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口鱼消化道的形态及组织学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马口鱼消化道的形态结构特点, 采用解剖学、石蜡切片-显微技术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研究了马口鱼消化道的形态及组织学结构特征. 结果显示: 马口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肠道组成, 无胃; 口咽腔无颌齿, 具咽齿; 舌短小, 被覆复层扁平上皮, 具少量味蕾及较多圆形粘液细胞. 食道及肠道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构成. 食道粘膜层主要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 杯状细胞较多, 肌层发达, 内层环肌、外层纵肌. 肠道分前、中、后三段, 呈“S”形盘曲, 肠长指数0.86~1.50; 肠内面皱褶发达, 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其游离面有微绒毛密集排列形成的纹状缘, 后肠微绒毛密集程度略小于前中肠; 上皮细胞间分布有杯状细胞, 杯状细胞的数量前、中肠较多, 后肠后段较少, 肠管直径、肠绒毛数量及其高度由前到后渐减. 马口鱼消化道的结构特征与其肉食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台湾泥鳅消化道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吸收功能之间的关系, 采用活体解剖、石蜡切片以及AB-PAS染色技术, 研究台湾泥鳅消化道的形态、组织学结构及黏液细胞的分布. 结果显示: 台湾泥鳅消化道由口咽腔(舌)、食道和肠道组成, 无胃; 食道粗短、肠道直、无盘曲, 肠指数0.50±0.04; 口咽腔上皮中分布有味蕾及II型和IV型黏液细胞; 食道和肠道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构成; 食道肌层发达, 黏膜皱襞向腔内突起, 被覆复层扁平上皮, 大量黏液细胞分布于复层上皮内, 以Ⅱ型和IV型为主, 还有少量Ⅲ型黏液细胞; 肠道各段均被覆单层柱状上皮, 上皮层内分布有3种黏液细胞, 同样以Ⅱ型和IV型为主; 肠道黏膜皱襞高度以及肌层厚度从前往后呈现下降趋势. 台湾泥鳅消化道各部的形态、组织学结构特征及黏液细胞分布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棘头梅童鱼消化道形态结构特点,采用解剖及石蜡切片技术对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棘头梅童鱼的消化道由口咽腔(舌)、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组成.舌由基舌骨突出外覆黏膜而成,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内含少量味蕾及黏液细胞.食道、胃、幽门盲囊及肠均可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食道粗短,黏膜层被覆复层扁平上皮,内含...  相似文献   

4.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胭脂鱼食管、胃、前肠、中肠和后肠黏膜上皮表面细微结构。发现消化道黏膜皱褶形态差异显著,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分布密集,但在部分区域有成簇的壁细胞,呈柱状;肠黏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似苔藓状覆盖在细胞的表面,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前肠上皮细胞分泌孔较多,微绒毛密集且高度参差不齐;中肠上皮细胞分泌孔明显减少,微绒毛比前肠密且平整;后肠分泌孔孔径变小,数量最少,且微绒毛较稀疏,表面最平滑,细胞呈梭形环绕,形成杯状结构。亚成体鱼与幼鱼的消化道黏膜上皮结构相似,但其分泌孔孔径和分泌孔密度有差异,亚成体鱼的分泌孔孔径和分泌孔密度更大,说明亚成体鱼消化能力强于幼鱼。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克氏螯虾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组织学方法对克氏螯虾消化系统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消化道内表面的细微结构,结果表明,克氏螯虾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分前肠,中肠和后肠,整个消化道各段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表面覆盖有几丁质层,食道上皮下的结缔组织中有皮肤腺和纵肌束,消化腺即肝脏为多分支的盲管,肝盲管上皮由肝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扫描电镜下可见胃的表面有刚毛,肠的表面有棘刺。  相似文献   

6.
对2 种肉食性鱼与2 种杂食性鱼前肠组织学进行了比较研究。乌鳢、鲶消化道短而粗,咽齿发达,有胃结构;前肠粘膜褶较低,纹状缘较厚,杯状细胞数目相对较少而大。鳊、鲫鱼消化道细长,没有胃的分化;前肠粘膜褶高,纹状缘薄,杯状细胞数目相对乌鳢、鲶鱼较多。  相似文献   

