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酚为前生体生成二噁英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氯酚作为前生体生成二噁英类的问题,总结了热过程、光转化、酶反应三种途径中氯酚生成二噁英类的条件及机制。热过程中氯酚缩合成二Wu英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热解时间、含氧量和催化剂;而光转化过程中光强、溶剂种类、光敏物质的存在对氯酚生成Wu英有影响,热过程和光转化的反应机制均是通过自由基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蓄热式热氧化炉处理农药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药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为研究对象,优化了蓄热陶瓷体、切换阀、燃烧器等选材,以及安全控制和二噁英防治等方面设计参数,分析了特征污染物进出气浓度及去除效率,探讨了蓄热式热氧化(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RTO)技术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实际运行效果。结果表明甲苯和非甲烷总烃排放限值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二级标准,二氯乙烷排放限值满足美国EPA工业环境实验室和《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1991)计算值,二噁英排放限值满足《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表4标准。RTO系统总投资150万元,年运行费用49.98万元,对该企业不构成经济负担。RTO适合农药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特别是对含低浓度卤素废气在保证净化效果的同时又可抑制二噁英产生。  相似文献   

3.
用单光子离子化(SPI)/共振增强的多光子离子化(REMPI)-飞行时间质谱法对PVC材料的燃烧裂变过程进行了在线研究,发现与其它有机材料不同,PVC涂层材料在300℃时即发生裂变,生成苯系物、萘及少量多环芳烃。在空气条件下,产生酚类有机污染物。在700℃和800℃的低流速空气环境中检测到了二噁英的前体物——氯代苯(MCB)、氯代酚及氯乙烯单体,预示着二噁英的形成,并可间接在线监测二噁英的浓度。在各温度条件下都有多环芳烃(PAHs)产生,但在700℃~800℃时,产生的数量最多。提高空气流速可大大降低MCB和PAHs的产生。在:1000℃~1190℃时,燃烧趋于完全。  相似文献   

4.
苯酚在含氯体系中的电化学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咏  刘丹  赵仕林  赖晶晶 《电化学》2007,13(1):30-34
以Ru-Ir/Ti三元电极作阳极电解处理苯酚废水,研究废水中Cl-初始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电解时间内,苯酚的电化学氧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废水中Cl-的初始浓度越大,苯酚完全被氧化所需的时间也越短,即其表观速率常数越大.苯酚在Cl-体系中降解的中间产物主要有4-氯苯酚,1-氯苯酚,2,4-二氯苯酚,2,6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及各种短链脂肪酸和氯代醇等;最终产物是CO2、CHCl2和CHCl3.电解中间体的生成和降解速率随废水中Cl-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据此,导出苯酚在含Cl-体系中电化学氧化的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5.
曹洁  崔义  刘淑莹 《应用化学》2010,27(3):249-256
简要地总结了大气离子与自由基反应的研究进展和以氯苯为目标产物的气相离子-分子反应的质谱研究。根据大气层状结构图、高层大气的特点以及相关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氯苯类污染物的形成不排除是大气化学反应尤其是离子反应产物的观点。对进一步研究大气中氯苯类污染物的生成机制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氯酚(CPs)类污染物是形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噁英的先驱物, 具有较强的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性. 为探索去除或检测这类污染物的新型材料,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8,0)单壁氮化硼纳米管(BNNT)和Co掺杂的(8,0)单壁氮化硼纳米管(Co-BNNT)对2-氯酚(2-CP)、2,4,6-三氯酚(TCP)、五氯酚(PCP)的吸附行为及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 与BNNT相比, Co-BNNT费米能级附近出现杂化态, 带隙明显减小. BNNT对2-CP、TCP和PCP呈现物理吸附, 而Co-BNNT对三种氯酚则是化学吸附, 纳米管与分子间发生了明显的电荷转移, 体系态密度在费米能级附近发生了明显变化. Co原子掺杂明显增强了BNNT的电子输运能力, 提高了纳米管对氯酚的吸附活性. Co-BNNT有望是去除或检测氯酚类污染物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7.
