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香鱼的研究现状及增养殖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鱼自宋至今视为水产中珍品,但至今还没有人工精养和放流增殖的生产单位.香鱼广泛分布于北起鸭绿江南至广西北仑河等山川溪流中,是一种温水性鱼类.一年性成熟,9~12月产卵繁殖,孵化后仔鱼翌年春季上溯至溪流中育肥生长,有“月月长1寸,秋后长半斤”谚语.1979年起,李明云、曹克驹、周福荣等开展“香鱼生物学及人工繁殖研究”,主要是进行香血地理分布、采捕与运输、繁殖生物学、食性与相关器官发育、人工催产与苗种培育、增殖与放流等试验.1982年突破人工繁殖育苗技术.1993年又获全海水工厂化育苗成功、产苗种91.5万尾,在浙江宁海凫溪、白溪、洋溪等溪流放流增殖,经繁殖保护的溪流产量大幅度增加.苗种经2.5~6个月人工养殖,可达到商品规格,一般体重为50~100g,经济效益显著.近几年自然香鱼几乎绝迹,所以开发香鱼资源,进行增养殖的条件已经成熟,其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
检测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 L.)在不同pH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能力以及对NaCl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水浮莲最适合的生长繁殖温度条件为20-35℃.低于10℃时不能够正常生长繁殖,低于5℃时难以保持生存能力;最适pH范围在pH6~10之间;水浮莲对NaCl非常敏感,10mM·L^-1NaCl影响水浮莲的正常生长,高于此浓度的NaCl会导致水浮莲的黄化以及死亡.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淡水鱼类养殖事业的发展,许多研究者对淡水经济鱼类的性腺发育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鲤鱼性腺发育上也有过一些资料,因为,性腺发育是鱼类繁殖和培育的基础,所以,培育和驯化新的养殖品种时就必须  相似文献   

4.
于2017年8月在鄱阳湖采集了9种常见食用经济鱼类,分析了鱼类肌肉中Cu、Zn、Cd和Pb 4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结果表明:所有鱼类肌肉样品中Cu、Zn、Cd和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7~15.7,7.1~32.0,0.005~0.140和0.056~0.313 mg·kg-1。Cd的含量水平超出《无公害水产品质量要求》(GB 18406.4—2001)的限值,超标率为9.43%,而Zn、Cu和Pb的含量水平未出现超标现象;鲤鱼、鳙鱼、黄颡鱼和鳊鱼体内重金属处于轻污染水平,其他鱼处于微污染水平;鄱阳湖9种鱼类对Cu和Zn的富集程度相对较大,而对Cd和Pb的富集程度相对较小;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重金属含量水平高于草食性鱼类。所有鱼类的复合重金属TTHQ均小于1,表明长期摄取这些鱼类暴露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抗坏血酸稀土对鱼类的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坏血酸稀土对鲢鱼、草鱼、金鱼和泥鳅的96hrTLm值为50.14~495.27mg/l。根据鱼类急性毒性毒物的分级暂定标准,抗坏血酸稀土对鱼类属低毒物质。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电镜对泥鳅精子入卵全过程进行了观察,力图找出精子受精时限,为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对单精受精机制作了些探讨,为丰富我国鱼类受精生物学基础理论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观音莲座的宿存叶柄采用不同基质、不同浓度的生根粉-6(4h处理)和不同年龄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基质对宿存叶柄发二回叶的百分率、发双芽的百分率、平均发叶数和平均叶长有较显著的影响,园土、泥炭和l园土:l泥炭3种基质中的扦插叶柄发二回叶的百分率分别为45.56%、17.67%和41.0%,发双芽的百分率三者分别是58.89%、15.67%和46.67%;平均发叶数在因土中最多,为3.6枚;平均叶长以泥炭中的最长,达29.92cm.基质对平均成活率、平均根系数量和平均根长无显著影响.生根粉-6(4h处理)和年龄对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影响,仅年龄对叶柄发叶数有显著影响,以5~l0a的为多,达3.3枚.宿存叶柄扦插是福建观音莲座简便而有效的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急性致死、单个体和群体培养实验,研究紫外线照射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运动、存活分布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照射时间的增长(0~30min),轮虫的运动能力下降并产生急性致死效应,死亡率与照射时间关系符合Sigmoid模型.