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结合X线钼靶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价值。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乳腺肿块患者110例162个病灶,给予3.0T MRI及X线钼靶检查。经病理确诊为恶性病变101个;恶性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Ⅲ型和早期增强率≥60%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5),而分叶状比例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5);恶性病变X线钼靶表现:形态不规则、钙化、结构不对称和大导管征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MRI联合X线钼靶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灵敏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MRI诊断(P<0.05)。3.0T MRI检查结合X线钼靶诊断乳腺恶性肿瘤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超声在急性肠套叠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选取疑似急性肠套叠患儿120例,分析超声诊断急性肠套叠的价值,同时将急性肠套叠确诊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7),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对照组给予X线下空气灌肠,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显示,超声诊断急性肠套叠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5%、92.50%、96.67%、96.34%和97.37%;观察组复位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在急性肠套叠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探讨乳腺X线摄影(MG)及动态增强MRI(DCE-MRI)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评估建议组织学诊断的仅表现为微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经BI-RADS评估后建议组织学诊断的298个病变,仅表现为微钙化和MG评估BI-RADS 4类和5类,其中52例在MG检查后一周内行DCE-MRI检查。DCE-MRI将BI-RADS 1~3类归为阴性,BI-RADS 4~5类归为阳性,MG将BI-RADS 4A归为阴性,BI-RADS 4B、4C、5归为阳性,将两种影像学检查的BI-RADS评估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DCE-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阳性似然比均高于MG。DCE-MRI与MG联合诊断,其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DCE-MRI及MG检查。研究表明,MRI诊断效能较乳腺X线摄影高,两种影像学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可疑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避免不必要的活检。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胃间质瘤的临床价值。选取疑似胃间质瘤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比较胃间质瘤和非胃间质瘤间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差异。经术后病理学诊断,胃间质瘤63例,非胃间质瘤2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胃间质瘤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30%、84.00%、86.36%、93.22%和72.41%;胃间质瘤肿瘤直径、阻力指数、血流丰富比例和液化比例明显高于非胃间质瘤(P0.05);中危和高危胃间质瘤肿瘤直径和液化比例明显高于极低和低危胃间质瘤(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胃间质瘤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经阴道超声检查(TVS)和超声造影(CEUS)的鉴别诊断价值。选取确诊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08例,给予TVS和CEUS检查。经病理学检查,恶性病变60例,良性病变48例;CEUS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灵敏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TVS检查(P<0.05);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阻力指数(RI)、达峰时间(TTP)与峰值强度(Peak)有明显差异(P<0.05);Ⅲ~Ⅳ和Ⅰ~Ⅱ期RI、TTP和Peak有明显差异(P<0.05);RI、Peak和TTP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0.789和0.856,P<0.05。相比较TVS,CEUS鉴别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有较好的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与MRI应用于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盖州市中心医院接收的隐匿性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入院就诊,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MRI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89%、90.47%、100.00%,对照组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00%;研究组、对照组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特异性均为100%,无差异;研究组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准确率、敏感度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应用于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优于64层螺旋CT,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了X线平片、CT及MRI对四肢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效能。回顾性收集了2012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92例四肢原发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了各病理类型四肢骨肿瘤发病部位、影像学检查特征和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判断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显示,92例患者中原发性骨肿瘤发生在肱骨为9.78%(9/92),尺、桡骨为7.61%(7/92),手骨为5.43%(5/92),肩胛、锁骨为2.17%(2/92),股骨为38.04%(35/92),胫、腓骨为17.39%(16/92),足骨为5.43%(5/92),髋骨为14.13%(13/92);X线对骨质增生/硬化和骨膜反应成像较佳,分别占85.87%和57.61%;CT对骨质增生/硬化、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成像较佳,分别占92.39%、66.30%、85.87%;MRI对软组织肿块、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反应、骨髓水肿成像均较佳,分别占94.57%、82.61%、64.13%、22.83%。92例四肢骨肿瘤中,X线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4.57%,均低于CT、MRI诊断的灵敏度(依次为95.65%、97.83%),特异度82.14%,低于CT和MRI的89.29%,而MRI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最高,分别为97.83%、89.29%、95.83%。X线、C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0.855,均低于MRI的ROC曲线下面积0.942。本文发现X线片、CT、MRI对四肢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各有优势,尽管MRI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较高,但是将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定位定性诊断,避免出现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和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幼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东莞市中堂镇医院收治40例幼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最后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儿UCLA评分和ASA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差异显著P0.05。