务报酬,不 再另付。 《光谱实验室》编辑部  相似文献   
50.
离分子混合物溶液在极稀浓度区的粘度异常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雁  程Rong时 《高分子学报》2000,35(4):518-520
上世纪50年代初人们就发现,高分子溶液的粘度在极稀浓度区往往表现出异常行为,即当浓度低于某一特定值后,比浓增比粘度浓度图偏离预计的线性关系,出现上弯或下弯的曲线.几十年来人们对此现象展开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一些互不协同的解释[1,2].最近,程时等[3,4]对该问题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指出这种粘度异常是源于粘度测量中高分子溶液与毛细管内壁间的界面作用,并给出了消除界面作用干扰的理论改正公式.至此,单一高分子溶液粘度的异常问题得到了明确的解释.但是,关于高分子混合物在极稀浓度区的粘度行为的研究就比较稀少.80年代Dond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