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阶段洗脱吸附层析法分离茶多酚咖啡碱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茶叶提取液经大孔吸附树脂二级阶段洗脱层析分离茶多酚咖啡碱.研究了α酸作咖啡碱洗脱剂的可行性及洗脱效果,解决了酸性溶液中茶多酚及咖啡碱的分析方法问题.确定XDA-1树脂为吸附剂,α酸及85%乙醇二级阶段洗脱层析分离茶多酚咖啡碱的优惠工艺.研究了XAD-7树脂再生α酸回收咖啡碱的工艺条件,形成了全树脂法生产茶多酚咖啡碱的新工艺.所得茶多酚产品纯度可达93.83%,咖啡碱含量为2.78%,收率可达13%.本工艺过程简单,避免使用有毒溶剂,安全无污染.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理共混法制备了一种均匀的四氧化三铁负载石墨化碳黑磁性纳米材料(GCB/Fe_3O_4)。以此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建立了酚钙共沉淀-磁性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GC-MS/MS)同时测定茶叶中405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对GCB/Fe_3O_4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以及吸附色素的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均匀,对儿茶素、姜黄素及叶绿素铜钠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89、9.38和3.68 mg/g。与GCB相比,提高了姜黄素和叶绿素铜钠5%~87%的吸附量,且能够吸附GCB所无法吸附的儿茶素。采用该材料对茶叶中405种农药残留检测进行净化前处理,平均回收率为48.2%~123.6%,相对标准偏差为0.4%~14.5%,其中377种农药的回收率在70%~120%,占比93.1%。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适用于多种农药回收率的检测,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龚智宏  陈思  高江涛  李梅红  汪厦霞  林军  俞晓敏 《色谱》2017,35(11):1192-1197
建立了从茶叶鲜叶中分离纯化7种儿茶素类化合物(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的半制备色谱法。铁观音鲜叶经甲醇超声浸提、浓缩、氯仿萃取后,向水相中加入碱式醋酸铅沉淀,得到茶多酚粗品。分别以甲醇-水、乙腈-水作为流动相,采用半制备色谱法纯化7种儿茶素类化合物,纯度均达到90%。此外,利用同样的方法分离纯化另外两种茶叶鲜叶中的7种儿茶素类化合物,得到相似的结果。该方法以溶剂提取、离子沉淀结合半制备色谱,适于简单、高效地同时分离制备多种儿茶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对Fe3O4纳米粒子去除茶叶中的色素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净化吸附条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纳米粒子与石墨化碳(Graphitic carbon,GCB)、无水MgSO4混合装填的固相萃取柱。实验表明:此柱对茶叶乙腈提取液的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商品化基质分散萃取剂(PSA)+石墨化碳+无水MgSO4)。因Fe3O4纳米粒子的成本远低于PSA,新研制的混合固相萃取柱亦能有效节约实验成本。本研究的样品通过混合装填的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并进行了分析方法学的考察,16种农药回收率为80%~114%,检出限低于0.021 mg/kg,精密度(n=6)为1.4%~11.5%。证实Fe3O4纳米粒子混合型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的分析结果在回收率、检出限及精密度等方面不仅能与商品化PSA混合基质净化法相媲美,而且在色素去除和成本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商品化基质分散萃取法。  相似文献   

5.
茶叶中甲基化儿茶素的分离、纯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蓓  王琳  李伟  孙怡  叶红  曾晓雄 《分析化学》2008,36(4):494-498
以日本Benifuji绿茶为原料,用50%乙腈提取茶叶有效成分,提取液经氯仿脱咖啡碱和色素、乙酸乙酯和HP-20大孔树脂富集儿茶素,得多酚含量高于80%的茶多酚粗品,再经ToyopearHW-40S柱层析分离纯化,得EGC、ECG、EGCG、EC及两种未知成分。经1H-NMR、MS和HPLC等分析,两种未知成分为(-)-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和(-)-3-O-甲基-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3′Me)。采用TSKgelODS-100Z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分析茶叶中儿茶素和甲基化儿茶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TSKgelODS-100Z色谱柱,流动相为KH2PO4(pH2.5)-甲醇系统,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表明,6种儿茶素在一定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1.0000,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0.8%~105.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5%。  相似文献   

