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推荐的相图及最新发表的热力学实验数据,对Cu—La、Cu—Ce两个二元系进行了优化处理,所得结果与实验数据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2.
Cu—Ce—O和Cu—RE—O体系的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固体电解质氧浓差电池测定了1440、1473和1513K及不同铈含量的Cu-Re-O熔体中氧活度,由非水甲醇低温电解法分离夹杂,ICP测定合金中溶解态稀土量,并用该数据完成了一系列热力学计算。  相似文献   

3.
Cu对Cu—Mn—Ce—O和Cu—Mn—Ce—Pd—O催化剂三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火焰脉冲-微反装置考察了Cu-Mn-Ce-O和Cu-Mn-Ce-Pd-O两类催化剂的三效活性。结果表明Cu的加入有利Cu-Mn-Ce-O的NOx和CO的转化,而不利于Cu-Mn-Ce-Pd-O的NOx和HC的转化。XRD分析结果表明在Cu-Mn-Ce-O中加入Pd,原来的CuMn2O3消失,生成新相MnAl2O4;TPR分析结果表明Cu使Mn-Ce-O样品表面氧量增加,表面易于还原,而使Mn-  相似文献   

4.
在探索高Tc超导材料的过程中,人们采用替换元素的方法,试图寻找新体系的高温超导体。例如用钇取代La-Ba-Cu-O体系中的镧,结果使新体系的Tc(ρ=0)由原体系的30K提高到90K;在Y-Ba-Cu-O体系中掺入适量的氯后,观察到155K的超导电性。在此,我们对Gd-Ba-Cu-O体系掺氯后的物相变化情况,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电  相似文献   

5.
Raney—Cu催化剂的烧结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竞争加氢法(CHRM)以及以苯加氢反应为反应探针研究了在Pt-Cu-Al_2O_3催化剂中Cu对Pt所起的作用.发现因催化剂制备方法不同,Cu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用先浸Pt后没Cu法制备的Pt-Cu-Al_2O_3催化剂,发生电子由Cu向Pt转移的过程.从而使催化剂对苯加氢反应的固有催化活性发生变化.这表明Cu在催化剂中起了电子配位体效应.用先浸Cu后浸Pt法或用Pt、Cu共浸法制备的Pt-Cu-Al_2O_3,Cu主要起了稀释Al_2O_3上的Pt的作用.即Cu主要是起了集团效应.  相似文献   

7.
8.
含氟Y—Ba—Cu—O高温超导体稳定性与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BaF2,CuF2和YF3分别部分代换BaO,CuO和Y2O3制得了一系列带有氟元素的Y-Ba-Cu-O高温超导体样品,其中BaF2代换BaO的摩尔量可达45%,样品的零电阻温度为82.5-93.5K。应用XRD,DTA,IR和化学方法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制备高碳醇用Cu—Zn—Zr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寿长  陈诵英 《催化学报》1999,20(4):445-449
  相似文献   

10.
Fe—Cu—K催化剂上费托合成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了固定床中工业FeCuK催化剂上费托合成反应的规律。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压力、原料气H2/CO等操作条件影响费托反应转化率、产物分布和产物的收率。随着操作温度(503~543K)的升高,XCO+H2、C1+、C5+均有明显的增加,碳氢化合物向轻组分方向偏移,产物中烯/烷比呈有规律的变化;随着压力的升高(1.0~3.0MPa),XCO+H2、C1+、C2+、C5增大,轻油(C2~C4)的组分含量也有增加趋势,但压力对烯烃、烷烃的选择性影响不同,压力增大产物中烯/烷比下降,有利于烷烃的生成;原料气H2/CO比亦较大程度地改变了FeCuK催化剂上的产物分布和收率,原料气H2/CO比(1.02~2.83)升高可增大XCO,产物中低碳烃含量上升,但C1+和C5+收率减少。本文还对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上伴随的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采用BET和TEM表征手段对不同组成的CuAlNd合金及其碱抽提产物RaneyCuNd催化剂的表面织构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RaneyCu催化剂为单孔型催化剂,RaneyCuNd为双孔型催化剂,小孔为狭缝状孔道,大孔为两端开放的直通型孔道。CuAl2物相脱Al形成大孔,Cu4NdAl8物相脱Al形成小孔。随着抽Al程度的加深,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孔径rp却呈减小的趋势。甲酸甲酯氢解反应结果表明,抽提部分Al的催化剂,其甲酸甲酯转化率均低于RaneyCu;完全抽提Al的催化剂,低Nd含量样品的活性均大于RaneyCu,适量加入Nd对提高活性是有利的。对RaneyCuNd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主要是Nd元素的添加量和铜活性位的数目。  相似文献   

12.
一个准确测定Y—Ba—Cu—O体系组成的化学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瑞萍  李有谟 《分析化学》1990,18(5):454-456
  相似文献   

13.
王宗说  唐威林 《分子催化》1989,3(3):230-234
用ESR表征了几种Cu(Ⅱ)-A沸石中Cu~(2+)离子物种,发现在铜含量较高(5.20wt%)的样品中,偶极-偶合的Cu~(2+)离子对占压倒优势,而孤立的Cu~(2+)离子则很少.样品还原后的ESR结果表明,偶极-偶合的Cu~(2+)离子对至少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物种.结合ESR、XPS和XRD方法,研究了Cu(Ⅱ)-A沸石中共存阳离了Mn~(2+)的效应,并讨论了Cu~(2+)和Mn~(2+)两种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4.
对一系列手性Salen和Wu唑啉配体与中心金属(Cu(II)的配合物催化2-苯基环已酮的不对称Baeyer-Villiger反应进行了研究,设计和合成了新型手性配体III,IV,V,对配合物V-Cu(II)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并考察了助氧化剂,溶剂等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 原理 电位滴定法是根据滴定过程中电位的变化来确定终点的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在有色的或浑浊的溶液中进行滴定。若有定量反应aA bB=A_aB_b,就可根据Nernst方程式,写出电极A的膜电位与A离子浓度的关系式: E=E~0±klg{f[A]}(1) 式中f为离子活度系数,k为电极的实际响应斜率,E~0为A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 若设C_A和C_B分别为标准溶液A和B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mol·L~(-1),V_B为所取的B溶液的体积,V是某时刻所滴定的A溶液的总体积,V_0是为了使活度系数f保持不变而加入的介质溶液的体积,在反应计量点之后则有:  相似文献   

16.
17.
Cu—ZSM—5分子筛表面铜离子的价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吸附CO红外光谱结合TPR谱详细表征了经真空自还原及用不同还原剂还原的Cu-ZSM-5分子筛样品,考察了表面铜离子的价态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得知铜在Cu-ZSM-5是还原的。用不同方法进行氧化和还原时的难易程度不同。研究了用不同方法进行氧化还原时铜的价态转变条件和铜离子在不同价态间氧化还原循环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织构分析的三维取向分布函数法研究了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的织构与弹性各向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两相Cu-Zn-Al合金板材β-相的构与钢板相似,它在欧拉空间系由A-管和B-管纤维织构组成的,而α-相的强构与冷轧黄铜板的织构相似。2、板材表面与内部的织构具有一定的差别,对于β-相的织构,这种差异明显;而对于α-相的织构只是强弱之差,3.弹性模量随与轧向偏离的角度而变,对于具有β-相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