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治华  刘树深  李志良 《色谱》2001,19(2):116-123
 以一种拟原子的方式处理多氯代二苯并呋喃 (PCDFs)异构体中的苯环 ,将PCDFs异构体中的原子或基团分为 3类 ,即 :氯原子 (Cl) (记为“1”) ,氧原子 (O) (记为“2”)及拟原子 (B) (记为“3”)。在烷烃分子距边矢量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以基团为基准的分子距离边数矢量 (μ矢量 ) ,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多氯代二苯并呋喃在不同色谱柱上的色谱保留指数与表征其结构的 μ矢量间的定量结构 色谱保留关系 (QSRR)相关模型。各样本总体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在 0 98以上。  相似文献   

2.
“克原子”、“克分子”是一般学生中容易弄混的概念,不单是克原子和克分子互相混淆(如有同学问一克分子里有6.023×10~(23)个分子为什么一克原子里也有6.023×10~(23)个原子?);克分子和分子、克原子和原子之间也互相混淆(如有同学回答一克分子的氧气里有多少个氧分子时说有一个氧分子;回答一个克原子氢气里有多少个氢原子时说有一个氢原子);不少的同学以为克原子就是一克的原子,克分子就是一克的分子。这样,每一章的习题中只要关涉到克分子克原子的问  相似文献   

3.
马祥志 《化学教育》1999,20(6):33-33
长期以来,从国内到国际,从中学到大学,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讲授有机化合物结构时,都使用"球棍"模型。即用黑色的圆球代表碳原子,用较小的白色圆球代表氢原子,用直棍或弯棍代表化学键。我在使用这套模型讲授甲烷和环己烷等饱和烃的立体结构时,效果很好。但在讲授烯烃和快烃时,就感到很不合理了。它用两根相同弯棍域直棍)代表双键,用3根代表叁键。这给教师的讲解带来麻烦,也使学生难以理解。因为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键组成,叁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组成。而σ键与π键在形成方式、立体形状和性质等方面,都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是一种描述分子二维结构的拓扑描述子,由4种类型原子间相互作用的10个元素组成.通过引入原子属性和原子类型的概念构建的MEDV,适用于描述含多个杂原子、饱和键与不饱和键、环和非环等分子结构特征.利用MEDV对73个酯在不同固定相、不同柱温下219个样本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值(R1)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相关系数r=0.9957,继以留一谣(Leave-one-out)进行交互检验,相关系数rCV=0.0950.建模结果显示,MEDV具有很好的结构选择性,所建定量结构-保留关系(QSRR)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较好地揭示了酯类化合物在不同固定相、不同柱温下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大学化学》1986,1(2):63-64
现行国际原子量是以~(12)C=12为基准的各种元素质量的相对平均比较值。它是没有量纲的。它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丰度计算得到的平均值,其具体数值就等于摩尔质量(克)。现知20种元素只有一种天然同位素,其原子量可以直接精确测定,精确度可达百万分之一。但是多数元素都有几种天然同位素,不同试样的同位素丰度还可能略有差别。现知31种元素因同位素丰度不同而导致了原子量值的不确定性。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相似文献   

6.
初学化学的人,往往不易掌握“克原子’和“克分子”这两个概念,遇到这方面的计算时容易搞错,教师反复讲授,同学反复学习,的确浪费不少时间。因此,如何讲好“克原子”和“克分子”的概念是值得研究的。我在教学中也和李老师一样,曾遇到同学提出类似的问题(为什么任何元素的1克原子中都含有6.023×10~(23)个原子?为什么1克原子中含有6.023×10~(23)个原子,1克分子中也含有6.023×10~(23)个分  相似文献   

7.
在100年前,凱庫勒(Kekule)基于他对芳香族化合物的深刻研究,給这族化合物的母体——苯以下列結构式(1): 这个所謂凱库勒結构式可以說明苯的組成及原子間的結合次序,但无法解释下列事实: 1.苯分子的真实几何构型,經許多現代物理研究方法证明:它具有六重对称軸,其中所有碳-碳鍵长完全是一样的,均为1.39(?),二鍵之間的鍵角都是120°。说明苯分子的碳-碳鍵既不同于通常的C—C鍵(1.54(?)),又区别于C=C鍵(1.33(?)),而介于二者之間。 2.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迄今为止,仅知一种,井  相似文献   

