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明勋 《化学教育》2010,31(8):86-87
通过回顾侯德榜先生的求学经历和在制碱事业上的求索之路,对侯德榜先生所取得的功绩作了简要的评述。侯先生作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和爱国实业家,其严谨、勤俭、身体力行的精神仍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  相似文献   

2.
娄善平  王艳 《化学教育》2001,22(7):87-87
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社化学室编著)第一册"钠的化合物"一节中安排了"侯氏制碱法"的阅读材料.若再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组织学生利用微型实验的形式体验一下侯德榜先生制取纯碱的过程,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第二,侯德榜不迷信索尔维(Solvay)制碱法的创新精神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侯氏制碱法"中母液的循环利用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及节约意识;第四,微型实验的新颖性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社化学室编著)第一册“钠的化合物“一节中安排了“侯氏制碱法“的阅读材料.若再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组织学生利用微型实验的形式体验一下侯德榜先生制取纯碱的过程,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第二,侯德榜不迷信索尔维(Solvay)制碱法的创新精神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侯氏制碱法“中母液的循环利用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及节约意识;第四,微型实验的新颖性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石油沥青有毒无毒问题曾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北京科学界以中国化学会和中国化学工程学会为首会召开过有关这问题的座谈会,会中的意见仍未能取得一致。甚至有某些单位提出对去年政务院所公布的有关防止沥青中毒的暂行条例发生疑问,意见是,是否应把石油沥青也包括在该条例里。本年九月份化学通报会刊载侯德榜先生专论关於沥青有毒无毒问题。侯先生站在化学家的角度看沥青毒性问题,言论非常正确,特别对於“沥青”这名称的正确使用更值得我们重视。笔者目前正在进行有关沥青毒性问题的研究工作,对於石油沥青是否有毒已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苏打制造工艺的发明及发展历程,其中主要介绍了路布兰法、苏尔维法和侯德榜法。  相似文献   

6.
福建师大附中是福建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是一所享有社会声誉的百年老校。著名化学家侯德榜,数学家陈景润等皆毕业于这所学校的前身——福州英华中学。全校教职工193人,在校学生1994人,教师力量雄厚,有特级教师12人。  相似文献   

7.
1990年8月9日,是侯德榜诞辰100周年。在这期间,北京、天津、南京、大连、福州等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隆重纪念这位为中国化学工业和世界制碱技术做出卓越贡献的著名科学家。  相似文献   

8.
侯德榜作为一位化学家、化工技术专家和化工实业家,不仅在化工技术研究和开发中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而且在他的许多论著中和他的科学技术活动中,都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他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化学肥料对粮食生产乃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回顾李比希、哈伯、维勒以及侯德榜等化学家在整个化学肥料的发展史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对于人们了解化学肥料的历史,认识化学这门中心学科的重要性,消除化学的负面影响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俊华 《化学教育》1989,10(3):56-59
侯德榜,字致本,福建闽侯县人。1890年8月9日出生于福建闽侯凤尾坡村,幼年家境贫寒,16岁时在福州开药铺的姑母资助下,就读于福州“英华书院”,因愤于美国旧金山华人住宅被焚,抗议、罢课,被学校开除。  相似文献   

11.
陈裕光是中国化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早在1920年就在美国与吴承洛、侯德榜等几位留学生倡议过组织中国化学会。1932年8月中国化学会成立,他被推选担任第一届会长,并连任了四年。中国化学会初创时,经费缺乏,没有专门会址,陈裕光就把自己的住宅作临时会所,供开会、活动使用。抗战期间,1941年陈裕光负责筹备了第九届年会,并  相似文献   

12.
侯德榜——这一熟悉的名字,在世界科学史册上、在教科书中,都占有显著的地位。他是制碱工业的骄傲,他是中华民族的光荣。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实业家,把他的一生献给制碱工业,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他精湛地运用并发展了苏尔维(E.Solvay)制碱法(即氨碱法),成功地将此法加以完善,进而创造出制造纯碱和氯化铵的工业联合制碱法——《侯氏碱法》,使近代合成氨与纯碱两大工业联结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学会于1965年10月在北京联合举办了聚氯乙烯学术讨论会,历时10天。出席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18人,列席代表130人。代表包括20多个地区的有关科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企业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院校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等。化工部侯德榜副部长11日在会议上致开幕词,他指出,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对聚氯乙烯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经验交流和学术讨论,找出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定出奋斗的目标,以促使我国的聚氯乙烯工业从树脂生产到加工成型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14.
在1949年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时候,由于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的多年多种的束缚与摧残,中国化学研究工作的队伍,和其他科学一样,是极其微弱的。在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一直到解放前,中国化学家一直处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之下;三十年间较著称的工作仅有侯德榜关于苏尔维法制碱工艺的研究,庄长恭关于甾族脂环化合物的研究,赵承嘏关于延胡索、麻黄素等药用植物的研究等寥寥可数的工作。1949—1950年中国人民接收的旧中国化学研究机构仅有三个,其中最大的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共有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高小霞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和化学家,是电分析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今年恰逢先生100周年诞辰,为缅怀先生的高风亮节、学习与传承先生的治学思想,由她的学生们发起、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析化学研究所承办的"纪念高小霞院士诞辰100周年研讨会"于2019年9月1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原高先生的学生、亲朋好友、兄弟  相似文献   

16.
著名有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张滂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1月29日17时5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张滂先生1917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张滂先生的父亲张子高教授是著名化学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教务长、  相似文献   

17.
沉痛悼念戴安邦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4月17日14时20分,戴安邦先生的心脏在南京停止了跳动,享年98岁。他在遗嘱上这样写道:自然而来,尽力尽责,推己及人,心地坦荡。安然而往,不告别,不追悼,只发讣告。骨灰洒长江。戴安邦先生是中国化学界的老前辈,中国化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化学通报》前身《化学》杂志的创始人。戴安邦先生是著名无机化学家,中国配位化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戴安邦先生是著名化学教育家,传知识,育人才,德高望重。卢嘉锡先生在挽联上写道:千古永垂一代宗师戴安邦教授1901年4月30日生于江苏省丹徒县一个农民…  相似文献   

18.
正屈指算来,已经有31个年头了。那是在1984的北京的初秋,两个普通的年轻人风尘仆仆、满怀憧憬地迈进了中国化学研究的最高学府——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成为了高分子化学教授江英彦先生的研究生。这段珍贵的经历也永远改变了我们后来的人生道路。先生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睿智且温和,温文尔雅。话语不多,却句句渗透着先生的治学和科研理念,满怀对我们的关怀与期望。以致后来每每想起先生,由衷的敬意发自心底,绵绵不绝。  相似文献   

19.
梁树权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他从事分析化学研究与教育70余年,为我国分析化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展示梁树权先生完整的履历,以及他杰出的科研工作,以此纪念先生逝世十周年,致以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1月29日,我们敬爱的导师张滂院士与世长辞。噩耗传来,作为学生的我们悲痛万分。师恩难忘,谨以此文作为对先生的纪念,并表达我们对先生的感谢与怀念之情。张滂先生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毕业后曾作为老一辈有机化学家吴学周先生的助手开展研究工作。1945年留学英国,先后就读于利兹大学和剑桥大学,1949年7月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据了解,张滂先生是第一位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张先生于新中国成立之际回国效力,投身于祖国的教育和科技事业,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