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化学   6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弭宝国  王硕军 《大学物理》2006,25(5):32-33,59
对传统的超重、失重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使弹簧秤的指针能静止在超重(或失重)的位置上,从而能准确地读出读数,提高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有效液滴模型计算了偶偶超重核的α衰变半衰期,计算过程中采用了保持碎片体积守恒的不对称形状描述以及有效惯性系数计算Gamow势垒穿透因子.首先在质子数Z为88—98的区域检验了有效液滴模型,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比较好.随后将此模型推广到Z≥100的情况,虽然只用了两个模型参数,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说明有效液滴模型是计算偶偶超重核素α衰变半衰期的一个成功模型.  相似文献   
3.
双核系统核子转移驱动势与复合核的最佳激发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计算了以208Pb为靶的一系列重离子熔合反应双核系统核子转移驱动势.它制约由输运方程所支配的核子转移速率,因而确定了双核系统形成复合核的几率.并由此可确定形成复合核所必须的最低激发能,即形成最稳定复合核的最佳激发能,得到了与已知实验值基本符合的结果. Particle transfer driven potentials in Di nuclear System (DNS) in heavy ion collisions based on 208Pb target are calculated. The driven potential controls the particle transfer velocity in the process governed by the diffusion equation, and as a consequence determines the compound nuclear formation probability of DNS. The minimum excitation energy to form a compound nucleus, which is the optimum excitation energy to form the most stable compound nucleus, has been calculated, and the results are basica...  相似文献   
4.
刘祖华  包景东 《中国物理 C》2006,30(12):1175-1179
计算和比较了26Mg+244Cm, 27Al+243Am和32S+238U3个反应系统的俘获截面和复合核270Hs形成截面. 在俘获截面计算中, 考虑了靶核形变效应. 穿越库仑势垒后, 反应系统由熔合谷进入不对称裂变谷. 只有越过不对称裂变谷中的条件鞍点的事件才进入复合核组态. 我们用考虑中子流动和径向运动的二参量Smoluchowski扩散方程来处理中间阶段的动力学过程. 此外, 还计算了经4n蒸发形成超重266Hs的截面. 研究表明, 入射道的势垒分布, 中间阶段的条件鞍点高度对俘获截面, 复合核形成几率, 以及最终的超重核形成截面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明 《物理实验》2004,24(11):16-17
关于浮力问题,初中阶段只讨论了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浮力,并给出了此时浮力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高中物理教材中并没有专门讨论浮力问题,但是在讨论超重和失重状态时常会和浮力联系在一起,那么在超重和失重状态下浮力怎样计算呢?同学们是否能运用初中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呢?下面我们就利用初中和高中所学知识帮助同学们推导超重和失重情况下的浮力计算公式,并利用它讨论一些与超重、失重有关的浮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超重元素(新核素)合成研究进展情况分析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业 《物理学进展》2002,22(3):272-282
本文在介绍和分析国际、国内在超重元素(新核素)合成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如何从理论与实验的结合上开展超重元素(核)合成研究工作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提供讨论。  相似文献   
7.
纳米颗粒分散是无机纳米材料在有机体系中应用的关键.本文提出了采用纳米颗粒液相分散体制备高度分散纳米透明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新方法,发明了超重力反应-萃取相转移方法制备纳米颗粒液相透明分散体技术,介绍了其制备原理和实施效果,以及其在纳米复合节能膜、纳米润滑油脂和高固含量光学材料等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陈义 《色谱》2020,38(10):1217-1223
毛细管电泳经常遭受结果不稳定、不重现的困扰。该文从理论上推导了一些新模式并以例证说明,这些模式能在一定条件下抵抗条件变化,获得超重现电泳谱图。它们是加权淌度谱、迁移电量谱、电荷密度谱、摩尔电荷密度谱、扩散系数谱、液相质量谱,以及它们各自的比例谱等,其中前4种为实时测量模式,其余的为实验后模式。这些模式需要发展新的仪器或算法,但都有发展潜力,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云敏  马鹏程  唐耀 《力学学报》2020,52(4):901-915
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是分析土体沉降和稳定性的主要手段. 本构模型作为描述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是数值模拟的基础. 土体具有碎散性, 这一基本物理特性导致了其具有压硬性、摩擦性和剪胀性, 这是土的力学特性区别于金属的主要特征, 在土体的本构模型中必须反映这3个基本特性. 传统土力学将土体的变形和强度分离考虑, 分别采用弹性理论和基于刚塑性模型的极限平衡理论分析, 虽然应用广泛, 但由于不能全面地反映土的基本力学特性, 计算结果的精度常常难以满足定量分析的需要. 剑桥模型作为第一个全面反映压硬性、摩擦性和剪胀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实现了变形和强度的统一, 能较好地描述饱和正常固结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被视为是现代土力学的开端; 统一硬化模型通过引入一个独特的硬化参数进一步发展了剑桥模型, 将适用范围扩大到超固结黏土. 作者认为, 未来岩土体本构模型研究的挑战是: 如何考虑岩土体在受力过程中土骨架相变与多场耦合, 以解决目前本构模型尚无法定量分析的能源、交通、环境和水利相关的重大岩土工程问题. 超重力物理模拟具有缩尺效应和缩时效应, 克服了常重力物理模拟中模型的应力水平低于原型的缺点, 特别适用于大尺度、长历时问题的模拟. 相较数值模拟, 超重力物理模拟的优势在于能够检验本构模型的合理性, 揭示本构模型无法描述的未知特性. 最后, 介绍了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联合分析大直径钢管桩水平受荷特性的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10.
1演示超重现象 取透明塑料瓶一个,截去瓶底,并改用一张白纸封住底部(可用细线捆扎).再取一段橡皮筋,一端和一柱形金属重物连结,并将重物放入瓶中,橡皮筋另一端固定在瓶口处.静止时重物不和白纸接触,约保持1cm距离.整个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