8.
王娇娜  梅虎  杨力  龙海  周原  李根容  李志良 《分析化学》2007,35(10):1459-1463
利用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和原子杂化状态指数(AHSI)对嘌呤类化合物中的N原子与C原子进行结构表征并与其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与15N NMR)建立了优良的定量构谱相关(QSSR)模型,并用留一法(Leave-One-Out,LOO)交互校验(Cross-Validation,CV),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了预测。其中12个嘌呤类化合物的60个C原子建模的计算值、留一法交互校验预测值的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1,0.970;12个嘌呤类化合物48个N原子建模的计算值、留一法交互校验预测值的R分别为0.987,0.989。说明AEIV与AHSI描述子具有普适性,对不同的原子均能进行有效的相关预测。  相似文献   

9.
曾玉香  王超  王炳强 《应用化学》2009,26(11):1367-1370
以量子化学方法在密度泛函B3LYP/6-31G(d)水平上计算得到含有电负性原子的溶剂水、醇类、酮类、酯类、氯代烷烃共17种溶剂的结构参数:最高占用轨道能(EHOMO)、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分子偶极矩(μ)、分子总能量(Etotal) 、最正原子净电荷(q+)、最负原子净电荷(q-)。采用误差反向传播(BP)算法的三层人工神经网络,确定隐含层节点数为7,建立了EHOMO、ELUMO、μ、Etotal、q+、q-、摩尔体积(VM)、介电常数(ε)、温度(T)共9个参数与氢化可的松在不同温度下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之间关系的模型。运用此神经网络模型可预测不同分离条件下氢化可的松的溶解度,平均预测相对误差为7.0%。  相似文献   

10.
本法用酸消化发样,然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其中的镉和铅。该法与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比较,其优点是操作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测定镉和铅的最低量分别为2×10~(12)克、1.6×10~(11)克;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05,0.095;回收率分别为95—108%、96.3—104%。  相似文献   

11.
陈悦  张文华 《化学教育》2019,40(15):33-36
模型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不同模型对学生关于同一概念的认知理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以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章节为载体,设计了可以观测模型素材差异对初中生“分子和原子”概念认知水平影响的3份工具。  相似文献   

12.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目前为止最具工业化应用前景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之一。近年来对其广泛的研究使这一技术逐渐向着“提高可操作性”与“尽可能地减少金属催化剂用量”方面发展;与此同时,诞生了不同催化体系的ATRP衍生技术,如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TRP)、正向反向同时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R&NI ATRP)、引发剂连续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ICAR ATRP)、电子转移生成催化剂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GET ATRP)和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等多种基于ATRP的新方法。本文概述了这几种ATRP体系的发展历程与基本原理,并对其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逆向配平法     
李勘 《化学教育》2007,28(1):56-58
逆向配平法是从给生成物配系数开始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数的增减总数相等的原则,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步骤如下。(1)写出反应式,标出发生氧化和还原的元素原子在反应前后的氧化数,例如:Cu2S 1-2 HN 5O3Cu 2(NO3)2 H2S 6O4 N 2O H2O(2)分别确定氧化剂、还原产物、还原剂和氧化产物的代表,通常它们的代表是化学式中标明氧化数的原子和标明氧化数的同种原子部分(如Cu 12S-2中的Cu 12)。例如在上面反应式中,氧化剂HN 5O3的代表是N 5,还原产物N 2O的代表是N 2,还原剂Cu 12S-2的代表是…  相似文献   

14.
原子吸收无火焰钽舟法测定岩石中痕量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子吸收无火焰钽舟法测定岩石样品中痕量镱,除铝、钠、硅、铁、钙以外其它元素不干扰测定。样品分解后,经PMBP萃取分离用本法测定获得了良好结果。该法灵敏度为6×10~(-12)克/1%吸收。 (一)仪器与主要试剂 1.以QR-50型分光光度计为主体组装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混合指示剂;溴甲酚绿及甲基红各0.2%乙醇溶液以3∶1体积混合。  相似文献   

