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油酸性组分分离精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生物油因水分含量高和呈酸性未能作为高品位能源直接规模化应用。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将生物油水分与酸性组分作为整体对象进行分离,既得到生物油酸性组分富集馏分,又获得了水分含量低、酸性较弱与热值较高的精制生物油Ⅰ(蒸馏重质馏分)与精制生物油Ⅱ(常温冷凝馏分)。同时,具体考察了精制前后生物油的pH值、热值和水分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生物油的水分与酸性组分得到有效分离,精制生物油Ⅰ和Ⅱ的低级羧酸含量从原始生物油的18.85%分别降低至0.96%和2.2%  相似文献   

2.
美国瓦里安公司与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合作研制出最新的生物固体核磁共振探头[Bio-MAS(TM)],该探头主要应用于固态蛋白或其它固态生物分子的结构鉴定。Bio—MAS(TM)采用了卷形线圈设计技术,从而使得Bio—MAS(TM)的发热量较之常规探头降低了3倍。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曦  韩志群  孔繁华  胡徐腾 《化学进展》2007,19(7):1091-1097
本文概述了生物质能源的特征以及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简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思路、部署及工作进展.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质能源发展策略重点放在发展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本文结合公司生物质能源长期发展战略以及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分别从生物柴油、燃料乙醇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所面临的生物质能源化工关键技术的需求,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生物质能源的特征以及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简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思路、部署及工作进展.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质能源发展策略重点放在发展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本文结合公司生物质能源长期发展战略以及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分别从生物柴油、燃料乙醇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所面临的生物质能源化工关键技术的需求,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微藻生物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及应用前景,但仍面临很多产业化瓶颈.本文分析了微藻生物能源技术的潜力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制约微藻生物能源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为规模养殖,如何提高微藻生长效率、降低能耗、提高规模生产的可靠性仍是面临的艰巨任务.本文介绍了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减排与微藻生物能源技术的集成及技术思路,构建了减排工业废气与生产微藻生物能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此外,还介绍了中国石化在利用温室气体发展微藻生物能源技术方面的实践,围绕能源微藻选育技术、光生物反应器技术、微藻生物质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6.
邱轩  石良 《化学学报》2017,75(6):583-593
含铁矿物常见于土壤中和地表下.在那里,它们以多种形式支撑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如作为微生物厌氧呼吸的电子受体、微生物自养生长的电子供体和能量来源、微生物细胞之间的电子导体和电子储存介质.微生物细胞膜套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其既不具有矿物渗透性,也不具备导电性.因此,微生物需要进化出特定的机制同胞外矿物交换电子(即胞外电子传导).微生物胞外电子传导与常见的,用于有氧呼吸的微生物细胞电子传递链有着诸多本质区别.本文中,我们概述了微生物与胞外含铁矿物之间电子传导的分子机理,以及相关的微生物在生物修复污染物、生产新型纳米材料、生物采矿和生物能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乙醇脱氢酶(ADH)和胆红素氧化酶(BOD)为生物催化剂,以碳纳米管为电极材料,构筑了全酶型乙醇/氧气生物燃料电池. 将乙醇脱氢酶负载于单壁碳纳米管(SWCNT)上,采用亚甲基绿(MG)为NADH的电化学催化剂,实现乙醇的生物电化学催化氧化,制备了生物燃料电池ADH/MG/SWCNT/GC的电极(阳极). 同时,将胆红素氧化酶固定于单壁碳纳米管上,通过其直接电子转移,实现了氧气的生物电化学催化还原,制得生物燃料电池的BOD/SWCNT/GC阴极. 据此构筑了全酶型的无膜生物燃料电池,在空气饱和40 mmol·L-1乙醇磷酸缓冲溶液中该电池开路电压为0.53 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11 μW·cm-2. 以商品化伏特酒作为燃料,该生物燃料电池最大输出功率为3.7 μW·cm-2.  相似文献   

8.
氢能──理想的新能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维 《化学教育》1995,16(7):5-8
1.能源及分类能源是指一切能量比较集中的含能体(如煤炭与天然气)和能量过程(如风与潮汐)。目前人类所利用的主要是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三大能源,不但燃烧产物带来严重环境污染及温室效应、破坏生态平衡,而且蕴藏量有限、有枯竭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化学分析计量》2010,(6):28-28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德国尤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ulich)生物与纳米系统研究所(Institute of Bio—and Nanosystems,IBN一2)超导与生物电子学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上海微系统所举行。上海微系统所所长王曦院士、尤利希研究中心生物纳米系统研究所所长AndreasOffenhaeusser教授为联合实验室揭牌。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超导应用专家及我国知名学者吴培亨院士等专家,以及上海微系统所相关人员参加了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0.
陈卫 《电化学》2015,21(6):503
可以预见,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能源和环境将是全球发展的两大主题. 其实,人类对能源的获取方式将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正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电化学能源是将化学能高效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能量转换方式,它历史悠久,但不断被改进和创新,尤其是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电化学能源转换和存储器件主要包括一次电池(如锌锰电池等)、二次电池(如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等. 电化学能源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相互补充、交叉利用将是未来清洁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