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磷脂核苷缀合物甘油结构修饰新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环甘油磷脂核苷缀合物的亲核开环,为甘油结构修饰提供了一条简便有效的新路线.三乙胺对环甘油磷脂核苷缀合物的亲核开环,在室温下就能进行,合成了一类结构新型的以卵磷脂类似物作载体的核苷前药.  相似文献   

2.
抗癌核苷类似物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吴耀文  蒋宇扬  付华  杨杰  赵玉芬 《有机化学》2003,23(10):1091-1098
综述了近年来核苷类抗癌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具有抗癌活性的核 苷类似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物代谢机理、各种核苷类似物抗癌剂的分类、次黄嘌呤核 苷酸脱氢酶(IMPDH)抑制剂以及核苷氨基磷酸酯前药的结构与抗癌活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维NOE差谱技术确定了2′-对甲苯磺酰基-腺嘌呤核苷3′,5′-环甲基和环正丁基膦酸类似物磷原子的绝对构型。二维(J,δ)分解谱分析表明,它们的膦酸环的构象为椅式和扭船式并存,以椅式为主,扭船式构象的分数随溶剂极性的增加或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它们的碱性水解开环产物以磷原子连在5′-OH为主。  相似文献   

4.
在碱性条件下, 抗病毒核苷衍生物3’-叠氮-3’-脱氧胸苷(AZT)-5’-氢亚膦酸二酯与芳香醛加成反应得到4个3’-叠氮-3’-脱氧胸苷-α-羟基膦酸酯类衍生物, 通过31P NMR, 1H NMR, ESI-MS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5.
环酯单体在不同引发/催化体系作用下的开环聚合是制备可生物降解脂肪族聚酯的主要方法.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环酯单体开环聚合的无金属引发/催化体系,主要涉及水、醇、胺、羧酸等引发剂及质子酸、膦类、氮杂环类化合物等催化剂体系.  相似文献   

6.
刘继延  张黎明 《化学进展》2007,19(2):350-355
环酯单体在不同引发/催化体系作用下的开环聚合是制备可生物降解脂肪族聚酯的主要方法.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环酯单体开环聚合的无金属引发/催化体系,主要涉及水、醇、胺、羧酸等引发剂及质子酸、膦类、氮杂环类化合物等催化剂体系.  相似文献   

7.
李华  许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16(10):1523-1526
计算了43种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膦酸型显色剂的Am拓扑指数,并将其与结构选择性因子相结合,用于偶氮类显色剂结构与铈显色反应对比度的相关性研究,讨论了显色剂结构对拓扑指数有译比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斑蝥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研究成为热点,活性实验显示该类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癌效果,然而斑蝥素对泌尿系统有较大毒副作用。对其进行恰当的结构修饰,通过改良其溶解性能和生物利用度,从而增强其生物活性、或减低其毒性,使其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就斑蝥素类衍生物的结构改造及其抗肿瘤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以后寻找具有开发前景的新型斑蝥素衍生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O-羧基酐(OCA)是α-羟基酸与三光气的缩合产物, 其侧基结构丰富, 可开环聚合生成结构多样的聚α-羟基酸, 弥补了聚乳酸结构和性能单一的缺陷. 在OCA开环聚合过程中, 手性α-H容易发生外消旋化, 导致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下降. 本文发现了一种结构简单的高性能有机催化剂—4-甲氧基吡啶, 其可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催化OCA的活性开环聚合, 有效抑制酯交换和手性α-H的外消旋化副反应, 合成出高立构规整度的窄分布聚α-羟基酸. 进一步研究发现, 虽然在甲苯和四氢呋喃等常见溶剂中, OCA的开环聚合遵循一级动力学, 但在环氧烷烃溶剂中, OCA开环聚合遵循零级动力学, 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作为新型高效有机碱催化剂, 4-甲氧基吡啶在多嵌段可降解聚酯高效合成和聚酯生物医药载体制备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环酯单体在不同引发/催化体系作用下的开环聚合是制备可生物降解脂肪族聚酯的主要方法。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环酯单体开环聚合的无金属引发/催化体系,主要涉及水、醇、胺、羧酸等引发剂及质子酸、膦类、氮杂环类化合物等催化剂体系。  相似文献   

11.
L-核苷类抗HIV、HBV活性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病毒新试剂的不断涌现,为HIV、HBV感染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在抗病毒试剂中,核苷类化合物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阐述了核苷类化合物抗病毒的作用机理,介绍了L型核苷的发展历史及一些新型具有抗HIV、HBV生物活性的L型核苷类化合物的分类.同时,通过对一些新型具有抗HIV、HBV生物活性的核苷类化合物如BCH、FTC、OddC、d4A、Fd4C等,D型和L型不同对映异构体抗病毒活性及生物毒性的对比发现,L型异构体比其相应的D型异构体具有抗病毒活性更高、生物毒性更低的特点.药物化学家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进一步开展了新型L型核苷类化合物设计、合成的相关研究,以便筛选出更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试剂.  相似文献   

