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神经根沉降征(NRS)在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发生中的相关因素及其诊断学价值。选取接受腰椎MRI检查的262例(511个腰椎节段)患者进行研究,根据MRI结果患者腰椎节段分为狭窄组(172例患者,348个腰椎节段)和非狭窄组(90例患者,163个腰椎节段)。狭窄组硬膜囊面积(CSA)<100 mm2患者占比、椎管正中矢状径(PDA)≤15 mm患者占比、侧隐窝矢状径≤5 mm患者占比、神经根沉降征(NRS)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狭窄组(P<0.05);NRS诊断LSS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14;172例LSS患者,NRS阳性患者108例、NRS阴性患者64例,NRS阳性组的糖尿病率、硬膜囊CSA<100 mm2患者占比、椎管PDA≤15 mm患者占比、侧隐窝矢状径≤5 mm患者占比均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囊CSA<100 mm2、椎管PDA≤15 mm、侧隐窝矢状径≤5 mm是LSS患者发生NR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RS对于诊断LSS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是灵敏度一般,患者椎管狭窄越严重,其NRS发生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观察组)的腰椎CT影像学资料,选取同期其他原因行腰椎CT检查的1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L_4上终板和下终板、L_5上终板和下终板、S_1上终板屈曲角、L_(4~5)和L_5~S_1双侧腰大肌横断面积差值均大于对照组,且与LDH改良Pfirrmann分级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L_4上终板和下终板、L_5上终板和下终板、S_1上终板的终板屈曲深度均低于对照组,且与LDH改良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P0.05);经ROC分析获取各参数截断值敏感度均70%。因此,笔者认为腰椎CT矢状面屈曲角、终板屈曲深度、双侧腰大肌横断面积差值可为LDH诊断及退变程度判断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腰椎矢状面屈曲角、终板屈曲深度和双侧腰大肌横断面积差值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价值及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选取LDH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腰椎CT检查。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L_3~S_1平均终板屈曲深度、平均矢状面屈曲角、平均腰大肌横断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irrmann分级Ⅳ~Ⅴ级的患者L_3~S_1平均终板屈曲深度、平均矢状面屈曲角、平均腰大肌横断面积差值与Ⅱ~Ⅲ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_3~S_1平均终板屈曲深度、矢状面屈曲角、腰大肌横断面积差值诊断Pfirrmann分级Ⅳ~Ⅴ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1、0.890和0.771。本研究证实矢状面屈曲角、终板屈曲深度、双侧腰大肌横断面积差值与LDH患者椎间盘退变程度有一定关系,诊断椎间盘退变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胃肠道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检测结果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本次研究筛选我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胃肠道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0例非胃肠道淋巴瘤患者为对照组,均实施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比两组及观察组内不同组织类型、不同临床分期患者CT重建参数(图像客观噪声、信噪比)的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CT重建参数与胃肠道淋巴瘤临床分期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病理学检查证实,50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中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5例、黏膜相关淋巴瘤19例、小B细胞淋巴瘤4例、套细胞淋巴瘤2例,与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客观噪声低于对照组,信噪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不同组织类型患者、不同临床分期患者CT重建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参数中图像客观噪声与胃肠道淋巴瘤临床分期呈负向相关性(r=-0.74,P<0.05),信噪比与胃肠道淋巴瘤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r=0.71,P<0.05)。据此可得,在胃肠道淋巴瘤诊断中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取得的效果更佳且CT重建参数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对于辨别组织类型和判断临床分期具有重要参照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定量分析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及与实验室指标、疾病分期的关系。选取MM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者62例作为对照组,均行能谱CT检查。结果发现,研究组40 keV、50 keV、60 keV、70 keV、80 keV、90 keV、100 keV能量水平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能量水平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联合诊断的AUC为0.875;40~100 keV能量水平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与Hb呈正相关,与CREA、BUN、β2-MG、疾病分期呈负相关(P<0.05)。因此能谱CT多参数成像定量分析在MM诊断方面具有较高价值,且与患者Hb、CREA、BUN、β2-MG水平、疾病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次研究目的是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椎旁肌脂肪浸润占比、横截面积、腰椎前凸角诊断腰椎不稳的应用价值。选取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MRI检查,比较两组椎旁肌脂肪浸润占比、横截面积、腰椎前凸角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多裂肌横截面积、竖脊肌脂肪浸润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裂肌脂肪浸润占比和腰椎前凸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节段不稳、不同Frymoyer分型患者MRI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裂肌横截面积及脂肪浸润占比、竖脊肌脂肪浸润占比、腰椎前凸角诊断腰椎多节段不稳的ROC曲线下面积均较大。本次研究证实MRI椎旁肌脂肪浸润占比、横截面积、腰椎前凸角诊断腰椎不稳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腰椎前凸角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重建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70例脊椎骨折患者,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分别实施X线检查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以手术结果为参照,对比两种诊断方式所得结果的差异。结果发现,X线检查骨折的部位诊断符合率、类型诊断符合率、合并椎管狭窄诊断符合率均低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相比较,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可知,对脊椎骨折进行临床诊断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准确揭示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且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水平均较高,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X线平片和CT扫描对外伤性脊椎骨折部位的检出情况、骨折部位解剖学改变的显示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脊椎骨折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和CT扫描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参考,观察X线平片和CT扫描对外伤性脊椎骨折部位(前柱、中柱、后柱)的检出情况、骨折部位解剖学改变(小关节滑脱、骨碎片、椎体移位、椎管狭窄)的显示情况,以及对术后椎弓根未完全到达椎体的检出情况。结果显示,CT扫描对中柱骨折、后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对前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与X线平片比较无差异(P>0.05)。CT扫描对小关节滑脱、骨碎片、椎体移位、椎管狭窄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对术后椎弓根未完全到达椎体检出率为88.89%,高于X线平片的77.