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长、短碳链表面活性剂总量恒定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研究了其对水中苯胺,对硝基苯酚2,4-二氯酚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对有机物的分配系数(Kd)与有机碳含量(f∝)、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成线性正相关,与溶解度(lgS)成线性负相关,通过数学模拟,首次描述了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两种吸附机制的相对贡献率和改性表面活性剂配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对水中有机物两种吸附机制的主导地位与有机物本身性质有关,其主导作用发生变化的拐点与长碳链表面活性剂所占比重相关。  相似文献   

2.
SDBS在潮土/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温度(15、20、25、30、35、50℃)和离子强度(O.03、0.30mol·L^-1)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膨润土和潮土上吸附行为的影响及机理,为有机污染土壤的表面活性剂增强修复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低浓度的SDBS在膨润土上的吸附量很小,当大于1/2CMC时则急剧增加;而在潮土上低浓度时较迅速增加,在CMC时达到最大吸附量,接着随SDBS浓度增大而降低.当T〈Tkrafft时,温度升高对SDBS在膨润土上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而对潮土其最大吸附量则逐渐下降;当T〉Tkrafft时,SDBS在膨润土和潮土上的吸附量都大大降低.离子强度增大,SDBS在膨润土上吸附量增大,同时急刷增加拐点对应的SDBS平衡浓度变小;而SDBS在潮土上的最大吸附量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以实验室合成的N-十二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C12HDAB)和N-十二烷基-N,N-二(2-羟乙基)-N-甲基溴化铵(C12DHAB)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溴化钠复配,构筑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系统双水相.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过量的双水相(ATPS-C)为例,着重研究温度对ATPS-C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水相可在一定的温度区域内形成;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双水相区的组成宽度有所增大,相区位置略微移向阳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例增大的方向;改变温度会使双水相发生相倒置现象,通过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测定相倒置温度.  相似文献   

4.
文献[1]报道了,Ag~ 与5-Cl-PADAB(4-[(5-氯-2-吡啶)偶氯]-1,3-二氨基苯)在水相能生成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无实用价值.文献[2—4]报道了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用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该体系的协同增敏作用,并建立了在水相直接测定矿石中微量银的方法.本文就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S(烷基聚乙二醇醚硫酸酯)对Ag~ 与5-Cl-PADAB显色反应的作用作了初步研究,发现用此法测定银具有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伏安法考察了3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存在条件下四环素(TC)和甲状腺素(T4)的电氧化行为.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是通过非极性亲油的碳氢链吸附在电极表面的.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端可以与带相反电荷的物质发生静电作用,增加该物质的扩散系数和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可使物质与电极之间的电子转移更加畅通,从而对其电氧化有明显增敏作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与这两种带电荷的物质作用较小而不能促进它们的电氧化.  相似文献   

6.
影响硒在烟草上吸附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静态法研究Se(Ⅳ)在烟草上的吸附,考察了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和温度、pH值、表面活性剂及无机盐对吸附的影响,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Se(Ⅳ)在烟草上的吸附为多分子层吸附,吸附速率快,且易解吸,使用表面活性剂能增大Se(Ⅳ)的吸附量,吸附过程受温度、pH值的影响不大,但无机盐存在对吸附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阳离子、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钌(Ⅱ)-联吡啶和钌(Ⅱ)-邻菲咯啉化学发光性质的影响,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增强其化学发光的机理及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阴离子染料橙黄Ⅱ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羟乙基二甲基溴化铵和十六烷基-二羟乙基甲基溴化铵等3个具有不同头基的季胺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橙黄Ⅱ与表面活性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不同浓度的染料-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染料的吸收光谱强度发生明显变化,含表面活性荆的染料溶液的吸收强度比其水溶液要小,说明染料橙黄Ⅱ与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之间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由光谱数据计算了表面活性荆的临界胶柬浓度和染料-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常数等重要物理参数.结果表明3个表面活性剂与橙黄Ⅱ的相互作用顺序为:十六烷基二羟乙基-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羟乙基二甲基溴化铵.  相似文献   

