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5篇
化学   179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弹性体型聚氨酯和聚碳酸酯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荣江  李光 《应用化学》1994,11(3):62-65
用DSC、WAXD和SAXS研究了溶液共混的弹性体型聚氨酯(PU)/聚碳酸酯(PC)共混物的结构。结果表明,PU/PC为部分相容体系;共混过程中,溶剂DMF的诱导作用使PC形成结晶,其长周期与PU硬段形成微相的长周期相近  相似文献   
2.
以聚碳酸1,6-已二醇酯(PC)、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PBAG)、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合成线型聚碳酸酯改性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CZE).对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力学性能、耐水解性能和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PC二醇含量的增加,弹性体的贮能模量下降,Tg则向高温方向(从-7.8℃到+2.6℃)移动。水解后的强度保持率从85.4%提高到99,7%和117%,熔体的表现粘度降低,加工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从两二酸二乙酯、氯乙酸乙酯和氯苄出发,经LiAlH4还原,合成新的二元醇,进而合成新的螺环化合物:3,9-二羟乙基-3',9'-二苯甲基-1,5,7,11-四氧杂螺[5,5]十一烷.该化合物的结构由它的氢和碳-13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得到证明.该单体在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的作用下进行开环聚合反应.由于环上四个取代基的稳定作用,聚合物的收率比较低(产率10%左右).通过对聚合物的结构分析,提出了这一单体的阳离子开环聚合反应机理.对随聚合温度升高,聚合物中酯基/苯基的克分子比降低,以及本体聚合时得到交联聚合物等一系列现象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脂肪族聚碳酸酯与聚乳酸的共混物(PPC/PLA).采用示差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TG)研究了材料的热性能.采用拉伸力学试验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通过土壤悬浊拟环境培养降解实验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对共混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PC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降低,而生物降解速率却显著提高.但是,在一定的降解时间内,某些比例共混物的降解速率比100%PPC还要快.综合分析表明,PPC/PLA是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可以互补的共混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差热分析(DSC)和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聚环氧乙烷(PEO)和新型聚合物——脂肪族聚碳酸脂(PPC)共混热行为和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由熔点下降方法给出PEO/PPC混合体系在320K下相互作用参数为-0.46;FTIR谱表明PPC大分子链和PEO大分子链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PEO/PPC共混形态随PPC含量增加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及中间体,DMC带有-CO、-COOCH3和CH3基团,可进行羰基化、甲基化、甲氧基化和羧甲基化反应,取代传统使用的有毒原料光气、硫酸二甲酯和甲基氯等。因此,1992年DMC在欧洲被登记为绿色无毒化学品,DMC可替代光气合成聚碳酸酯、碳酸二苯酯、异氰酸酯(TDI、MDI、HDI、IPPI)及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ADC);也可用于合成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西维因)、苯甲醚、甲基芳胺等;此外,DMC具有高的含氧量(53.3%),可以用做汽油添加剂,能有效提高汽油的辛烷值;还具有与其它溶剂相溶性好,蒸发速度快的特点,适于在特种油漆、药物制造行业使用。因此,碳酸二甲酯是一种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化学品。  相似文献   
7.
环状碳酸酯低聚物的合成及其开环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状碳酸酯低聚物的合成及其开环聚合的研究陈雨萍魏玮李革(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关键词环状碳酸酯低聚物,聚碳酸酯,开环聚合环状单体的开环聚合在合成高聚物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即在聚合过程中没有副产物、热效应低、聚合...  相似文献   
8.
聚碳酸酯合成工艺开发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工艺开发的角度,简要评介了目前聚碳酸酯两大工业生产工艺,即光气化界面缩聚工艺和熔融酯交换缩聚工艺的研究开发新动向。  相似文献   
9.
动物体内的体液和肠胃等器官的环境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各种不同用途的载药体的降解性能必须满足特定环境的要求。同时,可降解材料在不同的降解介质中通常有着不同的降解表现,这也决定着可降解材料的运用环境。因此,有必要对降解性材料在不同降解介质中的降解性进行专门的研究,由CO2和环氧化物合成的脂肪族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双酚A型聚碳酸酯(PC)为基体、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为散射体,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同时具备高透光率和高雾度的高散射聚碳酸酯光散射片,研究了SAN含量对光散射片微观结构和光散射性能的影响,发现透光率和雾度同时随着散射体含量增加而提高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当SAN含量低于30%时,分散相为球形颗粒,颗粒的平均粒径随着SA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颗粒的数量浓度则随之减小,这使得其透光率和雾度均随着SA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SAN含量为30%时,透光率和雾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9.1%和91.7%.并结合Mie散射理论解释说明了透光率和雾度同时随着散射体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的现象.但当SAN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分散相颗粒尺寸已远大于光波的波长,不再适用于Mie散射理论,且部分不再呈球形颗粒,使得PC片的透光率和雾度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