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铁-铜-锰氧化物/海泡石催化剂对苯羟基化为苯酚的催化作用曹声春,黄孟光,李克,杜兴军(湖南大学化工系,长沙410082)关键词氧化铁,氧化钢,二氧化锰,海泡石,负载型催化剂,苯,羟基化,苯酚由苯合成苯酚的现行方法存在着反应步骤多,工艺过程复杂,总转化...  相似文献   

2.
CuO/CeO2和CuO/Al2O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钟依均  陈平 《应用化学》1997,14(1):49-52
本文以CO氧化为模式反应考察了CeO2和Al2O3负载氧化铜催化剂的氧化活性,运用XRD和TPR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物相结构,结果表明:载体性质对负载CuO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有很大影响,CuO/CeO2催化剂活性明显高于CuO/Al2O3催化剂.催化剂的还原特性随载体不同而不同.同时发现,热处理对催化剂铜物种的存在形式,晶粒大小、还原特性及其催化活性有明显影响,CuO/Al2O3催化剂活性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生成了活性较低的CuAl2O4相,而CuO/CeO2催化剂活性下降是由于CuO和CeO2发生烧结,晶粒变大  相似文献   

3.
Cu-Ag/γ-Al_2O_3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及对苯的氧化活性朱波,陈平,罗孟飞,袁贤鑫(杭州大学化学系,杭州310028)吴红丽(杭州大学中心实验室,杭州310028)关键词Cu-Ag/γ-Al_2O_3催化剂,还原特性,苯的完全氧化反应,氧化活性.1...  相似文献   

4.
朱波  陈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16(12):1921-1925
运用BET、XRD、TPR及苯和丙酮氧化活性测定等方面研究了Cu/γ-Al2O3和Cu-Ag/γ-Al2O3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有机物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金属负载量的Cu/γ-Al2O3催化剂的还原性能有明显差异,反映出催化剂表面存在着不同种类的铜物种,Ag的添加使催化剂的TPR峰位发生明显位移,提高了催化剂对有机物的催人活性,同时发现,热处理温度牟催伦剂中铜物种的存在形式、催化还原特性及催化  相似文献   

5.
MgCl_2晶型对丙烯聚合MgCl_2载体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张明辉,肖世镜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80)关键词丙烯聚合、MgCl2、载体催化剂近年来,有关MgCI。载体催化剂的研究报道和综述文章不少,但涉及载体晶型对催化剂结构性能的影响却少见....  相似文献   

6.
在色谱微反流动法实验装置上考察了负载Sm2O3对CuOγAl2O3催化剂CO氧化活性的影响,并运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及程序升温脱附(TPDMS)技术研究了Sm2O3对CuOγAl2O3催化剂的物相结构、氧化还原特性及表面氧的脱附与恢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适量的Sm2O3对CuOγAl2O3催化剂表面氧的脱出与恢复有促进作用,可使部分γAl2O3相变成γAl2O3和θAl2O3的混合型。负载适量的Sm2O3能改善催化活性,而负载过量的Sm2O3则使CuO催化剂上CuO的晶粒增大,从而对催化活性起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CrO3.CH3NH2.HCl/Al2O3的制备及其对苯偶姻体系的氧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贵生  石启增 《应用化学》1997,14(2):116-117
CrO3·CH3NH2·HCl/Al2O3的制备及其对苯偶姻体系的氧化反应张贵生*石启增陈密峰蔡昆(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新乡453002)关键词CrO3·CH3NH2·HCl/Al2O3,苯偶姻,苯偶酰,氧化1996-08-18收稿,1996-11-0...  相似文献   

8.
CeO2在Pd/γ-Al2O3催化剂中的助剂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色谱微反流动法技术考察了富氧和贫氧条件下,添加CeO2对Pd/γAl2O3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的影响,并运用TPR、TPDMS及SEM等技术研究了CeO2Pd/γAl2O3催化剂.结果表明:CeO2、Pd的共助作用使CeO2Pd/γAl2O3催化剂TPR还原峰温向低温方向移动;CeO2的存在使Pd/γAl2O3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氧容易脱出,从而改善了催化剂的氧化活性;CeO2、Pd间的强相互作用使催化剂上Pd元素的分散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用流动反应法和TPSRMS等技术研究了CO在Pd/γAl2O3和含有ZrO2的催化剂上的吸脱附行为、表面反应及催化氧化活性,同时用XRD技术测定了催化剂的物相结构。结果表明,在Pd/γAl2O3催化剂中用浸渍法添加ZrO2或掺杂超细ZrO2后,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均有明显提高;COTPSR的实验结果表明,CO在氧化态Pd催化剂上程序升温脱附过程中主要与表面氧发生氧化反应,而在还原态Pd催化剂上发生歧化反应,并发现CO2的脱附量及脱附峰温次序与对CO的氧化活性有一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RuCl2(Ph3P)4或RuCl2(DMSO)4在甲苯中直接与等摩尔的亚胺膦配体N,N-双-[邻-(二苯基膦苯亚甲基)]乙二胺(P2N2)在甲苯中回流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了反式配位的双亚胺双膦钌配合物trans-RuCl2P2N2.在温和条件下,该配合物作为新型催化剂有效地催化α,β-不饱和酸和几种功能团烯烃的选择加氢反应.讨论了可能的催化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11.
12.
含四氮杂十四轮烯的Li/SOCl2电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四氮杂十四轮烯的Li/SOCl2电池的研究章福平胡祝庆纪佩珍吴俭俭(浙江丝绸工学院纤维分院杭州310033)关键词锂电池亚硫酰氯四氮杂十四轮烯过渡金属离子的有机大环络合物如M-PC[1,2],M-porph[2],Co-TAA[3]等掺入炭阴极后,...  相似文献   