电荷转移复合物和光诱导电荷转移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电子受体和给体的强弱与形成基态、激发态电荷转移复合物的性质、类型等的关系。着重讨论了氧与有机化合物分子形成的接触电荷转移复合物及烯类单体与电子给体或受体形成的光诱导电荷转移复合物。讨论了使烯类单体发生光诱导电荷转移聚合和电子给体的分子结构对它的影响;并从形成激基复合物的观点对自由基阻聚剂酚噻嗪在光照下失去阻聚能力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纺织品中五氯苯酚、2,3,4,5-四氯苯酚、2,3,4,6-四氯苯酚、2,3,5,6-四氯苯酚、2,4,5-三氯苯酚、2,4,6-三氯苯酚、邻苯基苯酚、间羟基联苯、2-萘酚、对硝基苯酚10种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纺织品中的酚类化合物经甲醇超声提取、浓缩后,以ZORBAX SB-C18柱(4.6 mm×150 mm,5μm)为分析柱,乙腈和0.01 mol/L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20 nm和310 nm波长下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紫外光谱库确证,外标法定量。10种酚类化合物在0.3~37 mg/L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1~0.999 5;以不低于3倍的信噪比计算10种酚类化合物的检出限(LOD)为0.003 0~0.041 1 mg/kg;定量下限(LOQ,S/N≥10)为0.010 0~0.1370 mg/kg。棉、麻、毛3种纺织品基质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81%~105%,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7%~8.5%。该方法能同时完成10种酚类化合物的确证和分析,可用于纺织品中酚类化合物残留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4-氯苯酚(简称氯酚)电化学稳定窗口内氯酚对Ti基IrO2电极在酸性水溶液中电化学活性的影响. 循环伏安(CV)与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均显示, 几乎在整个氯酚的电化学稳定电位区间内, 氯酚对氧化物电极均起到活化作用. 以金属Ir电极为对比试样的测试结果却显示, 由于氯酚易于在金属表面吸附, 氯酚在其电化学稳定窗口内对金属电极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基于氯酚对上述两类电极电化学行为影响的差异, 提出活性氧化物自身在上述电位区间内发生从低价态到高价态的转变, 进而用于氧化去除吸附在电极表面的有机分子, 可能是氯酚对IrO2电极造成活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海玉  张庆  康苏媛  吕庆  白桦  王超 《色谱》2012,30(6):596-601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E-GC-MS)检测含氯酚类化合物(2,4-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2,4,5-三氯苯酚、2,3,4,6-四氯苯酚、五氯苯酚、林丹)和菊酯类化合物(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10种木材防腐剂的方法。对家具样品采用超声萃取法、以甲醇为提取剂在室温下反复提取2次,提取液经浓缩后,加入碳酸钾和乙酰酐衍生化,将衍生化后的溶液通过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用乙酸乙酯洗脱并收集检测。采用该方法实现了家具中10种木材防腐剂的分离检测,该方法中氯酚类防腐剂定量限为1 mg/kg、菊酯类防腐剂定量限为5 mg/kg,平均回收率为76.0%~108.8%。应用该方法对市场上销售的木制家具进行了检测,在部分家具中检出含有少量林丹。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准确、灵敏,可有效地应用于木制家具中防腐剂的实际检验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产物中二噁英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污染检测问题,介绍了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类的生成机理及其检测方法。色谱法、免疫法、生物法、激光质谱法是目前检测二噁英类的主要手段,其中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法、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CALUX)法及酶免役分析(EIA)法等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检测效果,但各种方法适应范围有很大差别。色谱法可有效分离各种二噁英类成分,但对仪器精度和操作水平要求较高,测试周期较长,费用较高,适于准确对各种成分定量检测,不需计算总量的场合;生物法测试周期短,可平行测试大量样品,适于快速、大规模样品的筛选,但只能测定总毒性当量;激光质谱法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多组分测定、可实现在线检测等优势,但需要预先了解污染物的光谱结构。  相似文献   

12.
