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陈扬  朱世民  陈洪渊 《化学学报》1998,56(9):925-929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青蒿素与氯化血红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青蒿素在玻璃碳电极上于-1.08V处发生一个2电子转移的不可逆还原。但是,即使在低至4.0×10^-^8mol/L氯化血红素存在下,青蒿素仍可被催化还原,阴极过电位降低了600mV。配合物EDTA-Fe(Ⅲ)具有类似氯化血红素的催化性质,它降低了QHS阴极过电位590mV。在这个体系中,青蒿素在碳电极上的还原是一个借助于氯化血红素催化的还原过程,氯化血红素的存在降低了青蒿素还原活化能,促进了青蒿素的分解。文中讨论了该反应的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2.
 在含20%乙醇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液介质(pH=7.2)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和银电极上比较了血红素对青蒿素还原的催化作用. 由于血红素和青蒿素加合物的形成及血红素中Fe2+的催化作用,青蒿素在玻碳电极和银电极上的还原过电位分别降低了0.32和0.09 V,还原活化能分别降低了62.1和17.6 kJ/mol. 还比较了血红素和配合物EDTA-Fe3+对青蒿素的催化还原效果,结果表明,EDTA-Fe2+的催化作用远低于血红素. 进一步证实了血红素在青蒿素的药理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蒿素的过氧桥键是其抗疟作用的关键部位。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谷胱甘肽、表面活性剂共存体系对青蒿素过氧键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当青蒿素浓度为1.0mmol/L,谷胱甘肽浓度≥2.0×10-5mol/L时,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0×10-5mol/L,DBDAB),在体系中形成了谷胱甘肽-青蒿素-DBDAB三元加合物,该加合物在-0.88V电位下还原,其还原峰电位比游离青蒿素的还原峰电位负移了240mV,其还原反应活化能升高了46·3kJ/moL,使青蒿素的过氧键更趋稳定;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体系没有影响。进一步探讨了该三元加合物形成的电极机理。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氯化血红素在肉豆蔻酸-双层类脂膜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0.1~-0.7 V(vs.Ag/AgCl)电位范围内,扫描速率为40 mV/s时,氯化血红素在-0.4 V处产生很灵敏的还原峰电流。于pH7.50.01 mol/L KH2PO4-Na2HPO4底液中,该氧化峰电流与氯化血红素浓度在7.32×10-9~1.57×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该电极可作为检测氯化血红素的新型的高灵敏度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5.
陈扬  朱世民  陈洪渊  李英 《化学学报》1997,55(9):921-925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代表着一类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分子中过氧基与抗疟活性密切相关。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青蒿素分子中过氧基在Hg电极上的还原, 还原电位在0.0V(vs.Ag/AgCl)附近, 电极过程为不可逆还原, 反应电子数n=2, 半波电位E1/2=0.012V, 电子转移系数α=0.66, 表观标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6.34×10^-^6cm/s, 扩散系数D=4.3×10^-^6cm^2/s。反应产物在电极表面具有吸附性, 文中提出了可能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周伟舫  水启昌 《化学学报》1982,40(12):1103-1110
本文推导出微溶性活性物质多孔电极动力学方程式.将对多孔氧化汞电极进行慢速(5mV/s)线性电位扫描阴极还原的结果与上述方程式加以比较,我们认为30%KOH溶液的多孔红色氧化汞电极的阴极还原是由溶解在碱溶液中的Hg(Ⅱ)ap在电极中的电子导电基体表面上进行的,但将红色氧化汞换为黄色氧化汞、掺银的氧化汞或掺铊的氧化汞,则除了按上述机理进行外,在过电位大于约0.1V时,有可能按固态阴极还原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7.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代表着一类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分子中过氧基与抗疟活性密切相关.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青蒿素分子中过氧基在Hg电极上的还原,还原电位在0.OV(vs.Ag/AgCl)附近,电极过程为不可逆还原.反应电子数n=2,半波电位E_(1/2)=0.012V,电子转移系数α=0.66,表观标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_s~’=6.34×10~(-6)cm/s,扩散系数D=4.3×10~(-6)cm~2/s反应产物在电极表面具有吸附性.文中提出了可能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尤文钰  杨铁金 《化学通报》2016,79(11):1035-1040
本文建立一种新型的青蒿素传感器。首先,在玻碳电极上滴涂氧化石墨,通过电化学方法将氧化石墨还原为石墨烯,然后,在石墨烯上沉积纳米银得到石墨烯/纳米银修饰电极,它作为检测青蒿素的电化学传感器。用此电极对青蒿素进行测定,并通过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等研究其电化学行为。该修饰电极在测定青蒿素溶液时,表现出较正的还原电位和较大的峰电流等优势;对其实验条件如电解质溶液的p H、应用电势等进行了探查,该电化学传感器在青蒿素溶液浓度范围为1.0×10-8~3.0×10-5mol/L时与其还原峰电流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1.2×10-9mol/L(S/N=3)。此外,对该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等也进行了研究,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王炎英  彭丽  詹国庆 《应用化学》2010,27(10):1204-1208