13.
Alcohols are easily converted to their corresponding dialkyl sulfite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using Na2SO3/SOCl2 in moderate to good isolated yields.  相似文献   

14.
PVP-PdCl2-CuCl2/SiO2-PEG600催化芳氯化物水相脱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负载双金属催化剂催化芳香氯化物脱氯已有报道[1~3];利用双金属的协同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催化剂的脱氯活性和选择性[4]. 但是,这些研究多是在有机相中进行的,催化剂在水相中则会降低甚至失去活性,且难以回收和重复利用. 然而,难溶于水的有毒芳香氯化物,常存在于工业或生活排放的废水中. 由于治理环境的需要,研究芳香氯化物催化水相脱氯,则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本文把起相转移作用的聚乙二醇(PEG)键合到硅胶上作为固相载体,制成双负载双金属水相脱氯催化剂PVP-PdCl2-CuCl2/SiO2-PEG600,成功地用于难溶于水的芳香氯化物的水相脱氯. 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催化剂对于芳香氯化物有良好的催化脱氯性能,使用中便于分离并能重复利用. 同时,用IR,TEM和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中各组分在催化脱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四元体系LaCl3-ZnCl2-HCl(7%)-H2O(25℃)的稳定平衡的溶度数据,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该体系是由5个固相区LaCl3·7H2O(原始盐)、3LaCl3·2ZnCl2·25H2O、LaCl3·2ZnCl2·11H2O、2LaCl3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无机盐液体矿床资源主要有海水、井卤、盐湖卤水和油田卤水.其中盐湖数量多、种类齐全,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新疆广大地区~([1]).盐湖中的卤水资源,现已大量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SPAN-OP复合乳化剂和K_2S_2O_8-Na_2SO_3氧化还原引发剂,进行(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共聚合。测得单体的竞聚率r_(DM·MC)=1.11±0.16,r_(AM)=0.53±0.08。在单体总浓度为20—40%(wt),引发剂浓度为0.01—0.05%,乳化剂浓度为10—18%,聚合温度为299K的条件下,得到共聚反应动力学方程:R_p=k[M]~(1.07)[I]~(0.52)[E]~(0.90),文中对上述结果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微型拉曼电解池现场研究硫酰氯的电化学还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硫酰氯作为液体阴极活性材料,具有比能量高、毒性低和可循环性等显著优点。由于其放电性能受炭电极材料和结构的影响,过去的一些研究主要在于探讨适宜的炭电极材料和制备技术。我们研究了硫酰氯大功率放电特性,充放电性能,认为在了解硫酰氯电化学还原的基础上,寻求合适的催化方式以发挥该体系的固有优势,可以使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新型大功率锂电池体系。硫酰氯还原过程中涉及到多种硫氧卤素互化物,弄清这些产物的性质和生成条件是理解  相似文献   

19.
解决由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回收利用CO2是最理想的解决办法.随着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消耗殆尽又将引发世界范围内的碳源危机,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CO2作为碳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CO2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必须经催化活化后才能被利用.在CO2的催化活化及合成化学领域中人们已开展了一些工作,如以CO2为原料合成了甲酸、水杨酸、甲醇、尿素和聚碳酸酯等[1].  相似文献   

20.
PVC热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PVC作为城市固体废弃物中的重要组分,国内外学者已对它的热解或燃烧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一些研究。Danforth和Takeuchi根据链式理论研究了PVC在220-240℃的热解动力学^[1],Troiskii和Troiskaya提出了用来描述PVC分解初始阶段(转化率约10%以内)HCl析出的数学模型^[2];Wu等分别研究了PVC在高转化率(>60%)时及在127℃-427℃范围内的热解动力学^[3,4];上述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确定的转化范围,而国内近年才开始对PVC的热解或燃烧动力学进行研究,一般都采用较简单的一次反应方程^[5]或常见的固体反应方程6[6]来求解动力学参数,为了能较好地拟合实验结果,计算中只能分段拟合,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断点,所以,对PVC热解动力学的研究还缺乏完整性或连续性,不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