样品采用索氏抽提,抽提液依次经酸性硅胶床、多段混合硅胶柱和凝胶渗透色谱柱(GPC)净化后,用Florisil硅藻土柱分离出样品中的二噁英(PCDD/Fs)和类二噁英多氯联苯(dioxin-like PCBs),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和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GC/HRMS)测定了其中的17个2,3,7,8-氯取代二噁英类化合物和12个类二噁英多氯联苯。结果表明,用该法分析二噁英和多氯联苯标准溶液,平行4次的分析结果为:RSD(PCDD/Fs)<8.9%,RSD(PCBs)<11.4%;回收率可达60%-105%。PCDD/Fs和PCBs的检出限分别为0.1-0.8 pg/g和0.05-0.6 pg/g。应用本方法成功测定了沉积物、淤泥、土壤和飞灰中的二噁英和类二噁英多氯联苯,并计算出它们的毒性当量。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MS)测定水性内墙涂料中苯酚及氯代苯酚(2-氯苯酚、2,4-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2,3,4,6-四氯苯酚、五氯苯酚、邻苯基苯酚和六氯芬)防霉杀菌剂的方法。样品加入同位素内标,经甲醇超声提取,乙酸酐衍生后正己烷提取,采用G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方法检出限均为0.005 mg/kg。目标物在0.02~1 mg/k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添加回收率为75.3%~107.6%,相对标准偏差为4.3%~14%。方法可以满足以丙烯酸、聚醋酸乙烯-丙烯酸和聚苯乙烯-丙烯酸为基材的水性内墙涂料中氯酚类防霉杀菌剂残留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4.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氯苯类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一氯代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1,3,5-三氯苯、1,2,4-三氯苯、1,2,3-三氯苯6种氯苯类有机物的方法。6种氯苯类有机物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0.005μg/mL。加标回收率为93.0%~96.5%,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2%~6.08%。该法可以满足水中该类有机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论文对大孔树脂去除炼油废水中酚进行了研究。采用静态法实验研究了树脂用量、pH、温度、废水中酚的初始浓度等条件对H103和X-5树脂吸附和解吸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室温对吸附有利,随着树脂用量和初始浓度的增加,两种树脂对酚的吸附率增加。30min内吸附率可达80%以上,返洗率可达90%以上。用H103和X-5树脂对炼油厂废水处理厂排放的低含量含酚废水进行吸附处理后,酚的浓度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垃圾焚烧炉飞灰中二噁英的分布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高分辨色谱/低分辨质谱联机分析了不同炉型垃圾焚烧炉布袋除尘器飞灰中的二噁英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燃料组成及飞灰中氯含量对飞灰中二噁英的浓度均有影响。飞灰中氯含量与灰中的二噁英含量成正比关系。尽管飞灰中含有大量重金属,但与飞灰中二噁英的含量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流化床炉与炉排炉布袋除尘器飞灰中二噁英同系物分布特性不同。飞灰中二噁英的主要同系物是1,2,3,4,6,7,8-HpCDD(hepta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1,2,3,4,6,7,8-HpCDF(heptachlorinated dibenzofuran)和OCDD(octa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PCDFs(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TEQ (toxic equivalence quantity)高于PCDDs含量。初步研究表明,炉排炉飞灰中二噁英总量及毒性当量(TEQ)大于流化床炉飞灰。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2-氯苯甲醛(CBZD)与苯肼的衍生化反应,在pH 1.0的乙醇/水溶液中,2-氯苯甲醛与苯肼形成荧光希夫碱,研究了希夫碱的荧光性质,希夫碱的荧光激发波长eλx=552.0 nm,发射波长eλm=299.2 nm.其荧光强度与2-氯苯甲醛浓度在0~12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μg.L-1。方法应用于矿泉水、自来水、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中2-氯苯甲醛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过氧化物酶催化酚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过氧化物酶在非水介质中催化酚类化合物的聚合。探讨了有机溶剂的浓度,溶剂极性,体系PH值、酶浓度等因素对聚酚分子量的影响;分析了聚酚的链结构。结果表明,酚分子之间通过酚羟基的邻位或对位相互连结。形成了分子链上带有酚羟基的聚酚树脂;通过调节聚合参数,可以改变聚酚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19.
倾动式阳极炉冶炼废杂铜二噁英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广龙  陆勇  吴昌敏  丁琼 《化学通报》2015,78(12):1085-1089
再生铜行业是我国二噁英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研究再生铜行业不同冶炼方式下二噁英的排放特征对我国再生铜行业二噁英的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再生铜倾动式阳极炉为对象,研究了倾动式阳极炉冶炼废杂铜在除尘设施前后的二噁英排放特征,并提出了其二噁英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20.
二噁英是指包括75种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polychlorodibenzo-p-dioxin,PCDD)和135种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olychlom-dibenzofuran,PCDF)的一组多氯代的平面芳烃化合物.二噁英是目前已知最毒的化合物,研究发现17种具有2,3,7,8位氯取代的二嗯英同族体毒性远高于其它同族体,其中,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2,3,7,8.TCDD)对于雄性小豚鼠的LD50仅为0.6μg/kg[1].二噁英还有极强的致癌和内分泌干扰作用,人体长期低剂量的接触二噁英会导致癌症、雌性化和胎儿畸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