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Cr4W_2MoV冷作模具钢采用低温淬火工艺之后,强韧性、塑性和使用寿命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为了探讨组织与性能的关系,提出了碳化物相分析的任务。采用常规的物理化学相分析法,很难对M_6C与MC进行分别定量。本文引入一种新的快速的定量相分析法实现了M_6C与MC的分别定量。关于高速钢中M_6C的浸蚀定量,国外已有不少论文发表,我们改进了浸蚀剂后,灵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物理化学相分析法——浸蚀定量法测定了不锈钢中的δ-相。把一个金相样品放在一个三电极电解池中作为阳极进行电解浸蚀,浸蚀液为10%NaOH+2%酒石酸,施加一个稳定电位→100mV→350mV(S.C.E.)的阶跃电位,第二次电位阶跃所产生的浸蚀电流极大值与样品中δ-相的含量成正比,可以用来快速测定δ-相的含量,浸蚀液可用来测定δ-相的成分。浸蚀后的样品可直接用作金相观察。  相似文献   

3.
碳氮共渗层中不稳定氮化物的提取—固溶氮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研究氮在钢中的作用机理,氮的分析、相分析、特别是固溶氮的测定日趋重要。但定量测定钢中固溶氮的方法迄今未见报导。本文通过对由18CrMnNiMo钢的碳氮共渗层中所提取的及人工合成的Fe_4N、Mn_4N、AlN、TiN、CrN、M_3(C_1N)、M_7C_3、M_(23)C_6等相的电化学及化学性质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定量提取钢中不稳定氮化物的电解制度,并建立了分别定量测定固溶氮及化合氮的方法。确立了“固溶氮”、“化合氮”及“总氮”的真正涵义及其同测定方法之间的关系。选定了测定钢中氮的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受扩散控制的it与tβ的关系式以及计算β值的正确表达式,讨论了同时受扩散和电极反应速率控制的极谱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利用所得的理论公式可方便地求得标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理论结论与实验相符。  相似文献   

5.
根据电极表面被测物浓度变化经验公式所建立的改进计时电流法的理论模型,只能定性分析响应电流峰值与被测物浓度关系,无法准确描述响应电流峰值与反应体系及激励电势中其它参数的关系.为解决该问题,利用能斯特方程与扩散定律,建立了描述电极表面被测物浓度与响应电流关系的积分方程,通过数值分析方法求解得到该积分方程数值解.进而利用数值仿真得到精确的电流与时间关系曲线,分析了电流峰值与试剂浓度、惯性时间常数、参比电极标准电势、激励电势初始值以及稳态值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改进计时电流法的电路装置对K3[Fe(CN)6]试剂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数值模型比经验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也验证了由该模型推导得到的各参数之间关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一种二氧化锆/还原氧化石墨烯(ZrO2NPs/rGO)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并成功用于亚硝酸盐的检测.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流-时间曲线考察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ZrO2NPs/rGO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亚硝酸盐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电流-时间曲线中的电流响应信号与亚硝酸盐浓度在3.0×10Symbolm@@_7~1.0×10Symbolm@@_6 mol/L和1.0×10Symbolm@@_6~6.0×10Symbolm@@_6 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10Symbolm@@_7 mol/L(S/N 3).该传感器灵敏性高、稳定性和重现性好.使用此传感器检测实际样品香肠中的亚硝酸盐的回收率为93.7%~110.4%,相对标准偏差为1.6%~2.1%.  相似文献   

7.
用阶跃过渡应答技术研究了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反应物C_2H_6,O_2,产物C_2H_4和主要副产物CO_2在MoO_3-V_2O_5/Al_2O_3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_2H_6和C_2H_4在该催化剂上不吸附;氧为慢吸附、不可逆吸附;CO_2为可逆吸附,吸附量较小。并发现在无氧的条件下,乙烷能与催化剂表面上的晶格氧反应生成乙烯。这些结果对乙烷氧化脱氢反应机理的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反相HPLC同时测定食物中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和琥珀酸的条件,提出了用C_(18)固定相、2.5%NH_4H_2PO_4(pH2.50)溶液的流动相和在200nm下紫外检测这七种有机酸的测定方法。该法简便快速、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另外,还对有机酸的分离机理作了探讨。对十种食物中的有机酸进行了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离子色谱-直接电导法测定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离子色谱-直接电导法测定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研究了流动相pH值、乙二胺浓度及柠檬酸和酒石酸浓度对金属离子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二胺-柠檬酸为流动相可以同时分离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用乙二胺-酒石酸作为流动相可以分离碱土金属离子。方法检出限为0.09~1.88 mg/L,加标回收率为97.6%~98.7%。该方法用于叶面肥试样的分析,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张养军  李翔  耿信笃 《色谱》2001,19(5):423-426
 在生物大分子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中 ,由计量置换保留模型可得出生物大分子在色谱柱上的保留行为取决于流动相中置换剂的浓度的结论。据此提出了用于蛋白同时复性及纯化的制备型装置 (USRPP)中最小流动相用量的估算公式 ,并进一步得出在保持最小流动相用量不变的条件下 ,改变流动相流速和线性梯度时间几乎不影响制备型USRPP分离蛋白的分离度和复性效率的结论。该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甲烷在W-Mn体系催化剂上氧化偶联制乙烯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本文报导了w-Mn体系催化剂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详细考察了反应条件对1.9wt%Mn—5wt%Na_2WO_4/SiO_2(W—34)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用XRD、BET、EPR、UV-DRS等方法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在T=800C,甲烷空速=36,000ml·g~(-1)·h~(-1),CH_4:O_2:N_2=3:1:2.6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其甲烷转化率为36.8%,C_2烃收率达到23.9%;研究还表明,C_2H_6,CO_2是CH_1氧化的一次产物,C_2H_4主要由C_2H_6脱氢而来,而CO则可能主要来源于C_2烃的表面深度氧化,催化剂的结构研究表明,在该催化剂中,w是以Na_2WO_4形式存在,Mn则以Mn_2O_3形式存在,而SiO_2已由无定型结构转变成u-方石英;W、Mn、Si之间没有形成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6-糠氨基嘌呤(6-KT)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6-KT的循环伏安曲线显示两对表征为扩散控制和吸附控制的氧化还原波.扩散控制波的氧化峰电流随6-KT浓度在1.00×10-4~5.00×10-2m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依据预吸附时间和溶液pH值对吸附控制波的还原峰电位和峰电流的影响,讨论了6-KT在汞电极上的吸附机理.另外,6-KT的扩散控制波的还原峰电流随DNA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峰电位正移,紫外吸收峰出现明显的减色效应,认为6-KT乃通过部分插入作用与DNA结合,结合常数为2.60×103 L·mol-1.  相似文献   

