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相转移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催化的连二亚硫酸钠引发的苯酚衍生物与含氟碘代烷的氟烷基化反应, 合成了含氟烷基取代的酚类化合物. 研究了双酚A与含氟碘代烷的氟烷基化反应, 得到了一类重要的含氟单体, 即含氟烷基取代的双酚A衍生物. 通过改变含氟碘代烷与双酚A的摩尔比, 可以得到单取代、二取代和四取代的含氟烷基双酚A衍生物.  相似文献   

2.
1,2-双(二溴甲基)苯及4位取代衍生物与反丁烯二腈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反应12 h没有新的产物生成,在同样的条件下,加入碘化钾可使反应发生,主产物是2,3-二氰基萘及其6位取代衍生物,它的产率随加入的碘化钾的量不同而不同.当碘化钾的加入量相当于1,2-双(二溴甲基)苯及4位取代衍生物分子中溴的摩尔数,则1,2-双(二溴甲基)苯及其4位取代衍生物与反丁烯二腈基本作用完毕,反应产物主要是2,3-二氰基萘及其6位取代衍生物,产率87.1%.这个实验事实表明,碘化钾的作用机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催化剂而是一个反应试剂.据此,提出了上述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L-异亮氨酸为手征性助剂,以甘氨酸为原料,通过(3S)-2,5-二甲氧基-3-另丁基-3,6-二氢吡嗪(5)为杂环中间体,研究了(R)-α-氨基酸的对映选择合成.在丁基锂作用下,化合物5的烷基化反应按负碳离子反应机理提供了锂衍生物(6),然后与卤代烷RX(7)作用得到具有很高立体选择性的烷基化产物(8).在反应中,7的R基因以反式于C-3位的另丁基而进入化合物8的C-6位,即在C-6位引入了(R)-构型.水解后得到了(R)-α-氨基酸甲酯(9)。  相似文献   

4.
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很大优势,尤其为生物成像研究开启了新局面.通过2,4,5-三苯基咪唑衍生物与1,4-二溴丁烷/1-溴丁烷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2个丁烷桥联的双咪唑衍生物及2个1-位丁基取代的单咪唑衍生物. 4个产物都表现出优异的AIE性质,其中含有甲氧基助色团的衍生物具有更长的发射波长.机理研究表明限制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是这类结构具有AIE活性的原因,因此, 2-位强吸电子芳基是它们具有AIE活性的决定因素.此外,咪唑环1-位取代基的空间效应对AIE也非常重要,因为较大体积的1-位取代基使分子呈扭曲构象,从而限制聚集态π-π堆积作用.最后,研究了1-位丁基取代的单咪唑衍生物的细胞染色和成像性能,结果显示二者在蓝色、绿色及红色通道都表现出不错的荧光成像能力,但在不同颜色通道观察到的细胞被染色区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5.
首先合成吲哚醌衍生4a~4f,氧化水解得到邻氨基苯甲酸衍生物5a~5d.以这两者为原料设计合成A和/或D环取代的色胺酮衍生物1a~1q.然后,以色胺酮6位酮羰基分别与水合肼、盐酸羟胺反应生成C环席夫碱结构.最后,以哌嗪结构取代B环嘧啶酮合成茚(1,2-b)喹喔啉-11-酮.共设计合成20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3个.对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元素分析确证.测定所合成化合物对肿瘤细胞A549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b,1c,1i,1j,1p和1q表现出较强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3.58,0.99,1.03,2.10,0.51和0.43μmol·L-1.构效关系研究表明:D环卤素取代提高抗肿瘤活性,而取代基团在A环时则减弱抗肿瘤活性;B环(嘧啶环)被哌嗪环取代后抗肿瘤活性消失(IC50100μmol·L-1);而C环酮羰基生成席夫碱结构抗肿瘤活性与色胺酮相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分子内1,3-偶极环加成反应引起了较大的注意,它被用来合成某些杂环、多环以及结构复杂的天然产物,为了解决中间体问题,我们摸索了某些芳环醛肟(N-4-戊烯基)氮酮Nitrone的合成方法.通常,醛肟与活泼的卤代烃作用得到N-烷基化产物和O-烷基肟.某些碘代烃对光敏感,不很稳定,产率较低,我们采用溴代烃,方法简便,产率较高.表1给出某些芳环醛肟的烷基化产物,从中看出,Z型肟(1,4,7,12,17,20)主要生成N-烷基化产物,N/O比值为4.73-6.80;E型肟(10,15)主要生成O-烷基肟(11,16),N/O比值为0.14-0.15。  相似文献   

