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00篇
化学   2310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4篇
物理学   2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聚山梨酯80又名吐温80,为一种亲水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食品、保健品和药品中常用的辅料,作为增溶剂和澄清剂广泛用于中药注射剂。近年来,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得聚山梨酯80的质量和应用愈加受到重视,有研究认为其加入可能引起注射剂不良反应增加。为避免超量使用,有必要对该辅料的投料加以严格控制。中药注射剂中聚山梨酯80的含量测定是当下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可以通过分光光度法、分子排阻-蒸发光散射检测法(SEC-ELSD)、液质联用法(LC-MS)直接测定,也可以水解后法经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或气相色谱法(GC)间接测定。但由于聚山梨酯80为聚氧乙烯聚合数目不同的混合物、不同厂家生产的聚山梨酯80化学组分及比例存在较大差异,难以采用统一的转换公式或对照品准确定量。此外,中药注射剂的复杂基质造成的假阳性干扰也对定量提出了挑战。为解决以上问题,以生脉注射液为例,提出基于吸收系数的中药注射剂中聚山梨酯80含量测定新方法。优化检测波长、显色剂种类、液液萃取过程振荡和静置时间,在6个不同品牌仪器上测得聚山梨酯80-硫氰酸钴配合物的吸收系数(E1%1 cm)为104.2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8%。生脉注射液稀释10倍后,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0 mL,精密加入硫氰酸钴溶液10 mL,二氯甲烷20 mL,涡旋振荡3 min。将混合液移至分液漏斗中,静置30 min,取下层二氯甲烷液,将前1 mL弃去,接收约15 mL,在320 nm处测定吸光度,再根据Lambert-Beer定律,利用获得的吸收系数计算得到聚山梨酯80的含量。方法阴性无干扰,精密度和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3%,平均回收率为98.42%。为进一步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分别采用吸收系数法和标准曲线法测定了2个厂家的10批生脉注射液,并与实际投料量比较。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当置信度为95%时,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吸收系数法测得结果与企业生产中聚山梨酯的实际投料量也无显著性差异。研究采用前人未采用的、灵敏度更高的320 nm为检测波长,显著降低了基质干扰,克服了中药注射剂中聚山梨酯80测定结果与实际投料量难以吻合的问题。吸收系数法无需使用对照品,亦不用制备标准曲线,可为中药注射剂中聚山梨酯80的检查标准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所建方法灵敏、准确、快速、简便,为含聚山梨酯80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关键常数及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陆路德  汪信 《应用化学》1989,6(1):63-65
双金属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多相催化剂。其中d电子在催化活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Co_3[Fe(CN)_6]_2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该配合物在硅胶、氧化铝、以及氧化镁上的热性质,同时考察了CN~-在Co-Fe体系双端基配位的活化加氢,探讨了载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氨基磺酸钴-镍镀液中,赫尔槽试片上不同电流密度区合金镀层中钴、镍的含量。实验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0%-0.62%,加标回收率为97.0%-104.0%。  相似文献   
4.
Influences of oxygen exposure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Co/Ge(1 1 1) ultrathin film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surface magneto-optic Kerr effect technique. As the oxygen exposure increases on Co/Ge(1 1 1) films,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could be modified. As an example for 15 ML Co/Ge(1 1 1) films, the coercivity increases from 730 to 920 Oe and the remanence Kerr intensity is reduced for 500 Langmuir (L) of oxygen exposure. Corresponding compositions analyzed by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 shows that the amount of oxygen on the surface layer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oxygen exposure time. Oxygen distributes on the topmost layers of the film. The adsorbed oxygen influences the electronic density of states of Co and results in the changes of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Besides, the appearance of O/Co/Ge interface could modify the stress anisotropy, and as a result the coercivity of ultrathin Co/Ge(1 1 1) film is enhanced.  相似文献   
5.
6.
光泽精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光浩 《光谱实验室》2002,19(6):736-740
对光泽精化学发光体系的动力学性质、荧光光谱、化学发光光谱及化学发光机理进行研究和探讨。详细研究了光泽精 - H2 O2 - Co(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的最佳分析条件。结果表明 ,当光泽精 (L c)为 2 .5×10 - 5mol/L、H2 O2 为 0 .5 mol/L、Na OH为 0 .4 mol/L、CTMAB为 2 .0× 10 - 5mol/L时 ,测定 Co( )的校准曲线线性范围为 0 .0 5— 2 0 0μg/m L ,检出限为 0 .0 1μg/m L。对 10μg/m L Co( )连续测定 7次 ,相对标准偏差为 1.7%。  相似文献   
7.
8.
在 1,10 -邻菲罗啉显色体系中 ,引入二阶导数光谱 -峰面积积分技术 ,建立了同时测定痕量铁 ( )和钴 ( )的新方法。该法可有效消除共存离子的干扰 ,提高了准确度和灵敏度。对铁和钴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 εFe5 .4 5× 10 6 L·mol-1·cm-1,εCo 1.1× 10 4 L· mol-1· cm-1;铁含量在 0 .0— 8.5 μg·m L-1,钴含量在 0 .0— 7.3μg· m L-1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可用于芦荟中铁和钴的同时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钴(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法基于钴 (Ⅱ )对高碘酸钾氧化孔雀绿的催化作用 ,提出一种灵敏地测定痕量钴 (Ⅱ )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在 0~ 0 8μg·2 5mL- 1 ,检测限为 2 1× 10 - 1 0 g·mL- 1 。测定出反应表现活化能Ea=37 94kJ·mol- 1 。此法用于茶叶、维生素B1 2 中钴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以~1H NMR谱学和磁化率对一些含邻苯二硫酚或巯基苯酚配体的钴化合物的磁性作了研究,并讨论了它们的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