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铜离子与黄酮类配合物的促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3种结构相关的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素(Baicalein)、黄芩苷(Baicalin)和汉黄芩素(Wogonin)与Cu2 的配位作用,考察了其络合金属离子的结构特征,并且检测了黄酮类化合物与Cu2 形成配合物后的促氧化活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扫描黄酮类化合物与Cu2 形成配位后的吸光曲线变化;用电泳法检测了黄酮类化合物与Cu2 形成配合物后对DNA链的氧化损伤.结果表明,这3种黄酮主要是通过A环鳌合Cu2 .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与Cu2 形成配合物后不具有促氧化作用,而黄芩苷与Cu2 形成配合物后仍然具有一定的促氧化作用,能够导致DNA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
由1,5-二氮环辛烷和手性酰胺醇3反应生成带手性侧臂的1,5-二氮环辛烷化合物2,后者与间二苄溴缩合得到新的桥连化合物1,其结构经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和^1H、^13C核磁等得到了证实,在合成的基础上,用分子力学MM2方法分析了化合物2和1的空间优势构象,取得了它们的最低能量值,和已知类似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相比较,确认了化合物优势构象的合理性,且易和金属离子形成稳定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环境水体中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有机配位体的测定,是一个与形态分析有关的环境化学课题,通常以络合容量来表示.测试的方法是基于Cu-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较大,在加入过量的Cu离子时,与水体中有机配位体反应生成稳定的配合物,分离剩余Cu离子,然后测定其形成的配合物而求得络合容量.有关分离Cu离子及其配合物的方法有氢氧化铜沉淀EDTA增溶法、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和负载CuO的阳离子树脂法等.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吡啶铱配合物的合成及谱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苯基吡啶(ppy)、三水合氯化铱(IrCl3·H2O)和对乙烯基苯甲酸(VBA)配位,得到铱配位物Ir(ppy)2(VBA),并通过元素分析、FTIR光谱及1H NMR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此外还研究了其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在400nm和450nm处存在单重态和三重态的吸收峰,在528nm处有较强的金属配合物三重态的磷光发射峰,显示为一种绿色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反应合成了四羟基苯基卟啉与与Fe^2+,Co^2+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在室温下,将其与分子O2作用,提纯后得到两种固态氧合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电导、热分析(TG/DTA)、紫外光谱(UV)等测试手段确定了氧合配合物的组成为[Co·THPP·O2](NO3)2·2H2O、[Fe·THPP·O2]Cl2·2H2O],可知1mol配合物吸收了1molO2,采用失重法测定了氧合配合物中的配位氧,确定1mol金属配合物吸收1molO2形成超氧配合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11种辅助配位剂对铜离子与7种叶琳显色反应的影响.发现只有草酸、柠裸酸、邻菲咯琳和。,a'一联毗陡等对mes。一四((2-氨荃苯基)叶琳、meso一四((4一二甲氮荃苯荃)叶琳和mes子四(4-氨基苯基)叶琳与铜离子的显色反应有增敏作用,摩尔吸光系数达10‘一10'Lmol-' "cm-'.研究结果表明,增敏作用不仅与辅助配位剂的结构及其与铜配合物的表观稼定常数有关,而且还与叶琳中苯基上的取代荃及其位贵的不同有关,Cu ( I)在NH=OH "HCl存在下被还原成Cu ( 1),它和外琳及辅助配位剂形成多元混配配合物.  相似文献   

7.
高氯酸钕和甘氨酸及丙氨酸混配型配合物的热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高氯酸钕和甘氨酸、丙氨酸的混配型配合物 经热重、差热、化学分析及与有关文献对比 ,确定其组成为 {Nd2 (Gly) 5(Ala) 3(ClO4 ) 6·2H2 O} n,纯度为 98.75 % 用溶解量热法在具有恒定温度的反应热量计上分别测定了 2 98.15K时反应物和产物在 2mol·L-1的HCl中的溶解焓 设计一热化学循环求出配位反应的焓变ΔrHm,进而计算出配合物的标准生成焓 :ΔfH○———m {Nd2 (Gly) 5(Ala) 3(ClO4 ) 6·2H2 O} =- 70 2 0 .46kJ·mol-1.  相似文献   

8.
以吡蚜酮为配体,合成了1个新配合物[Zn(L)2(Ac)2(H2O)2].4H2O(I)(L=pymetrozine).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为单核结构,Zn2+分别与2个吡蚜酮分子吡啶环的氮原子、2个水分子中的2个氧原子以及2个醋酸根的2个氧原子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分子间通过氢键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7.628(2),b=9.484(3),c=12.440(4),α=106.062(4)°,β=101.627(4)°,γ=95.447(4)°,V=836.2(4)3,Z=1,R1=0.0427,wR2=0.1037.  相似文献   

9.
以联苯胺、4,4′-二氨基二苯醚和8-羟基喹啉为原料,合成了两个偶氮类配体BL1和BL2及由其桥联的与二氯·二联吡啶钌反应生成两个双核钌配合物1和2,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进行表征,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细胞毒性及细胞周期的研究.结果表明:两个配合物对胶质瘤细胞(U251)均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7.76和7.69μmol·L-1,配合物2对肺癌细胞(A549)和白血病细胞(K562)的细胞毒性约为配合物1细胞毒性的两倍;桥配体的刚柔性影响了配合物的结构,并因此影响了配合物对A549和K562的细胞毒性;配合物1与U251作用后,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而配合物2与U251作用后,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  相似文献   