7.
从红紫素-18甲酯开始,通过对其3-位乙烯基和20-meso-位的亲电加成和亲电取代反应,区域选择性地给出相应的氯代或者溴代产物.红紫素-18甲酯与重氮甲烷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生成C(3)-吡唑啉基取代的红紫素-18,继续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和N-氯代丁二酰亚胺(NCS)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卤代吡唑啉基取代二氢卟吩.3-吡唑啉基红紫素-18热裂解后的卤代反应则给出3-环丙基-20-卤代二氢卟吩.选择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另一起始反应物,通过C(3)-乙烯基和E-环结构的一系列化学转换和20-meso-位的溴代反应,区域选择性地得到20-溴代红紫素-18衍生物.新报道的标题化合物均经UV,IR,1H NMR及元素分析证明其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焦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起始原料,通过与各种溴化剂的加成和取代反应,在3-位和meso-位上引进溴原子,分别得到单取代、三取代和四取代的溴化卟吩;其3-位乙烯基与溴化氢的加成则分别生成正常溴代产物和水解产物及其酯化产物.用四氧化锇和高碘酸钠将焦脱镁叶绿酸甲酯的3-位乙烯基氧化成醛,进而与四溴化碳和三苯基磷反应,生成3-位偕二溴取代焦脱镁叶绿酸衍生物.所合成的叶绿酸溴代衍生物均经UV, IR, 1H NMR及元素分析证明其结构.  相似文献   

9.
2-位取代的环戊-2-烯酮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它们的合成方法虽然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但大都路线较长,原料难得,条件苛刻且收率较低.本文报道一个以环戊二烯为原料,仅两步反应合成2-烷基环戊-2-烯酮的简便新方法. 以聚乙二醇(PEG)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环戊二烯在氢氧化钾作用下与卤代烷在固-液相条件下反应,可方便地得到相应的烷基取代环戊二烯,主要为1-位和2-位烷基取代异构体的混合物.通过该方法制备烷基环戊二烯较之采用钠氨于液氨中反应的通常制备方法更可取.烷基环戊二烯进一步于甲醇中经溴代及酸性水解后,即可得到2-烷基环  相似文献   

10.
含均三唑环的新型联苯四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4-芳基-5-(4-吡啶基)-1,2,4-三唑-3-硫醇(1)和2-三苯基甲基-5-(4′-溴甲基联苯-2-基)-四唑(5)反应, 制得一系列新的S-烷基化产物(6), S-烷基化产物在酸性条件下脱保护, 得到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1,2,4-三唑类联苯四唑(7a7n)衍生物. 结构经元素分析, IR, NMR及FAB-MS确认. 对大肠杆菌、链球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初步抑菌试验证明, 多数化合物表现了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五甲氧羰基环戊二烯(简称PMCPH)(1)以富烯形式(2)和各种金属生成M-O结合的络合物,但早年及Bruce近期工作表明,当PMCPθ的银衍生物烷基化时,得到的是一个和环上碳连结的取代产物。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采用溴氧化3-异丙烯基(艹卓)酚酮和3-肉桂酰基(艹卓)酚酮合成杂环并(艹卓)酮化合物的新方法。3-异丙烯基(艹卓)酚酮5位偶联产物1a~1f和3-肉桂酰基(艹卓)酚酮5位偶联产物3a~3d分别在吡啶介质中与过量溴作用生成5-取代苯偶氮基-7-溴-3-甲基-8-氢环庚并呋喃-8-酮2a~2f和6-取代苯偶氮基-2-苯基-8-溴-4,9-二氢环庚并吡喃-4,9-二酮4a~4d。  相似文献   

13.
以天然产物熊果酸为起始原料,在A环上引入含氮、氧杂环,同时对其C(28)位羧基进行酰胺化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10个新的熊果酸衍生物,其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选用高表达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对它们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化合物对KB和SGC7901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均明显强于熊果酸,其中化合物UA_(4-1)和UA_(4-2)对SGC7901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显著,在10μg/m L浓度下IC_(50)值分别为0.289和0.04μmol/L,活性明显高于已上市药物吉非替尼(IC50=1.03μmol/L).  相似文献   