15.
在基于Boltzmann分布对四种基本构象进行Monte Carlo取样后, 通过与全原子模型的范德华势比较得到了Gay-Berne (GB)参数. 又在对用量化计算得到的分子体系的电势进行电荷、偶极矩和四极矩的拟合后, 得到了电多极展开势(EMP)参数. 利用得到的粗粒化参数, 基于粗粒化模型, 对CHCl3及四氢呋喃(THF)两种有机溶剂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MDS), 并将结果同全原子模拟进行了比较. 计算结果表明用粗粒化模型从整体上能重复全原子模型的模拟结果, 但在某些细节的计算与全原子模型有偏差, 其原因可能是目前工作仅考虑了单位点情况, 为此今后在对具有复杂结构的分子进行粗粒化模拟时还应考虑合理放置及增加相互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16.
分子映射(MOLMAP)指数是以分子的化学键描述符为基础,通过Kohonen自组织映射依据一定的算法而衍生.化学键描述符是由化学键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两端原子的电荷差和拓扑性质,键连杂原子数量等所组成.本文将分子映射指数应用于4075个有机物质(Ames实验结果:2305个结构有诱变性,1770个结构无诱变性)的变异性预测.通过随机森林,分别采用三种类型的指数建立模型:(1)采用不同维数的分子映射指数;(2)采用全局分子描述符;(3)将分子映射指数与全局分子描述符相结合.整个数据集的集外(out-of-bag)交叉验证的正确预测率达到85.4%.为了检验模型的稳定性,采用所建模型预测源于另一数据库的472个化合物,正确预测率为86.7%,与此前的研究相比,两个预测结果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运用广义梯度近似密度泛函理论方法(GGA-PW91)结合周期平板模型, 研究水分子在二氧化铪(111)和(110)表面不同吸附位置在不同覆盖度下的吸附行为. 通过比较不同吸附位的吸附能和几何构型参数发现:(111)和(110)表面铪原子(top 位)是活性吸附位. 水分子与表面的吸附能值随覆盖度的变化影响较小. 在(111)和(110)表面, 水分子都倾向以氧端与表面铪原子相互作用. 同时也计算了羟基、氧和氢在表面的吸附, Mulliken 电荷布居, 态密度及部分频率. 结果表明, 在两种表面羟基以氧端与表面铪相互作用, 氧原子与表面铪和氧原子同时成键, 而氢原子直接与表面氧原子相互作用形成羟基. 通过过渡态搜索, 水分子在(111)和(110)表面发生解离, 反应能垒分别为9.7和17.3 kJ·mol-1, 且放热为59.9和47.6 kJ·mol-1.  相似文献   

18.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5年 Walsh 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介绍,至今十余年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已日趋完善,特别是1965年采用乙炔-笑气火焰后,使火焰法分析的元素由三十多个增到七十多个从而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全世界年产量,从1964年以前仅四百台,到1972年增至一万七千到一万八千台。发展之快,在仪器分析中也是罕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分析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半导体材料要求分析10~(-7)到10~(-10)原子比杂质,环境污染研究中要求分析水中10~(-7)到10~(-10)克/毫升和一立方米空气中10~(-5)到10~(-8)克有害杂质,医院要求在小于十分之一毫升血中分析多种10~(-7)克/毫升以下痕量元素,生物和生化研究中要求知道痕量金属的催化触媒作用,尖端部门要求知道许多高纯材料的纯度,等等。有许多分析手段能解决上述问题,对此文献有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周期平板模型,研究两种WC(0001)表面的几何结构和表面能,并对Pt原子单层(PtML)在两种WC(0001)表面的高对称性吸附位上的吸附能和分离功进行计算.结果发现,终止于W原子的WC(0001)为最稳定的WC(0001)表面,Pt原子单层以hcp位的方式吸附于W终止的WC(0001)表面是PtML/WC(0001)体系最稳定的几何构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O分子和H原子分别在PtML/WC(0001)表面和具有相似表面结构的Pt(111)表面的吸附行为.在0.25 ML(monolayer)低覆盖度下,与在Pt(111)表面相比,在PtML/WC(0001)表面上的Pt—C间距明显拉长和CO分子吸附能减少,说明PtML/WC(0001)表面抗CO中毒能力比Pt(111)表面高;态密度分析进一步解释了CO分子与不同表面Pt原子的成键机理.在同一覆盖度下,H原子在PtML/WC(0001)表面的最大吸附能等于甚至略高于在Pt(111)表面的,表明Pt/WC对氢气氧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阳极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和周期性边界条件,考察了Pt原子与γ-Al2O3(001)表面上六种不同位点的相互作用,获得了最稳定吸附位的Pt/γ-Al2O3模型催化剂,建立了Pt原子负载在γ-Al2O3(001)表面的模型催化剂。同时,考查了乙烷分子在Pt/γ-Al2O3模型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Pt/γ-Al2O3模型催化剂上,Pt原子转移了部分电子到载体γ-Al2O3。乙烷以分子态形式吸附在Pt/γ-Al2O3模型催化剂上,靠近Pt原子的C-H键受到一定程度地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