10.
用滴定量热法测定了稀土钆(Ⅲ)离子与8种氨基酸配合物298.15K下配位反应的热效应,计算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配位反应热焓,并由此推广出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熵变,从而讨论了稀土钆(Ⅲ)离子和氨基酸的结构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鉴于噻唑丙烯腈和吡啶两类化合物的优点,本文以丙二腈、2,6-二氟苯乙酮、2-氯吡啶酸为起始原料,经五步反应,设计合成了3个新的3-(2氯吡啶-3-基)-2EE4(2,6-二氟苯基)噻唑-2-基]3取代丙烯腈类化合物;并利用^1HNMR、IR、MS,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在测试浓度下均具有一定杀菌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一种酶促-化学法合成光学纯吗啉酮凝血酶抑制剂的新途径.以马来酸酐和氨基醇为起始原料,一锅法合成N-苄基吗啉-3-酮-2-乙酸甲酯;再用脂肪酶CAL-B在甲基叔丁基醚/水(体积分数=1/9)混合溶剂中将其选择性水解,制备光学纯(R)-N-苄基吗啉-3-酮-2-乙酸;经过酰胺化、还原/胺解,得到(R)-N-苄基吗啉-3-酮-2-乙酰(4-脒基)苄胺;所得化合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表征确证.文中还讨论了酶源、溶剂、含水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水解拆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气相法二氧化硅为载体,链状胺和环胺为功能化试剂,制得一系列二氧化硅-胺基复合载体,通过配位反应得到二氧化硅负载胺-钯(Ⅱ)配合物,进一步还原得到二氧化硅负载胺-钯(0)配合物.采用IR、XRD、XPS、ICP技术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的制备、反应条件以及配体差异对其催化碘苯与丙烯酸的Heck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类催化剂在较低的温度下(70~90℃)即可较好地催化该反应,生成反式产物;还原后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具有链状胺基配体的催化剂随着N原子数目的增加,催化活性呈上升趋势,而具有环状胺基配体的催化剂活性明显低于前者.  相似文献   

14.
以1-苯基-3-甲基-5-氯-4-吡唑甲醛为原料,和对苯二酚反应生成1,4-二(1-苯基-3-甲基-4-甲酰基吡唑-5-基)氧苯.采用超声波催化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与常规加热法进行了对比.超声波催化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条件温和、产率高、副反应少等优点.标题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 NM R谱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乙醇钠存在下,4-乙酰基[2,2]对环番1与乙酸乙酯作用发生claisen酯缩合反应,生成β-二酮2,而与过量的氟乙酸甲酯反应则生成一个呋喃化合物3.文中提出了形成3的可能的反应历程并制备了化合物2,3的铜、镧、铈和格的螯合物.  相似文献   

16.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及二级微扰(MP2)方法对二甲基四氯二硅烷的裂解机理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裂解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为吸热反应,第二、三步为放热反应;反应的焓变分别为:△H1(67.484 kJ.mol-1),△H2(-232.546 kJ.mol-1),△H3(-117.347 kJ.mol-1).三步反应的活化能表明反应较易进行.反应的速控步是第三步,其正反应的活化能(Ea3)为152.552 kJ.mol-1.  相似文献   

17.
以联苯和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经过氯磺化和缩合反应合成了2-(2'-对苯基苯磺酰胺基苯基)-4H-3,1-苯并恶嗪-4-酮,通过红外,质谱,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等表征了它的结构,以它为发光层材料制备了双层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测定了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电压曲线和电致发光光谱,最大亮度可达450cd/m^2,因空穴传输剂TPD处理方法的不同,分别发出黄绿色和橙色两种不同滤长的光,这主要是与2-(2'-对苯基苯磺酰基苯基)-4H-3,1-苯并恶嗪-4-酮具有多种跃迁能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在弱酸性介质中,Co(Ⅱ)与 T( 4 -MO-3-SP) P 的显色反应. 当溶液 pH 为 4. 15 时, 显色剂 和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分别在 440. 0nm 和 427. 0nm. 显色反应完全后, 经酸化, pH 为 2. 65, 配合物不分 解,最大吸收峰不位移. 实验证明, 钴以二价态参与反应. Co(Ⅱ)与 T( 4 -MO-3-SP) P 的配位比为 1∶ 1, Co (Ⅱ)含量在 0~ 3. 0μ g/25m 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摩尔吸光系数 ε=1. 95×105L·mol-1·cm-1, 回归方 程 y =0. 009933 +0. 1222x, 相关系数 r = 0. 9991. 实验测定 VB12针剂中 Co(Ⅱ)含量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本 文用 电化学与 紫外可见 光谱联 用技术研究了 肾上 腺 素在不 同 p H 介 质中的电化学氧化反应.在强 酸性溶液中电极 反 应产物确认为醒式 肾上 腺素,而 在 p H 3.5 一 4.5的介质 中,电极 反 应的初级产物发 生后继化学反 应,生成 肾上 腺素红.由单 电位 阶跃计 时吸收法测定 了后继反 应的动力学,其表观速率常数随介质 p H 升高而增大,初级氧化产物的脱质子反应可能是一 系列后继化学反应中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电子结构的三种金属离子(Zn~(2+),Cu~(2+),Pd~(2+))与两种分子结构类似但反应官能团不同的吡啶偶氮染料(PAR和5-Cl-PADAB)间的显色反应的作用。试验证明:(1)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增敏作用的产生,最根本的是由于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和试剂的反应官能团的不同,以及由此引起所成显色络合物的结构的不同。(2)表面活性剂对显色络合物的增敏效应,与单个表面活性剂分子对有色络合物的作用有关,更重要的是形成胶束,改变反应微环境。(3)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是否产生协同增敏效应和协同增敏效应的大小,决定于两者形成混合胶束的难易。如果显色络合物的结构有利于此两种表面活性剂同时对它起协同作用,则协同增敏效应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