14.
陈邦华  纪庆娥 《化学学报》1989,47(4):350-354
本文报道了手性季铵盐1-7催化溴代烷与1,3-二甲基-5-甲氧基-2-二氢吲哚酮(8)的不对称3-C烷化反应, 并通过研究不同的催化剂结构、溶剂、温度及溴代烷结构对产物光学活性的影响, 讨论了不对称诱导机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5(R)-(l-?氧基)-2(5H)-呋喃酮与溴代丙二酸二乙酯在无水K2CO3和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存在下,以乙腈为溶剂,在80℃下的反应及产物结构特征.在上述条件下得到了预期的具有两个乙酯基的手性环丙烷/丁内酯衍生物3,同时还得到了含有一个乙酯基的手性环丙烷/丁内酯化合物5以及少量的含溴产物6.通过对产物结构分析,提出了产物形成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6.
20(S)-O-喜树碱肉桂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华鑫  张殊佳  周鹏 《有机化学》2009,29(5):724-729
为了提高喜树碱内酯环的稳定性降低其毒性, 增加其抗肿瘤效能, 以喜树碱为先导化合物, 通过酯化反应直接合成了17个20(S)-喜树碱肉桂酸酯衍生物, 并采用MTT法测定了对于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有些化合物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母体化合物喜树碱.  相似文献   

17.
王鲁敏  王振  杨泽  金英学  王进军 《有机化学》2012,32(11):2154-2161
以脱镁叶绿酸-a甲酯(MPa)为起始原料,分别与氯化、溴化和硫酸重氮苯进行偶联反应,其主要产物为20-卤素取代或者亚硝基取代的二氢卟吩,仅以微量产率的得到期待的产物.焦脱镁叶绿酸的锌配合物与3-N,N-二甲胺基丙烯醛的Vilsmeier反应生成20-甲酰乙烯基焦脱镁叶绿酸.焦脱镁叶绿酸-d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的溴代反应生成单一的20-溴代产物,再经Wittig反应恢复乙烯基而得到20-溴代焦脱镁叶绿酸-a甲酯.其它叶绿素降解产物的亲电取代反应均以较好的产率得到生成的20-meso-位取代的二氢卟吩衍生物.首次报道的具有叶绿素基本碳架的二氢卟吩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均经UV,IR,1H NMR及元素分析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葛根素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衍生化反应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葛根素的7,4'-二丙基(Ⅰ), 7-单丙基(Ⅱ)和4'-单丙基(Ⅲ)三种取代衍生物. 其中7-丙基葛根素Ⅱ属于新型取代衍生物; 变温1H NMR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 在300 K时, 葛根素和4'-丙基葛根素(Ⅲ)以单一构型存在; 而7,4'-二丙基葛根素(Ⅰ)和7-丙基葛根素(Ⅱ)则存在两种核磁可分辨的旋转异构体, 当温度升至330 K时, 两种异构体可以相互转化; 通过对比分析葛根素及其衍生物脱质子产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并结合理论计算, 确定了A环上7位酚羟基比B环上4'位酚羟基先脱去质子, 并由此进一步阐明了葛根素衍生化反应机理以及在抗氧化作用中可能的活性位点和结构活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吴范宏  顾松  黄维垣 《有机化学》2006,26(5):671-675
以连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 烯丙基丙二酸二乙酯与多氟烷基碘代烷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反应, 方便地得到一系列多氟烷基取代的环丙烷衍生物, 产率45%~55%. 在相同条件下, 烯丙基乙酰乙酸乙酯与多氟烷基碘代烷反应得到相应的加成物, 加成物随后用碱处理也得到环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一种钯催化1-萘酰胺的8位碳氢键烷基化反应.在该反应中,喹啉甲酰胺作为N,N-双齿螯合基团,各种取代的α-溴乙酸烷基酯以及α-溴代苯乙酮作为烷基化试剂,高效、高区域选择性地合成了8-烷基-1-萘胺衍生物.最后,将含酯基和酮基的烷基化产物分别通过相应的衍生化反应合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阿朴菲和马兜铃内酰胺类生物碱结构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