6.
陈红平  刘新  王川丕  尹鹏 《分析化学》2012,(7):1059-1064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茶叶中两种植物激素赤霉酸(GA3)与α-萘乙酸(NAA)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甲醇均质提取,采用弗罗里硅土、石墨化炭黑(GCB)、丙基乙二胺(PSA)和C18混合吸附剂分散萃取净化。采用HSS C18色谱柱(100mm×2.0mm,1.8μm),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MRM),UPLC-ESI(-)-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GA3和NAA分别在0.05~5.0mg/kg与0.10~5.0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0,定量限分别为0.05与0.10mg/kg。GA3和NAA在0.1,0.5和1.0mg/kg水平上的添加回收率分别在85.0%~86.8%和82.9%~84.4%之间,精密度(RSD)≤4.5%。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适用于测定茶叶中GA3和NAA残留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QuEChERS方法净化,建立了GC/ECD法同时检测茶叶和土壤中噻虫嗪、虫螨腈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水浸润后,乙腈提取,适量PSA、GCB和Florisil混合填料净化提取液,GC/ECD检测。噻虫嗪、虫螨腈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响应分别在0.50~400、0.20~100、0.40~2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检出限分别为0.25、0.05、0.10μg/L。茶叶和土壤样品中,噻虫嗪、虫螨腈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2%~108%,相对标准偏差(RSDs)不大于15.8%,方法的定量下限(LOQs)均不大于10μg/kg。方法简便、快速,能够满足茶叶和土壤中上述3种不同极性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需要。采用该方法测定了3种农药在茶园茶叶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刘松南  赵新颖  董晓倩  许雯雯  赵榕 《色谱》2015,33(11):1205-1209
建立了茶叶中农药氯噻啉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QuEChERS法净化,利用PSA(N-丙基乙二胺)、C18、GCB(石墨化炭黑)等吸附剂材料进一步去除杂质,净化液经过离心后取上清液以水等体积稀释。以乙腈-0.1%(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在0.30 mL/min流速下梯度洗脱,用C18色谱柱进行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电离(ESI+),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氯噻啉在1~500 μ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9),定量限为0.01 mg/kg(S/N≥10),在乌龙茶和绿茶中3个添加水平(0.01、0.3和3 mg/kg)的平均回收率为87.0%~101.0%,相对标准偏差(RSD, n=7)在2.1%~13.1%之间。对多种茶叶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准确性高、特异性好、分析速度快,可以对茶叶中氯噻啉残留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
熊凤麒  袁吕江  吴光权  吕才有 《色谱》1993,11(6):366-367
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约为干物质的1~5%,它不仅在茶叶的化学成分中是特征物质,也是茶叶区别于其它植物而成为饮料的主要原因。Kranz认为饮茶所引起的药理作用,主要是基于咖啡碱刺激肾脏能缓慢地利尿,维生素C(Vc)能防止坏血病和  相似文献   

10.
张蓉  刘鑫  彭媛  刘韦华  张立承  代莹  李莎莎  高志贤 《色谱》2018,36(12):1228-1237
基于改良的QuEChERS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同时测定茶叶中95种常见除草剂残留量的定性定量方法。实验以回收率和色素清除效率为指标,通过评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石墨化炭黑(GCB)、N-丙基乙二胺(PSA)和甲苯等在前处理步骤中的影响,优化了经典QuEChERS方法,最终采用含1%(v/v)乙酸的乙腈-甲苯(9:1,v/v)溶液提取,结合12.5 mg GCB、12.5 mg MWCNTs和150 mg PSA混合吸附剂净化的前处理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分离,在全扫描和自动触发二级质谱(Full MS/dd-MS2)模式下,用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检测,基质匹配校准曲线定量。结果表明,茶叶中95种除草剂在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63.3%~129.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15.2%。该法简便、灵敏、快速、假阳性率低,适用于茶叶等复杂植物基质样品中多种除草剂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