12.
正纳米载药系统以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已广泛应用于小分子药物转运,并已有相关的临床实例报道[1~6].壳聚糖(CS)因其所特有的无生物毒性、易生物降解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7~16].由于传统方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颗粒粒径高达数百纳米,使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更广泛应用.我们在前期工作中发现:一种无残留合成方法可以制备粒径在50~80 nm的小尺寸低聚壳聚  相似文献   

13.
涂永元  徐先祥  邱飞 《有机化学》2012,32(5):852-859
近年来,天然产物姜黄素因其显著的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姜黄素水溶性差、化学结构不稳定、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用小分子或大分子载体对姜黄素的酚羟基进行修饰制备得到的姜黄素前药能较好地解决姜黄素上述的缺点,也是改善姜黄素成药性的有效策略.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姜黄素前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甲氟膦酸异丙酯(GB)、甲氟膦酸特己酯(GD)、S-(2-二异丙基氨乙基)甲基硫赶膦酸乙酯(VX)等有机膦酸酯类化合物是毒性大、作用快的致死性化学战剂,而且会严重污染环境(水、泥土、粮食等),对人类和牲畜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由于该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易降解,因此对原型化合物及其降解产物的分析鉴定是确定是否被该类化合物污染的最重要指证.本文建立了水中GB等3个原型化合物和其相对应的降解产物甲基异丙氧基膦酸(IMPA)、甲基特乙氧基膦酸(PMPA)、甲基乙氧基膦酸(EMPA)以及它们的二级降解产物甲基磷酸(MPA)的分析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首先通过九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L-苏糖嘧啶核苷膦酸酯.用二乙胺基三氟化硫(DAST)处理L-苏糖嘧啶核苷膦酸酯,分别以中高收率得到相应的2,2’-缩水-1-(L-苏糖)尿嘧啶核苷膦酸酯类似物.对所得到的L-苏糖嘧啶核苷膦酸酯和2,2’-缩水-L-苏糖嘧啶膦酸核苷进行了初步的生物学评价,未发现任何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六氯环三聚磷腈为原料通过真空热开环聚合制得线型聚二氯磷腈(PDCP),再通过对PDCP进行亲核取代合成制备了新的聚膦腈类高分子--聚[(四氟丙氧基)2-x(三氟乙氧基).]膦腈,聚合物经过四氢呋喃-苯反复溶解-沉淀得到纯化产物.通过31P-NMR、1H-NMR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DSC法测定其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7.
纳米雄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矿物中药雄黄临床应用历史悠久,近些年来更是引起广泛关注。然而也存在雄黄的潜在毒性较大, 雄黄的难溶性使其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采用纳米技术制成纳米雄黄,可以提高难溶性雄黄的生物利用度和降低毒副作用;与普通雄黄比较,纳米雄黄的药代动力学也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在文献总结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对纳米雄黄的制备方法及表征、纳米雄黄药代动力学、纳米雄黄抗肿瘤作用、纳米雄黄的活性物种及纳米雄黄中药复方制剂等方面作了综述,并对纳米雄黄的进一步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苯膦酸锆及其混合配体形式的苯膦酸.磷酸锆和苯膦酸-亚磷酸锆,并通过层间苯环磺化制备了不同组成的磺化苯膦酸-磷酸锆(SZrPP-n).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X射线衍射、热重、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样品磺化前后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SZrPP-n对甲醛羰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苯膦酸.磷酸锆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改变合成条件可以得到层间距不同的晶体.磺化后,SZrPP-n样品层间距增大,具有丰富的酸性位,热稳定性可以达到200℃以上.SZrPP-n对甲醛羰基化制乙醇酸甲酯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磷酰胺酯前药策略和Pro Tide技术在抗病毒和癌症药物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和进展,对核苷磷酰胺酯前药的合成、立体选择性构建手性核苷磷酰胺酯前药合成方法的最新突破以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做了述评,指出Pro Tide技术对新药设计与结构修饰改造,包括挖掘老药新用等方面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磷酸酯类前药与原药相比,不仅能够提高药物靶向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毒副作用,还能掩蔽药物不适气味、提高水溶性从而改善给药途径。含羟基药物的磷酸酯化是该类药物前药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根据中心磷原子的价态和化合物结构进行分类,综述了各种P(Ⅴ)四配位分子、P(Ⅲ)三配位分子和H-亚磷酸酯类化合物作为磷酸酯化试剂在磷酸酯类前药合成方法中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这些磷酸酯类药物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各类磷酸酯化试剂的优势与局限,并结合连续流反应技术应用案例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