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对外伤性脊椎骨折部位检出率及骨折部位解剖学改变的显示均优于X线平片,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作为外伤性脊椎骨折的首选诊疗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与MRI应用于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盖州市中心医院接收的隐匿性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入院就诊,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MRI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89%、90.47%、100.00%,对照组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00%;研究组、对照组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特异性均为100%,无差异;研究组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准确率、敏感度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应用于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优于64层螺旋CT,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CT和血清微小RNA-124(miR-124)、微小RNA-155(miR-155)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继发性脑梗的风险预测价值。以4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颈动脉狭窄组,正常志愿者43例为正常组,用RT-PCR法检测miR-124、miR-155表达,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采用CT检查颈部血管。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颈动脉狭窄组miR-124、miR-155表达升高(P<0.05)。与超声、CT检查相比,超声检查联合CT检查颈动脉狭窄准确率、诊断价值较高(P<0.05)。本研究认为,颈动脉超声、CT、miR-124、miR-155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可用于预测继发性脑梗的风险,预测价值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过去一段时间内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疾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颈后路之间融合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的颈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疾病手术治疗及格率达到90.9%,高于对照组的70.5%;围术期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结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疾病患者采用改良的颈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60例,分为轻度退变组、中度退变组、重度退变组。患者均行MRI检查,比较3组的MRI参数,包括髓核(NP)区、纤维环(AF)区T2值。检测比较发现,3组LDH患者NP区、AF区T2值间存在明显差异,且与腰椎功能评分(JOA)呈正相关,与腰部疼痛评分(VAS)呈负相关(P<0.05)。NP区、AF区T2值联合鉴别轻中度、中重度椎间盘退变程度的AUC大于各指标单一鉴别,具有较高评估效能。因此,MRI参数评估LDH患者椎间盘退变程度方面具有良好价值,可为临床明确患者病情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绝经后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程度与骨质疏松的关系。选取经骨密度检查确诊的骨质疏松绝经后女性患者50例为骨质疏松组、非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妇女均接受MRI检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组的L1/L2、L2/L3、L3/L4、L4/L5、L1~S1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腰椎L1/L2、L2/L3、L3/L4、L4/L5、L1~S1之间的BMD与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绝经时间、年龄、腰椎BMD值与患者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绝经后女性采用MRI检查评估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程度Pfirrmann分级评分与骨质疏松程度有关,同时与患者的年龄、绝经时间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了超声内镜联合CT门静脉成像技术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GOV)程度及治疗效果的评价价值。选取72例肝硬化GOV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效果分为良好组与不良组。结果发现,不良组总横断面表面积、胃左静脉、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及门静脉长度均大于良好组,曲张静脉壁厚度小于良好组(P<0.05);总横断面表面积、胃左静脉、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及门静脉长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曲张静脉壁厚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静脉曲张程度呈负相关(P<0.05);总横断面表面积、曲张静脉壁厚度/胃左静脉、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及门静脉长度均为肝硬化GOV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超声内镜、CT门静脉成像参数联合预测肝硬化GOV患者治疗效果的AUC为0.857。可见,超声内镜、CT门静脉成像参数与肝硬化GOV程度、肝功能分级及EVL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可为临床预测EVL治疗效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探讨DCE-MRI参数及IFIT1基因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椎间盘退变(IDD)程度的评估价值。随机选取确诊的66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Pfirrmann分级法将患者分为2组:轻中度IDD(Ⅰ~Ⅲ级)组(46例)和重度IDD(Ⅳ~Ⅴ级)组20例。通过DCE-MRI检查考察患者的K-trans值,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估腰椎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腰部疼痛,采用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FIT1的mRNA表达。轻中度IDD组的K-trans值显著低于重度IDD组。轻中度IDD组患者PBMC中的IFIT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重度IDD组。K-trans值与PBMC中的IFIT1 mRNA水平和VAS评分正相关,与JOA评分负相关(P<0.05)。PBMC中的IFIT1 mRNA水平与VAS评分正相关,与JOA评分负相关(P<0.05)。K-trans值和PBMC中的IFIT1 mRNA水平联合诊断重度IDD的AUC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91、91.3%和100.0%,AUC值和特异性均高于单独诊断。DCE-MRI检查中的K-trans值联合PBMC中的IFIT1 mRNA水平可用于LDH患者IDD程度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全麻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滞麻组和单麻组,每组50例,单麻组给予单纯全麻,滞麻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比较两组镇痛及苏醒质量、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滞麻组切皮时(T1)、关节置换时(T2)、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明显低于单麻组,滞麻组镇痛优良率明显高于单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滞麻组呼之睁眼、呼之握拳、拔管、苏醒时间和苏醒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单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滞麻组和单麻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文认为,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全麻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及苏醒质量,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在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价值。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分为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分析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ASPECTS、CTP参数差异。预后不良患者CTA图像ASPECTS评分<3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预后不良患者病灶处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明显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达峰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ASPECTS评分联合CBV、CBF及MTT预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P<0.05),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0%和84.10%。CTA联合CTP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