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3 000~2 800cm~(-1)范围内,分别测定聚丙烯C-H伸缩振动(νC-H)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四阶导数红外光谱来确定聚丙烯的分子结构。试验发现聚丙烯νC-H主要包括甲基碳氢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3)、甲基碳氢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3)、亚甲基碳氢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2)、亚甲基碳氢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2)和次甲基碳氢伸缩振动模式(νCH)。进一步采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了温度对聚丙烯νC-H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聚丙烯分子中νC-H红外吸收强度变化快慢顺序为2875cm~(-1)(ν_sCH_3),2 890cm~(-1)(νCH),2 932cm~(-1)(νasCH_2),2 975cm~(-1)(νasCH_3),2 855cm~(-1)(ν_sCH_2)。  相似文献   

2.
采用傅里叶变换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在500~400cm~(-1)范围内研究了单质硫S-S键伸缩振动红外吸收模式(νS-S)的一维漫反射红外光谱、二阶导数漫反射红外光谱、四阶导数漫反射红外光谱和去卷积漫反射红外光谱,并针对单质硫νS-S,进一步开展了相关二维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单质硫νS-S的红外吸收频率主要包括464,466,468,474cm~(-1),而其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顺序为464cm~(-1)474cm~(-1)468cm~(-1)466cm~(-1)。  相似文献   

3.
变温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硬脂酸C-H伸缩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温度对于硬脂酸C-H伸缩振动、分子脂肪链构象改变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运用变温红外技术在293~393K范围内,分别测定了硬脂酸C-H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四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去卷积红外光谱。结果表明:1在293~333K范围内,一维红外光谱中2 965,2 870cm-1附近的弱吸收谱带分别归属于甲基的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CH3)和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s(-CH3),相应的导数光谱及去卷积红外光谱能提高一维红外谱的分辨率;2在293~333K范围内,硬脂酸脂肪链处于全反式构象,在348~353K范围内,硬脂酸分子脂肪链构象由全反式构象向无序构象转变;3随着测量温度的升高,硬脂酸分子间的作用力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4.
应用变温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红外光谱法对聚酰胺-66在303~393K范围内的晶区和非晶区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研究。变温一维红外光谱和变温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的试验结果表明,聚酰胺-66的晶区结构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而非晶区结构相对稳定。非晶区结构的热稳定性在二维红外光谱试验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从聚酰胺-66的分子结构观察,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晶区结构(主要对应O=C-NH-)最先改变,而非晶区结构(主要对应-C-C-)则较为稳定。非晶区的异步二维红外光谱试验结果表明,其晶区结构的吸收波数为1 141cm-1(νamorphous-1)和1 138cm-1(νamorphous-2);而非晶区结构的吸收波数为939cm-1(νcrystal-1)和931cm-1(νcrystal-2)。对聚酰胺-66的非晶区结构和晶区结构还同时进行同步二维红外光谱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两者的红外吸收峰的变化快慢顺序为931cm-1(νcrystal-2)1 141cm-1(νamorphous-1)939cm-1(νcrystal-1)1 138cm-1(νamorphous-2)。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维红外光谱法分析纤维素。在293~393K范围内,分别测定脱脂棉纤维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去卷积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脱脂棉纤维中的α-纤维素在559cm-1有一个的红外特征吸收峰,β-纤维素在893,1 206,1 235cm-1处有红外特征吸收峰;随测定温度的升高,559cm-1处红外吸收强度降低,893,1 206,1 235cm-1处红外吸收强度增加。进一步采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温度对于脱脂棉纤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测定温度的升高,脱脂棉纤维红外特征吸收峰强度增加的顺序为893cm-11 235cm-11 206cm-1559cm-1。  相似文献   