9.
以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n=14,16,18)和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钠基蒙脱土进行了有机改性.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表明,表面活性剂已成功插入蒙脱土片层间.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Gemini表面活性剂比CTAB表现出更强的插层能力,经CTAB,Gemini 1,Gemini 2,Gemini 3四种表面活性剂改性后,蒙脱土的面间距d001分别为2.18,3.25,3.83,3.84nm,且随着Gemini表面活性剂碳链的增长,蒙脱土的层间距增大.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用Gemini表面活性剂改性的蒙脱土明显比CTAB改性的蒙脱土对苯酚的吸附量大,在相同条件下,CTAB改性的蒙脱土对苯酚的吸收率为7.29%,三种Gemini表面活性剂改性的蒙脱土对苯酚的吸收率分别为41.16%,56.28%和65.14%,表明随着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碳链的增长,对苯酚的吸附量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0.
改性脚润土处理染色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自制的改性膨润土作为吸附混凝剂,处理不同的染色废水,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可达90%和9500,且鹰水pH在4-9范围内时,脱色率较稳定.通过改性膨润土与膨润土废水处理效果的比较,初步表明改性膨润土可提高染色废水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宁波市象山港某养殖场悬浮沉积物对壬基酚、辛基酚及双酚A 3种酚类环境激素的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壬基酚、辛基酚及双酚A在悬浮沉积物上的吸附是一个复合动力学过程, 吸附量具有波动特征; 吸附等温线可用Henry线性分配模型及Freundlich模型进行数学描述; 沉积物对3种酚类环境激素的平衡吸附量大小为壬基酚>辛基酚>双酚A; 有机质含量影响壬基酚、辛基酚及双酚A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行为, 3种沉积物的平衡吸附量大小表现为加腐殖酸沉积物>沉积物原样>去除有机质的沉积物; 酚类环境激素在沉积物中的浓度积累增大了养殖水域底栖生物的接触风险.  相似文献   

12.
以城市污泥为堆肥原料,分别以药渣和木屑为辅料,探讨了为期120d堆肥过程中胡敏素的变化及其对五氯苯酚(PCP)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堆料的总有机碳和胡敏素含量降低;堆料比表面积和孔容变小,而从堆料中提取的胡敏素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随堆肥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堆料有机组分随时间的延长芳构化程度增加.吸附试验表明,堆置不同时间的堆料和其中的胡敏素对PCP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胡敏素的吸附能力占堆料总吸附能力的比例随堆肥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但是由于堆肥的总有机碳含量下降,比表面积和孔容减小,以及胡敏酸含量的升高造成了竞争吸附作用增强,使得2种堆料对PCP的吸附能力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管道腐蚀产物对供水系统典型有机污染物臭氧氧化过程的影响, 采用模拟含金属离子Fe3+与腐殖酸/牛血清蛋白的试验水, 进行均相催化臭氧氧化试验. 结果表明, 臭氧氧化腐殖酸的效率大于牛血清蛋白, 持续氧化60min, 两者去除率分别达61.9%与13.8%; Fe3+的存在对臭氧氧化腐殖酸和牛血清蛋白表现出了不同影响, 前者去除率随Fe3+投加量的增大而降低, 最大由57.6%降至46.0%, 后者去除率随Fe3+投加量的增大而升高, 最高由12.4%升至40.0%. Fe3+共存条件下, 两种污染物溶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及其颗粒平均粒径均在臭氧氧化后降低; 腐殖酸与Fe3+间存在明显的凝聚作用, 其颗粒平均粒径在Fe3+投加后明显增大, 而牛血清蛋白与Fe3+间无明显凝聚, 其颗粒平均粒径变化不大. 对臭氧氧化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展开讨论, 表明腐殖酸与Fe3+间的凝聚作用会抵消臭氧氧化过程中Fe3+的催化作用. 由此推论, 管道腐蚀产生的金属离子Fe3+对终端管网二次污染控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包括通过催化臭氧氧化作用以强化蛋白质污染物的降解, 通过凝聚作用在过滤过程中协同去除腐殖质污染物.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挥发性有机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二氯甲烷和乙醇为模型,研究了活性炭对不同水溶性VOC气体的吸附效果以及改性炭对含水气体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活性炭在吸附二氯甲烷时,当气体中水分含量过多时,吸附会受到干扰,并且会产生脱附现象,吸水饱和炭几乎没有吸附作用.而在处理乙醇时,乙醇中的水分对吸附量影响较小.使用改性炭处理二氯甲烷时,其吸附量虽有下降,约为原来的60%,但改性炭能减轻水分对二氯甲烷吸附的干扰和脱附.  相似文献   

