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红蛋白生物催化合成导电聚苯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血红蛋白在十二烷基磺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体系中生物催化合成水溶性导电聚苯胺/十二烷基磺酸复合物(PANI/SDS), 讨论了不同反应体系及溶液pH值对聚合反应产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反应具有明显的pH值依赖性, pH (1.0~4.0)是合成导电聚苯胺所必需的, 其最适pH值为3.0, 聚苯胺由导电的翠绿亚胺盐转变为本征态发生在pH 10.4. 用元素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FT-IR、循环伏安法、粘度测试、电导率测试、热重分析法等对PANI/SDS复合物表征, 结果表明该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可逆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十二苯磺酸(DBS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3种表面活性刘为软模板,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0℃冰水浴条件下制备导电聚吡咯。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考察其对聚吡咯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用FTIR、XRD、SEM等对聚吡咯材料进行表征。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和PPy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协同作用,添加表面活性剂能够直接调整聚吡咯分子的形貌;掺杂DBSA、SDS可合成球状结构聚吡咯,掺杂CTAB可合成棒状结构的聚吡咯,并且当”(PPy):n(CTAB)-5时,合成的聚吡咯导电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棒状聚苯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哲明  胡欣欣  包华 《合成化学》2013,21(5):605-607,618
首次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苯胺(1),其结构,形貌和热性能经IR,XRD,SEM和TG表征。于室温聚合反应2 h合成的12为棒状结构,直径在80nm~200 nm,导电率2.15 S·cm-1,热失重49%的温度在700℃。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3种基于不同电活性物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四苯硼、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四苯硼、十八烷基三甲基铵-四苯硼)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离子选择电极,并对其性能做了测定,结果显示该类电极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均有能斯特响应。以此类电极作为指示电极,四苯硼钠溶液作为滴定剂,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海明1622)进行了活性物含量的测定,与两相滴定法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邹红丽  李伟善 《电化学》2013,(6):590-594
利用水热法合成出单分散的球形纳米Fe3O4,探讨含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合成样品形貌和尺寸.测试表明Fe3O4纳米球呈现出优越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6.
4-十二烷基二亚乙基三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十二烷基二亚乙基三胺的合成史真,范乃丽,赵莉(西北大学化学系西安710069))(陕西教育学院化学系西安)关键词咪唑啉,十二烷基二亚乙基三胺,合成4-十二烷基二亚乙基三胺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在废水处理、医药卫生等方面有广泛用途,可以从废水中除去痕量...  相似文献   

7.
系列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玉海  董宏伟  冯玉军  陈志 《化学学报》2006,64(18):1925-1928
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二溴化-N,N'-二(二甲基烷基)乙二铵(12-2-m', m'=4, 8, 12, 16), 初步研究了其水溶液的表面活性和电导率性质. 结果表明, 此类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与所含疏水尾基的碳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孙军平  薛涛  曾舒  何力  宋玉萍  房春燕 《合成化学》2007,15(5):628-629,633
在氯乙酸钠存在下,二(N-十二烷基)-联苄胺经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二(N-十二烷基-N,N-二羧甲基铵基)-联苯二苄(1)。1的结构经IR确证。  相似文献   

9.
氧乙烯化十二醇醚丙撑磺酸钠合成及表面活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使用丙烷磺内酯合成了十二烷基氧丙撑磺酸钠、一氧乙烯化和二氧乙烯化十二醇醚丙撑磺酸钠,并用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研究了增加氧乙烯基团后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Krafft点及表面分子最小平均面积Amin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H3 BO3 与 β CD配合成大阴离子 ,与不同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不同 ,建立了快速分离检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毛细管电泳电导法。研究了H3 BO3 与 β CD的浓度 ,缓冲液的酸度和浓度对分离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溴化四丁基铵 (TBAB)、溴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铵 (DTA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10min内完全分离 ,峰形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TBAB 10 -3 ~ 10 -5mol/L ,DTAB1.0× 10 -3 ~ 5 .0× 10 -6mol/L ,CTMAB 1.0× 10 -3 ~ 5 .0× 10 -6mol/L。检测限分别为TBAB 7.5× 10 -6mol/L ,DTAB 1.7× 10 -6mol/L ,CTMAB 1.0× 10 -6mol/L。方法用于合成水样分析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N-十二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N-十四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和N-十六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等3个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研究了它们以及N-十六烷基-N,N,N-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系统在313.15 K时的双水相行为. 复配系统在两个非常狭窄的区域能形成双水相, 两相区近似以等摩尔线为中心对称分布, 随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碳链长度的增长, 富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双水相区向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摩尔比减小的方向稍有移动.  相似文献   