6.
用红外光谱(IR)研究了Hβ沸石和稀土(La、Ce、Nd)氧化物改性的Hβ沸石,同时测定了苯-异丙醇烷基化反应后的Hβ沸石和La-Hβ沸石的红外光谱。考察了吸附吡啶后不同温度脱附时1545cm~(-1)吸收峰(Bronsted酸)和1454cm~(-1)吸收峰(Lewis酸)强度的变化。实验发现,在波数为3615cm~(-1)和3740cm~(-1)处有两个表示OH基振动的谱峰,前者与Bronsted酸相对应,酸性较强。稀土氧化物改性降低了B酸量,增加了L酸量,而且在波数为1603cm~(-1)和1445cm~(-1)处出现两个新的吸收峰。本文讨论了苯-异丙醇烷基化反应活性、稳定性与沸石表面酸性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比较两对芳基糖苷端差异构体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证实了前人所归属的α和β糖苷键的特征吸收。并在1350cm~(-1)—1370cm~(-1)和1000cm~(-1)—1100cm~(-1)区域内,找到了α和β糖苷健的特征吸收,为用红外光谱分辨芳基糖苷端差异构体提供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α-取代苯并噻吩乙炔及乙烯基为配体,与不同辅助配体键合的金属钌为氧化还原活性端基,分别合成并表征了α-取代苯并噻吩钌乙炔及钌乙烯配合物1和2,两个配合物均经X射线单晶衍射的确证。电化学性质表明配合物1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金属氧化态相对于2比较稳定。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分别形成1~+和2~+后,与金属相连的ν(C≡C)和ν(C≡O)伸缩振动吸收均发生变化,其中ν(C≡C)变化较大,可能由于形成了Ru=C=C结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发现电解后,中性分子1和2在紫外区域的强吸收峰均逐渐降低,1~+分别在可见及近红外580 nm,698 nm及874 nm处出现较弱的3个吸收峰,3个吸收峰可能归属于LMCT吸收。2~+在296 nm处出现1个很弱的吸收峰,这不同于配合物1~+,可能源于2~+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了酵母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酵母酰胺Ⅲ带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及去卷积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随着测量温度的升高,酵母中的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红外吸收强度降低;而β-转角结构、无规卷曲结构和β-折叠结构红外吸收强度均有所增加。还研究了酵母酰胺Ⅲ带的二维红外光谱,以确定酵母中蛋白质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次序,进一步证明了酵母蛋白质的β-折叠结构的热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拉曼光谱对氯化铜溶液第一溶剂化层中的微团簇进行了研究。采用B3LYP方法对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团簇构型进行优化,从动力学和热力学方面分析得出溶液中团簇结构信息。理论拉曼光谱在100~500 cm~(-1)主要为Cu—O的伸缩振动峰,3400~4000 cm~(-1)范围内为O—H的对称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实验光谱在200~340 cm~(-1)出现明显新峰,位于2500~4000 cm-1的O—H伸缩振动峰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峰的强度逐渐减小,峰形有明显变化。实验光谱和理论光谱验证和比对,表明溶液的实验光谱中产生的新峰为Cu—O振动,CuCl_2水溶液中产生短程离子相互作用及溶剂化现象,且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溶剂化数目减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铜电极上CN~-和SCN~-的电化学行为。对于0.5mol~(-1)L~(-1)NaCN+0.5 mol L~(-1)NaF/Cu体系, 电极电势在-1.60至0.30 V(相对SCE)范围内, 2030—2230 cm~(-1)范围内可得到三个吸收峰, 位置分别为2076, 2094和2170 cm~(-1)。2076和2170 cm~(-1)峰分别对应于溶液中CN~-和表面沉积难溶化合物CuCN。2094 cm~(-1)峰是吸附态CN~-和溶液中配合物Cu(CN)_3~2二物种的红外吸收叠加。对于0.5 molL~(-1)NaSCN+0.5 molL~(-1)NaF/Cu体系, 在上述电势范围内可得到2060, 2177和2170 cm~(-1)三个红外吸收峰, 分别对应于溶液中的SCN~-, 吸附态的SCN~-和表面难溶化合物CuNCS。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丝光沸石在1300~300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与其结晶骨架结构之间的关系,观察了650~500cm~(-1)区的吸收峰位置及强度与试样结构硅铝比及结晶度之间的连系,并将它们与试样在某些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联系起来,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在交叉分子束装置中氟原子和二溴甲烷反应生成的CBr_2的气相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的首次实验结果,位于585—664nm范围内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由22个峰组成,被指定为CBr_2的A(V′_1~V′_20)←X(000)(V′_1=0,1;V′_2=0—12)跃迁。从光谱导出ν_(00)=14885cm~(-1),上态振动光谱常数ν′_1=460,ν′_2=189cm~(-1),x′_(12)=3.10,x′_(22)=-0.27cm~(-1)。本实验结果与CBr_2的低温固相光谱进行比较,发现固相光谱较气相光谱明显蓝移,确认了CBr_2是:F+CH_2Br_2过程的两步反应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H(Mg,Co)AlPO4—5杂原子分子筛的酸性质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外光谱和程序升温脱附法研究了H(Mg,Co)AlPO_4-5分子筛的酸性,样品红外谱图中的3820和3680cm~(-1)谱峰分别归属于v_(Al—OH)和v_(p—OH),而3660~3568cm~(-1)谱峰则分别归属于HMgAlPO_4-5和HCoAlPO_4-5分子筛的M(OH)P(M=Mg,Co)基团的振动,酸强度顺序为:Co(OH)P>Mg(OH)P>P(OH)>Al(OH),吡啶吸附的红外光谱揭示,H(Mg,Co)AlPO_4-5分子筛具有较高酸强度的B酸和L酸中心。NH_3-TPD表明分子筛的酸强度顺序为H(Co)AlPO_4-5>H(Mg)AlPO_4-5>>AlPO_4-5。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某些芳香族羟肟与过渡金属铜、镍、钴和铁的配合物的制备及它们的红外光谱研究. 配合物C=N的伸缩频率随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增大而提高,但无定量关系.在水杨醛肟与铜、镍、钴和铁的配合物中,ν_c=N值随金属原子电离势的降低而下降,且具线性关系. 配合物OH键的伸缩频率与形成配合物的构型有关.钻(Ⅱ)及铁(Ⅱ)的配合物是顺式构型,具有六元环的氢键桥,OH键的红外吸收为一宽而平坦的谱峰.铜(Ⅱ)及镍(Ⅱ)的配合物是反式构型,具有五元环的氢键桥,红外吸收较明显.ν_(OE)与配合物取代基的极性有关. 确定了配合物中M-O、M-N键的红外特征频率.测得了2-羟基-5-辛基二苯甲酮肟及2-羟基-4-仲辛氧基二苯甲酮肟与~(63)Cu及~(65)Cu的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同位素位移.  相似文献   