15.
三角帆蚌对水体Cr,Pb和Cd的净化与吸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对水体Cr,Pb,Cd污染有明显的净化能力,持续处理12d,能使水体Cr,Pb,Cd含量分别下降83%,77.6%和72%。蚌体的斧足、鳃、外磁膜、体表粘液、肝脏、肠道和生殖腺等组织对3种污染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不尽相同,其中分别以体表粘液、鳃和肝脏最为显著。3种污染物进入蚌体的速度很快,其组织吸收量一般在第3天即可达到较高水平。进入蚌体的污染物,可在组织转移和重新分布。研究结果为生物治理Cr,Pb,Cd等重金属污染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6.
多元统计方法用于太湖梅梁湾水质特征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识别太湖梅梁湾水质特征,为水质保护、规划、管理、利用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利用太湖梅梁湾区域9个监测点数据,以主成分分析探讨主要污染来源;以聚类分析划分监测点类别并识别其空间相似性;以比对各类别监测点数据,讨论了污染物类别及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梅梁湾水质主要受农业非点源、浮游植物生长、外源输入的有机悬浮物、含氮有机污染物及土壤土质5方面影响;梅梁湾区域9个监测点位划归为4类,即:河流入湖口、入湖口近岸、远离入湖口近岸及湖心点类;梅梁湾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为N、P,且各指标浓度变异不大.由此可见,太湖梅梁湾水质具有明确的空间分布与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比表面积为1 572 m2·g-1的粉末活性炭为参照, 研究了水稻秸秆于350和500 ℃灼烧产生的灰对双酚A的吸附性能, 为认识和利用水稻秸秆灰去除水中有机微污染物提供参考. 结果显示, 水稻秸秆灰对双酚A的去除过程符合两室模型, 其快吸附阶段在2 h内平衡, 慢吸附阶段需5~7 d才能平衡, 慢于活性炭的吸附平衡过程(需2.5 h). 水稻秸秆灰的吸附等温线符合Dubinin- Ashtakhov模型, 单位质量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8.0 mg·g-1 (350℃灰分)和10.3 mg·g-1 (500℃灰分), 是活性炭(245 mg·g-1)的4.2%~7.3%; 单位比表面积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81 mg·m-2 (350 ℃灰分)和1.68 mg·m-2 (500 ℃灰分), 是活性炭(0.156 mg·m-2)的11~12倍, 表明水稻秸秆灰是一种单位比表面吸附效率较高的双酚A吸附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汉江下游武汉段河漫滩7个沉积物的吸附特征及温度和扰动强度对磷吸附等温线的影响,用改进的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sh模型对实验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可得到最大吸附容量(Qmax)、原有吸附可交换态磷(NAP)、临界磷平衡浓度(EPC0)和固-液分配系数(Kp)的值.结果表明,改进的Langmuir模型更适用于描述汉江河漫滩沉积物的吸附特征,其物理意义更明确;Kp与Qmax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沉积物吸附和解吸磷能力与温度变化一致;沉积物在等温吸附磷过程中,固体浓度效应在强扰动强度(200r/min)时最强。弱扰动强度(150r/min)时次之,中扰动强度(100r/min)时最弱.  相似文献   

19.
利用污水厂污泥、河道淤泥、粉煤灰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 制备出一种污泥基陶土(SBPC), 研究了其对Pb2+、Cd2+、Ni2+、Cr3+ 4种重金属混合溶液的吸附效果, 并以Cr3+为例研究其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 在低浓度重金属混合溶液中, SBPC对Cr、Pb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而对Cd、Ni的去除率低于15%; 在单一重金属铬溶液中, SBPC对Cr3+的最大吸附量为4.32mg?g-1, 其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 吸附机理主要包括表面沉降、阳离子置换、取代反应、Cr3+水解以及静电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