12.
化学修饰阳极氧化铝模板法合成小尺寸聚苯胺纳米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表面活性剂对阳极氧化铝(AAO)模板进行化学修饰,发展了模板合成法,从而得到更小尺寸的聚苯胺纳米管、线.在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脂肪酸(R18)修饰下,在14 nm孔径的AAO模板中合成7 nm的纳米线.对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比较后发现,通过改变修饰表面活性剂上烷基链长可以对所制备的聚合物纳米管、线的直径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透射电镜并结合电导率测定分别研究了水中卵清蛋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卵清蛋白可以增加SDS和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但对DTAB的临界胶束浓度没有影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使卵清蛋白构象完全伸展,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却不具备此种作用。表面活性剂单体与卵清蛋白的相互作用强于表面活性剂胶束与卵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冯泳兰  邝代治 《分析化学》1999,27(7):836-840
合成了新试剂1-(2-羟基-3,5-二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HDNPAPT),研究了该试剂在NaOH介质中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漠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溴化十二烷基二苄铰(DDMBAB)形成1:3的紫红色离子缔合物显色体系.测定了显色体系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max)、符合比尔定律的范围.探讨了微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MTAB、CPB和DDMBAB的测定方法,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抗衡离子为第一主族离子(Li+、Na+、K+、Rb+和Cs+)的十二烷基硫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气/液界面性质. 通过分析体系中各组分的密度分布曲线, 考察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在界面的聚集形态, 并利用径向分布函数分析了表面活性剂极性头基与抗衡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抗衡离子半径的增大, 不同体系的界面水层厚度依次增加, 表面活性剂极性头基与抗衡离子形成的Stern和扩散层厚度也相应增加. 但表面活性剂吸附层的抗衡离子缔合度以及体系表面张力却随抗衡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小. 研究表明抗衡离子的差异对十二烷基硫酸盐表面活性剂气/液界面性质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表面活性剂的电喷雾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质谱采集模式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适合正离子采集模式,准分子离子为其阳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适合负离子采集模式,准分子离子为其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如氧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胺,适合负离子采集模式,准分子离子为[M-H]^-;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壬基酚聚氧乙烯(12)醚,适合正离子采集模式,准分子离子为[M+Na]^-。  相似文献   

17.
新型双生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裘锋  陈烨璞 《合成化学》2005,13(3):280-281,i004
以三氯氧磷、二元醇和正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和水解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双生磷酸酯表面活性剂——丁撑双十二烷基二磷酸酯和己撑双十二烷基二磷酸酯,其结构经^1H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8.
以金刚烷胺为起始反应物,首先在过量甲酸存在下,与甲醛发生埃斯韦勒-克拉克甲基化反应合成了N,N-二甲基金刚烷叔胺,在此基础上通过N,N-二甲基金刚烷叔胺与氯乙酸钠、溴代正丁烷、溴代正辛烷、溴代十二烷、溴代十六烷等一系列季铵化试剂的季铵化反应,分别合成了N,N-二甲基金刚烷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及N-(1-金刚烷基)-N,N-二甲基正丁基溴化铵、N-(1-金刚烷基)-N,N-二甲基辛基溴化铵、N-(1-金刚烷基)-N,N-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N-(1-金刚烷基)-N,N-二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等金刚烷季铵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产率分别为75%,75%,61%,44%,54%.采用元素分析,IR,1H NMR等分析手段对5种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测试了各种金刚烷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三种不同烷基链长度的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DHDAB)、N-十四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THDAB)、N-十六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CHDAB)。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动态光散射法和等温滴定量热法对三种表面活性剂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荧光光谱研究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主要与BSA分子内的色氨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且表面活性剂烷基链越长,与BSA的相互作用就越强。B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是静态猝灭,紫外光谱实验同样验证了静态猝灭的存在。等温滴定量热法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与BSA主要发生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而放热。动态光散射结果表明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会使BSA结构被破坏。本文揭示了表面活性剂与BSA相互作用的机理,为表面活性剂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影响反相微乳液导电性能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 与正己烷、正己醇和水构成反相微乳液. 研究了水相H+浓度、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等对微乳液导电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增加水相H+浓度可大幅度提高反相微乳液的导电能力, 当H+浓度由1.0 mol•L-1增加到10 mol•L-1时, 微乳液的电导率可提高1~2个数量级. 当水相H+浓度为10 mol•L-1时, 微乳液的电导率随溶水量的增大而增大, 水油体积比为3:10时, 两种体系的电导率均达到3200 μS•cm-1. Triton X-100浓度对微乳液的电导率影响较大, 电导率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大;而CTAB浓度对微乳液电导率的影响较小, 电导率随其浓度增加略有减小;助表面活性剂正己醇使非离子型反相微乳液的电导率下降, 而使阳离子型反相微乳液的电导率先增大, 然后减小, 呈骆峰状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