7.
四种淡水鱼类前肠的组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种肉食性鱼与2种杂食性鱼前肠组织学进行了比较研究,乌鳢、鲶消化道短而粗,咽齿发达,有胃结构,前肠粘膜褶较低,纹状缘较厚,杯状细胞数目相对较少而大。鳊、鲫鱼消化道细长,没有胃的分化;前肠粘膜褶高,纹状缘薄,杯状细胞数目相对乌鳢、鲶鱼较多。  相似文献   

8.
微黄镰玉螺消化系统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黄镰玉螺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食道、胃、肠及直肠;消化腺包括食道腺,肝胰腺和肛门腺,无唾液腺,在光学显微镜下,消化道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4层结构构成,描述了消化道及消化腺的结构特征,并利用组织学方法测定了消化腺细胞中的蛋白质和酶类,对各消化腺的功能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山溪鲵消化系统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山溪鲵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和粘膜表面.结果表明,除口腔外,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别主要在粘膜层和肌层:食道粘膜为复层柱状上皮,无纵肌层;胃、肠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肌层有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而且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细微结构、粘膜中腺体的分布情况、肌层的相对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分也存在差异.肝细胞以群集为主,肝小叶不明显,胰为弥散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银鲳(Pampus argenteus)免疫器官的特点, 采用解剖及组织切片显微技术, 对银鲳脾脏和头肾的形态与组织学结构特征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 银鲳的脾脏位于胃后方, 前肠背侧, 外被薄层结缔组织, 内部实质由红髓和白髓组成; 脾小梁结构不明显, 内含大量淋巴细胞、红细胞及丰富的动脉、静脉和椭圆体结构; 有黑色素巨噬细胞及其聚集形成的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 无神经束结构; 头肾位于食道背侧, 口腔内咽退缩肌上方, 表面有胶原纤维构成的薄层被膜, 内部为淋巴样实质组织, 无肾单位结构; 头肾含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和少量红细胞, 分布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在毛细血管旁存在肾上组织, 实质中可见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 研究结果表明, 银鲳的脾脏和头肾是体内重要的免疫和造血器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银鲫消化道粘膜上皮超微结构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食道后侧区粘膜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细胞结构表明食道参与水和离子的吸收,小肠粘膜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各段超微结构表明,小肠前部吸收细胞主要进行脂肪吸收,后部吸收细胞出现了典型的胞饮泡,以蛋白质吸收为主。  相似文献   

12.
合适的支架是进行组织工程研究必需的条件之一.运用自制的具有较好弹性的无规聚合物聚(L-乳酸-co-己内酯,PLLC),并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具有不对称孔径的食道组织工程用三维支架.经过对不同成孔条件(包括粗化温度、粗化时间以及聚合物溶液浓度等)的比较和研究,使此支架上表面具有孔径〈10μm,而本体具有50~100μm,甚至〉100gm的不对称多孔支架.并模拟正常食道粘膜层构造,将提取自猪食道的原代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种植于此支架的二面,经HE常规染色,发现在体外培养时间(14d)内,在支架上表面已形成一连续层的上皮细胞层,某些部位甚至多于一层,这与正常食道的上皮细胞层相似.对于成纤维细胞而言,在与上皮细胞层同一视野内所见成纤维细胞较少,因为如果细胞生长在支架内部就很难用常规方法观察得到.但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到用PLLC制备的多孔支架对细胞没有毒性,且具有一定的支持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1+龄黑鱾的胃、盲囊、肝脏和肠道4个消化组织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并研究其与温度及pH值的关系,可以为黑纪的合理投饵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设9个温度梯度(10~50℃)和14个pH缓冲液梯度(pH2.0~9.0),用淀粉-碘显色法测淀粉酶活力,用福林-酚试剂法测蛋白酶活力.结果表明:黑纪盲囊、肠道中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均较高,最适温度为35℃,淀粉酶最高活力为每克鲜组织46.02U和42.61U蛋白酶最高活力为每克鲜组织156.52u和147.79U;胃中酶的最适温度为40℃,肝脏中淀粉酶温度要求稍低,最适温度为30℃,酶活力值也最低;胃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6.5和3.5,盲囊、肠道和肝脏组织中的最适pH值相近,为7.0-8.0.可以认为黑鲍胃中主要存在着酸性蛋白酶,胃是食物蛋白质初步分解消化的场所;Q10值充分反映了温度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当温度从10℃上升至20℃时。2种消化酶活力增幅显著,可作为开始投饵的温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