紫外线照射下(0~120s),轮虫的生存数据符合weibull分布,紫外线使各处理组轮虫寿命(1.7~8.8d)、生殖期(0~5.3d)、生殖期的平均繁殖率(0~2.0ind·(female·d)^-1)显著下降(P〈0.001),种群增长特征参数rm、R0、λ和T也呈下降趋势.群体培养与单个体培养结果相似,卵密度、幼体密度和种群增长率均随照射时间(0~120s)的延长而呈显著的下降(P〈0.001).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作者实验室对36种鲤科鱼染色体核仁组织区(NOR)研究结果.分析指出,中国鲤科鱼类NOR的基本特征是,2对NOR存在于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上,属于较特化的类型.根据现有资料讨论了中国鲤科鱼类各亚科NOR特征、NOR异质性及变异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比较基因纽学方法,在河豚(Fugu rubripes)基因组中鉴定了IL-2基因(FrIL-2).该基因为单拷贝基因,其结构、染色体定位均和人等高等动物一致,但基因非常精简,基因上游调控区含众多转录因子结合位点,3tUTR含poly(A)加尾信号和8个细胞因子类普遍存在的转录不稳定序列;FrIL-2基因编码149个氨基酸,N端含22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肽链内含8个Cys,其中和生物学活性相关的Cys-66和Cys-116高度保守,在结构上存在一个类似IL-2特征性功能域结构,此外还存在一些修饰位点如N-糖基化位点和N端酰基化位点,比较河豚与人、哺乳动物、鸟类等IL-2的同源性,其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25%~34%,研究结果为今后利用鱼类基因组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快速鉴定新的鱼类功能基因打下了方法学基础.也为进一步开展鱼类IL-2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UV-B辐射增强对褶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个体培养和生命表技术,研究了不同UV—B辐射剂量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实验种群的存活时间、产卵饿、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等关键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可使轮虫的存活时间显著缩短(p〈0.05),对照组轮虫存活时间最长,在本文验条件下达390h;最大剂量1.20kJ/m^2处理组最短,为300h.低剂量的0.24、0.48和0.72kJ/m^2 UV—B辐射促进了褶皱臂尾轮虫的繁殖,而高剂量的0.96和1.20kJ/m^2 UV—B辐射抑制了褶皱臂尾轮虫的繁殖.褶皱臂尾轮虫的生命期单随UV—B辐射剂量的增大呈一致性缩短,可以作为大气UV—B辅射强弱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2.
北草蜥种群繁殖特征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窝卵数、卵大小(长径和短径)、卵重量和窝卵重为指标,对7个北草蜥地理种群的繁殖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分布的北草蜥种群的繁殖特征可明显分为福建宁德、浙江洞头岛和浙江丽水类群,浙江北麂岛、安徽滁洲、浙江东阳和浙江杭州类群.其中,浙江北麂岛种群与安徽滁洲种群的繁殖特征尤为相似.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水养殖鱼类的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中国海水养殖鱼类的疾病种类,病原检测技术以及病害防治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中应当重视的几个问题,以期为海水养殖鱼类的病害防治研究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用标志重捕方法对废弃地小型兽类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群生态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废弃地小型兽类群落由以下八个物种组成:共捕鼠类529只,分别是普通田鼠52只,小家鼠230只.中麝嗣103只,黑家鼠24只,褐家鼠96只,小林姬鼠15只,田鼠5只和Pygmy中麝嗣1只.根据活动区大小的分析发现各物种在废弃地具有各自的活动领域和微栖息地.各物种的种群密度,繁殖周期,迁移特征表明,它们在不同的样地之间进行交流.总的来说,废弃地为不同的小型兽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繁殖活动场所,同时有利于小型兽类的隐蔽,减少捕食危险,因此该景观中的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比较大,已形成比较稳定的鼠类群落.  相似文献   

15.