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于幼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促进术后康复,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分析X线平片和CT扫描对外伤性脊椎骨折部位的检出情况、骨折部位解剖学改变的显示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脊椎骨折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和CT扫描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参考,观察X线平片和CT扫描对外伤性脊椎骨折部位(前柱、中柱、后柱)的检出情况、骨折部位解剖学改变(小关节滑脱、骨碎片、椎体移位、椎管狭窄)的显示情况,以及对术后椎弓根未完全到达椎体的检出情况。结果显示,CT扫描对中柱骨折、后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对前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与X线平片比较无差异(P>0.05)。CT扫描对小关节滑脱、骨碎片、椎体移位、椎管狭窄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对术后椎弓根未完全到达椎体检出率为88.89%,高于X线平片的77.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对外伤性脊椎骨折部位检出率及骨折部位解剖学改变的显示均优于X线平片,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作为外伤性脊椎骨折的首选诊疗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重建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70例脊椎骨折患者,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分别实施X线检查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以手术结果为参照,对比两种诊断方式所得结果的差异。结果发现,X线检查骨折的部位诊断符合率、类型诊断符合率、合并椎管狭窄诊断符合率均低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相比较,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可知,对脊椎骨折进行临床诊断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准确揭示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且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水平均较高,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癫痫的早期诊断对预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脑电图在癫痫患者术前诊断和辅助手术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综合性探究。选择经临床确诊为额叶癫痫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术后分别通过头颅核磁共振和脑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经研究发现,脑电图与MRI检查相比,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术前定位与术中定位的一致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脑电图检查结果与MRI一致性较好;采用脑电图跟踪监测的手术治疗有效率为97.14%。综上所述,EEG在癫痫的早期诊断及辅助手术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可靠、便捷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常规超声在乳腺非肿块型疾病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68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常规超声、CEUS及两者联合的诊断价值。68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中良性28例,恶性40例;常规超声特征中,良恶性病灶在微钙化、病灶周围血流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中良恶性病灶在增强强度、均匀度、显影时间及穿支血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C定量参数中,良恶性病灶在TTP、PI、AUC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超声联合CEUS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疾病良恶性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96.43%、92.65%、97.30%、87.10%,高于单独使用常规超声或CEUS(P<0.05)。CEUS联合常规超声可显著提高乳腺非肿块型疾病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分析了二维超声(2DUS)联合超声造影(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在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81例(共93个病变),均行2DUS及CEUS检查。结果显示,2DUS检出恶性病变17个,良性病变48个,诊断准确度69.89%(65/93)、敏感度53.13%(17/32)、特异度78.69%(48/61),阳性预测值为56.67%(17/30),阴性预测值为76.19%(48/63)。恶性病变达峰时间早于良性病变(P<0.05),峰值强度、曲线上升支斜率、曲线下面积均高于良性病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DUS联合CEUS-TIC参数鉴别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2DUS或CEUS单独检查(P<0.05)。因此可知,对于乳腺导管内病变,2DUS联合CEUS检查可明显提高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侵蚀性葡萄胎(IHM)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效果,本研究对36例疑似IHM患者均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DCE)检查,观察了IHM的MRI影像学表现,分析了MRI诊断IHM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显示,IHM的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MRI诊断IHM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77.78%;IHM组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以Ⅰ型为主,良性病变组的TIC以Ⅲ型和Ⅳ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证实MRI检查可清晰显示宫腔内情况及子宫肌层受侵程度,MRI平扫结合DCE可提高诊断IHM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选择2013年10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53例经临床确诊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发作间期分别行常规CT、MRI、SPECT检查,观察3种方法对致痫病灶检出和定位准确率,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和MRI在难治性癫痫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SPECT检测患侧rCBF低于健侧[(46.05±7.62)vs(54.51±9.39),P<0.05],MRI检测患侧NAA(cho+Cr)低于健侧[(0.47±0.05)vs(0.69±0.11),P<0.05]。SPECT对致痫灶检出率、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1.13%、73.58%,均高于MRI和常规CT(P<0.05)。联合SPECT、CT、MRI对致痫灶检出率、定位准确率达94.34%、92.45%,高于单独诊断(P<0.05),联合rCBF+NAA(cho+Cr)预测致痫病灶位置的AUC达0.923,灵敏度和特异度达82.26%、98.91%,高于rCBF、NAA(cho+Cr)(P<0.05)。结论:PET-CT、MRI对难治性癫痫术前定位均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PET-CT在致痫灶检率、定位定侧方面更有优势,联合诊断更有助于提高定位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神经根沉降征(NRS)在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发生中的相关因素及其诊断学价值。选取接受腰椎MRI检查的262例(511个腰椎节段)患者进行研究,根据MRI结果患者腰椎节段分为狭窄组(172例患者,348个腰椎节段)和非狭窄组(90例患者,163个腰椎节段)。狭窄组硬膜囊面积(CSA)<100 mm2患者占比、椎管正中矢状径(PDA)≤15 mm患者占比、侧隐窝矢状径≤5 mm患者占比、神经根沉降征(NRS)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狭窄组(P<0.05);NRS诊断LSS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14;172例LSS患者,NRS阳性患者108例、NRS阴性患者64例,NRS阳性组的糖尿病率、硬膜囊CSA<100 mm2患者占比、椎管PDA≤15 mm患者占比、侧隐窝矢状径≤5 mm患者占比均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囊CSA<100 mm2、椎管PDA≤15 mm、侧隐窝矢状径≤5 mm是LSS患者发生NR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RS对于诊断LSS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是灵敏度一般,患者椎管狭窄越严重,其NRS发生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