16.
获取了覆盖N-甲基吡咯-2-甲醛(NMPCA)A-带和B-带电子吸收共7个激发波长的共振拉曼光谱,并结合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的A-带和B-带电子激发和Franck-Condon区域结构动力学.TD-B3LYP/6-311++G(d,p)计算表明:A-带和B-带电子吸收的跃迁主体为π→π*.共振拉曼光谱可以指认为,11-13振动模式(A-带激发)或者7-11振动模式(B-带激发)的基频、倍频和组合频,其中C=O伸缩振动(ν7)、环的变形振动+N1-C6伸缩振动(ν17)、环的变形振动(ν21)和C6-N1-C2/C2-C3-C4不对称伸缩振动(ν14)占据了绝大部分.这表明NMPCA的Sπ激发态结构动力学主要沿C=O伸缩振动、环的变形振动和环上N1-C6伸缩振动等反应坐标展开.在同一溶剂的共振拉曼光谱中随激发波长由长变短,ν7与ν14的强度比呈现出由强变弱再变强的现象,这种变化规律被认为与Franck-Condon区域Sn/Sπ态混合或势能面交叉有关.溶剂对Sn/Sπ态混合或势能面交叉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非分散红外分析法测定废水中的含油量,已报导于文献,该法系以油类物质中的甲基、亚甲基和次甲基的C—H伸缩振动在波数2800—3000cm~(-1)范围内的红外吸收为基础,我国已将其列为废水中石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了用傅里叶交换红外光声光谱法测定组合浆料中变性聚乙烯醇和淀粉醋酸酯混合比的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变性聚乙烯醇和淀粉醋酸酯的红外光声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具有相同图谱。观察了干涉仪动镜扫描速度,扫描次数及试样用量对红外光声光谱信号强度的影响。以变性聚乙烯醇的C=O伸缩振动1570cm~(-1)作为定量分析依据。变性聚乙烯醇含量与1600~1516cm~(-1)范围内的积分强度值成线性关系。用红外光声光谱法测定混合试样中变性聚乙烯醇含量与真实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加热温度低于580℃时,V_2O_5/TiO_2催化剂体系内的V_2O_5在TiO_2表面上分散,此时虽有部分V_2O_5碎片渗入TiO_2表层,但还未形成固溶体。在此阶段,随温度的提高,无定形的V=O键伸缩振动(980cm~(-1))先是生成,后逐步消失;V—O—V键的伸缩振动(862cm~(-1))显著减弱,并紫移到885cm~(-1);新出现了1400cm~(-1)吸收峰,它是V_2O_5一级结构及其集合体的表征。同时,在TiO_2的宽频区出现了740,670和594cm(-1)三个吸收峰,这可能是Ti~(4+)d轨道在VO_4影响下能级分裂的结果。580℃到677℃,形成等一类固溶体,上述1400cm~(-1)吸收峰消失,740,670和594cm~(-1)三峰也逐步合一,这是固溶体中V-O-Ti键振动的象征。>677℃,第二类固溶体(V_xTi_(1-x)O_2)出现,其红外光谱同第一类固溶体,但TG有失重。  相似文献   

20.
CF_3I分子的转动常数很小, 其振动谱带的转动结构在一般分辨率的光谱中不能分辨。我们用分辨率达2×10~(-3) cm~(-1)的红外二极管激光光谱的方法观察到了ν_4带的近十个Q支, 和上千条~PP, ~RR线, 以及ν_4+ν_6←ν_6和ν4+ν_3←ν_3两个热带跃迁, 并归属了其中的一些谱线, 研究了ν_4带中可能存在的振转相互作用, 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 得到了有关的分子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