象山港黑鲷的摄食习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691尼黑鲷(其中成体158尾,I+龄和当龄鱼533尾)的胃含物,其食物种类分属14大类74种;成体以贝类、短尾类为主,I+龄和当龄鱼以多毛类、0足类、长尾类为主;在港内不同区域黑鲷性有所不同,成体在港底部以贝类为主,中部南岸以贝类、小型短尾类为主,北岸以小型短尾类、口足类为主,港口部以小型短尾类、小型长足类为主;1“龄和当龄鱼在港底部以小型鱼类、多毛类、贝类、口足类为主,港中部南岸以小型短尾类、贝类、口足类为主,北岸以小型鱼类、贝类为主.这一结果与生物类群自然分布基本吻合,说明其摄食习性是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胃饱满度成鱼为75.32%、幼鱼为57.95%.摄食率全年平均为66.00%,其中11月到次年1月、4~6月在70.0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蛙繁殖产量与雌体大小及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同一种群内母体大小、年龄与繁殖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母体大小对个体的繁殖产量有显著影响.随着体长的增长,窝卵数、卵径和窝卵质量随之增加;年龄对窝卵数、卵径影响不显著,但与窝卵质量呈正相关.(2)在特定的体长范围内,窝卵数与卵大小间存在一种权衡;母体产的窝卵数越多,卵母细胞相对就越小,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于1979年至1981年,对抚河流域的鱼类资源和自然概况进行了初步调查,采得鱼类标本16科84种,为编写“江西鱼类志”提供了鱼类资源和鱼类分布的资料,对抚河流域鱼类资源的进一步调查和利用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2001~2002年4~7月份对宁波镇海区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记录鸟类85种。隶属11目25科.鸟类区系组成具有南北混杂过渡特征。繁殖鸟的区系分析表明鸟类区系归属东洋界.鸟类在不同生态环境的分布存在差异。调查显示本区鸟类以针阔混交林分布种类最为丰富.还讨论了人为干扰对鸟类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背瘤丽蚌繁殖特征及钩介幼虫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7年间,对鄱阳湖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种群组成、繁殖特性和钩介幼虫形态进行了研究。从背瘤丽蚌种群壳长组成看,优势壳长组为41~70mm,占总个体数的74.93%,年龄范围3~6龄。和历史资料比较,鄱阳湖背瘤丽蚌种群趋于小型化,低龄化。背瘤丽蚌主要繁殖特征为:雌雄异体,自然种群性比为11;最小性成熟个体雄性38mm,雌性34mm。繁殖周期为1年1次,繁殖期为2月中旬至5月,3~4月初为妊娠高峰期。繁殖力为115~504千粒/个(均值(328.09±145.73)千粒/个)。背瘤丽蚌育儿囊为四鳃型,钩介幼虫侧面观为半椭圆形,无壳钩,具4对感觉毛。  相似文献   

20.
RAPD标记在唇(鱼骨)与花(鱼骨)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瓯江溪水性鱼类唇[鱼骨]和花[鱼骨]进行了种质鉴定和遗传分析,从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多态性高的引物,分别扩增出130条和127条DNA带,多态位点比率达84.62%和66.93%,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带9.3条和9.1条.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515和0.3548,Nei'S指数为0.3037和0.2392.唇[鱼骨]和花蜡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880和0.2096.引物S383、S399、S463和S471扩增的6个特异性标记,可用来区分唇[鱼骨]和花[鱼骨].最后应用UPMGA法对它们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唇[鱼骨]和花[鱼骨]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方便地应用于[鱼骨]属鱼类的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