13.
催化反应在极谱分析中的应用及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已有报道。通常根据Koutecky公式计算催化反应速率常数,而反应活化能则由不同温度下测定的速率常数,按照Arrhenius公式计算。我们根据前文提出的可逆、不可逆、准可逆、动力和催化过程各种极谱电流——温度关系的普遍方程式,测定了Ti(Ⅳ)-H_2SO_4H_2C_2O_4-KClO_3、Mo(Ⅳ)-H_2SO_4-NaNO_3、Mo(Ⅵ)-H_2SO_4-NH_4NO_3体系催化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活化能(或表观活化能),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羰基钴簇络合物YCCo_3(CO)_9,是一种具有良好醛化活性的均相催化剂。本文报导将它化学键联到硅胶表面上而固相化,及其醛化反应评价结果。首先由C_2H_3Si(EtO)_3合成CCl_3C_2H_4Si(EtO)_3,然后将此化合物与硅胶表面键联。生成三氯化物,再与八羰基二钴反应而制得负载型催化剂,其钴含量为6~7%。测定了此负载型催化剂的红外光谱,评价其对庚烯-1的醛化反应活性。发现在140℃,40公斤/厘米~2压力的较佳反应条件下,6小时内,庚烯-1转化率为83%,而醇醛选择性92%。此外还进行了多次循环使用试验,但其钴流失似仍过大。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电活化玻碳电极,并考察香兰素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香兰素在该电极上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其浓度在1.0×10-6~2.0×10-4mol.L-1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S/N=3)为6.7×10-7 mol.L-1。香兰素于电活化玻碳电极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是扩散控制的2电子2质子转移过程。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较好,并应用此法分析了巧克力中香兰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ESR技术测定的自由基浓度和终止速率常数,用严格的非稳态动力学公式第一次获得了AIBME引发MMA本体聚合体系各个转化率下的引发效率f数据,提出了扩散控制引发反应模型。在反应全程中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7.
使用Cu-ZnO体系催化剂可使CO和H_2在250—300℃和6MPa的温和条件下生成较多的C_2—C_4醇。实验表明,醇的生成是在Cu-ZnO双组份上进行的,产物中C_2—C_(?)醇的含量与催化剂的Cu/Zn比值有关,最佳值是4:5。添加少量K_2O可提高C_2—C_(?)醇的生成量。在K_2O存在下,采用CO:H_2=1:2的原料气,当空速为7000h~(-1)时,液体产物中的C_2-C_(?)醇可达15%。实验结果还表明,催化剂各组份之间有一最佳比值,以Cu:Zn:Al=4:5:1最佳。  相似文献   

18.
陆宝仪  郑有志  李红 《电化学》2008,14(1):34-39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6-糠氨基嘌呤(6-KT)和6-巯基嘌呤(6-MP)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6-KT和6-MP的循环伏安曲线均显示两对分别表征为扩散控制和吸附控制的氧化还原波.扩散控制波的氧化峰电流随6-取代嘌呤浓度在0.1~50.0μ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依据预吸附时间和溶液pH值对吸附控制波的还原峰电位和峰电流的影响,讨论了6-KT和6-MP在汞电极上的吸附机理.作者认为,6-KT乃通过部分插入作用与DNA结合,而6-MP与DNA间的相互作用为静电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卤离子存在下,Fe(Ⅲ)络合物与金属银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可用氧化形成的卤化银的电化学还原时间τ进行测定。本工作用银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在改变氧化时间,反应物浓度和电极旋转速度的情况下,Fe(Ⅲ)络合物与金属银之间反应动力学,并测定了形成溴化银的初始速率与pH的关系。 该氧化还原反应是扩散控制反应,对于Fe(Ⅲ)EDTA和卤离子来说均为一级反应。Fe(Ⅲ)EDTA在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可由极限电流与Fe(Ⅲ)EDTA的浓度和银旋转圆盘电极的旋转速度的平方根之间的关系求算出来。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离子液体均相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双酚A的分析方法。通过一定浓度的加标回收率实验,优化了离子液体均相液液萃取的条件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条件。对影响萃取和样品制备条件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其中萃取条件包括离子液体种类、体积、NH4PF6的量、萃取时间和离心时间,而样品制备的条件包括pH和NaCl含量。优化的最佳条件是:90μL离子液体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C_6MIM][BF_4])作萃取剂,NH_4PF_6和[C_6MIM][BF_4]的摩尔比为6:1,萃取1.0 min,离心8.0 min,调节样品溶液的pH为8.0,NaCl质量分数为6.0%。在此条件下,双酚A在1.25~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回收率为86.5%~118.8%,相对标准偏差为2.5%~8.5%,定量限为1.25μ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