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中后期油田原油的采收率,采用聚丙烯酰胺和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PAC构建了一种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以油水界面张力性能、黏度、老化稳定性、乳化能力、洗油率等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并优化NPAC活性剂复合体系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试验条件,为油田回注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研究表明:聚丙烯酰胺和NPAC二元复合体系综合性能优异,原油洗油率达到32. 4%,乳化指数为2. 1。该研究对指导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对提高油田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梳形抗盐聚合物在聚合物驱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次采油技术已成为我国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措施之一。研制新型高效驱油用聚合物是降低成本,提高采油量的关键。目前国内外研制的新型高效驱油用聚合物主要为两性聚合物、耐温耐盐单体共聚物、疏水缔合聚合物、复合(或多元组合)型聚合物、共混聚合物和梳形聚合物等。  相似文献   

3.
磁场对烷,醇类表面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永磁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工业和农业等领域。近几年,磁化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多数集中在水的增注、防蜡和降粘,其目的在于提高原油的采收率。磁处理后为什么会改变水的注射特性和防蜡,降粘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对上述增注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戊烷、己烷、庚烷是原油的标型化合物,实验室常以这些化合物进行驱油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纳米流体的界面效应、小尺度特征,在提高采收率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但其驱油机理尚待进一步明确.为了进一步研究纳米流体的驱油机理和驱油效率,采用硅基纳米球与表面活性剂耦合的方式研发高活性纳米流体,借助静态宏-介-微观实验和岩心物理模拟,阐明高活性纳米流体形成乳状液的流度控制和介观驱油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高活性纳米流体...  相似文献   

5.
采油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采油可提高原油采收率,我国油藏及储集层类型多,原油性质变化大,微生物驱油机理研究非常重要[1,2]。本文对大港油田官69断块分离筛选的以烃类为唯一碳源的采油微生物菌组B05,通过室内试验,对其代谢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BO5能不同程度地对原油进行降解,并代谢产生有机酸、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气等主要产物,它们通过与原油/岩石/水界面的相互作用,改善地下原油的流动性质,提高原油采收率。1 实验部分1 1 实验材料及仪器菌组筛选自大港油田官69断块(菌号B05),芽孢杆菌属(Bacillus),革兰氏染色G+,嗜热、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73…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原油勘探程度加深,开采难度加大,三次采油技术将成为充分开采利用石油的一个重要技术。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1]等,其中属于化学驱范畴的聚合物驱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目前,聚合物驱所采用的聚合物产品主要为聚丙烯酰胺(简称PAM)。通常认为丙烯酰胺类聚合物起到了调解注入水的流变性、增加驱动液黏度、改善水驱波及效率等重要作用[2]。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驱油用石油磺酸盐、重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及磺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四种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这四种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阐述了油水乳化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初步分析了影响表面活性剂乳化能力的因素,强调了从分子结构的角度研究表面活性剂性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油田以砂岩油藏为主,平均采收率仅28.9%,多数油藏接近水驱废弃期,近废弃油藏中仍有大量残余原油不能采出.在表面含有巯基的纳米SiO_2表面嫁接聚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大分子链,合成表面接枝有大量聚合物链的纳米SiO_2,并通过TEM、IR、TG、模拟岩心驱替试验装置表征测试其结构、形貌和驱油性能.结果表明:接枝后的纳米SiO_2在15 nm左右,表面有聚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大分子链存在,浓度1.0 g/L时,表现出明显的驱油性能.  相似文献   

9.
由于独特的光、电、磁以及催化性质,功能性纳米材料的研究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并在不同领域展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利用纳米材料构建功能性电极界面、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并发展新颖的电化学纳米器件引起了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篇综述中,主要介绍作者研究小组在以功能性纳米材料构建新颖的电化学界面的最新进展,集中关注其在电化学传感器、燃料电池以及光谱电化学中的应用. 这些纳米材料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电子转移、提高了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以及燃料电池的催化效率. 作者也通过合成一些光谱匹配的荧光以及电致变色纳米材料构建新颖的荧光光谱电化学器件,同时在材料的合成组装、多重刺激响应体系以及多功能化进行探索. 最后,作者对这类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器件的发展和应用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0.
油气混相过程的界面传质特性对气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吉林某油田的实际油组分,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气驱油过程,分析了不同气体和驱替压力下油气两相的状态变化以及界面特性,获得不同驱替气体的最小混相压力(MMP)。结果表明,随着驱替气体压力的升高,气相的密度逐渐增大,油相膨胀密度降低,气相与油相的混合程度增强,油气两相界面厚度增加,界面张力随之减小。同时发现,驱替相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在同等气体压力下,油气界面更厚,油气混合程度更高。纯CO2驱油得到的MMP远远小于纯N2驱油,当这两种气体摩尔比为1 : 1混合时MMP介于两种纯气体之间,说明要达到同样的驱油效果二氧化碳需要的压力更小。最后,本文从分子微观作用力角度解释了驱替气体不同时影响油气混相程度的机制,通过分子平均作用势曲线发现油相分子对CO2的吸引力要大于N2分子,因此CO2分子更容易与油相混合,驱替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