以H2C2O4·2H2O和Zn(Ac)2·2H2O为前驱体制备纳米ZnO粉体,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表征了其形貌及晶体结构,并将其用于制备纳米ZnO-碳糊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氯化血红素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与商品ZnO颗粒-碳糊电极和裸碳糊电极相比,氯化血红素在纳米ZnO-碳糊电极上的还原峰峰电位正移,还原峰峰电流明显增加,表现出明显电催化性能。 实验表明,在pH=9.18磷酸盐缓冲液中,-0.30 V富集30 s后,氯化血红素在-0.440 V处有1个灵敏的还原峰,可用于氯化血红素的电化学分析。 在优化条件下,该还原峰峰电流与氯化血红素浓度在3.1×10-9~3.1×10-7 mol/L内有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3×10-9 mol/L(S/N=3)。 将该修饰电极用于红桃K生血剂中氯化血红素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以H2C2O4·2H2O和Zn(Ac)2·2H2O为前驱体制备纳米ZnO粉体,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表征了其形貌及晶体结构,并将其用于制备纳米ZnO-碳糊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氯化血红素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商品ZnO颗粒-碳糊电极和裸碳糊电极相比,氯化血红素在纳米ZnO-碳糊电极上的还原峰峰电位正移,还原峰峰电流明显增加,表现出明显电催化性能。实验表明,在pH=9.18磷酸盐缓冲液中,-0.30V富集30s后,氯化血红素在-0.440V处有1个灵敏的还原峰,可用于氯化血红素的电化学分析。在优化条件下,该还原峰峰电流与氯化血红素浓度在3.1×10-9~3.1×10-7mol/L内有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3×10-9mol/L(S/N=3)。将该修饰电极用于红桃K生血剂中氯化血红素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氯化血红素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正交法设计实验方案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氯化血红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电催化作用 ,发现 :(1)氯化血红素在电极表面有两种状态 单体和二聚体 ,阴极峰电位分别为 - 0 .2 5± 0 .0 1V和 - 0 .4 3± 0 .0 1V ;(2 )两种状态对过氧化氢均有电催化还原作用 ,单体的催化活性是二聚体的 1.4 5倍 ,并给出了相应的作用机理。以介质转换后Δi2 为指标确定了影响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pH ,给出了制备与测试该修饰电极的最佳条件。电催化还原过氧化氢电流与其浓度的线性关系为Δi (A) =3.184 6× 10 -6+2 .6 371× 10 -5C(mmol/L) ;检出限为 1.7× 10 -5mol/L ;相关系数为 0 .992 8,电极催化性能两星期内不变  相似文献   

12.
草酸在铂基Sb-Pb表面合金电极上的催化还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将Sb Pb Pt/GC表面合金电极应用于草酸的电催化还原,发现所制备的催化剂电极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草酸还原的起始电位约-0.4 V,与通常使用的铅阴极相比,正移了大约600 mV.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研究,证实所研制的催化剂可在较低的过电位下还原草酸生成乙醛酸,并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对于所研制的表面合金电催化剂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双氢青蒿素(DHA)的过氧键是抗疟抗肿瘤作用的关键部位,过氧键的催化断裂将影响其药物活性.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EDTA-Cu(Ⅱ)催化DHA过氧键的断裂,考察了酸度和扫描速率对体系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催化作用的电极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含20%乙醇的B-R缓冲溶液(pH=7.2)中,一定浓度的EDTA-Cu(Ⅱ)使DHA于-0.681 V(vs SCE)处的还原峰峰电流上升,峰电位正移,表现出明显的电催化还原特征.当EDTA-Cu(Ⅱ)浓度为5.0×10-6mol/L,DHA浓度为5.0×10-4mol/L时,DHA的还原过电位降低了94 mV.与相同浓度的EDTA-Fe(Ⅲ)和血红素相比,EDTA-Cu(Ⅱ)具有更明显的催化效果,能催化DHA过氧键断键,从而影响DHA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壳聚糖/Nafion复合膜为载体在玻碳电极上固定氯化血红素制备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研究了血红素电极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电化学性质,在1.0 mol/L pH 9.8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血红素电极对H2O2的催化还原峰电流与H2O2浓度在7.5×10-5~1.45×10-3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灵敏度为35.28μA/mM,检测限为3.5×10-5mol/L(S/N=3),同时研究了血红素电极的重现性、稳定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将铜离子共价键合到自组装在Au电极表面的乙酰半胱胺单分子层上,获得了乙酰半胱胺铜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电极(CuACYS CME),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荧光仪(XRFS),X射线光电子能仪(XPS)以及循环伏安法(CV)对该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在pH 3.0时,循环伏安图显示Cu修饰层存在一对氧化还原峰,其峰电位分别为Vp1a=246 mV,Vp1c=101 mV(vs.SCE)。它的表面电子转移系数α为0.52,速率常数Ks=0.04 s-1,表面覆盖度Γ=1.2×10-10mol/cm2,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在pH 2.0~5.0的NaAc底液中,该电极对NO的还原有催化作用,pH 3.0时NO的还原过电位为VpcⅡ=-672 mV,较在裸电极上(-1.1V)降低了约600 mV,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测定催化电流与NO的浓度在3.1×10-9~4.7×10-8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NO催化还原过程的异相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3.12×10-3cm/s。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关于硫化氢的测定已报导过许多方法。但要满足简便、快速、现场检测等要求,电化学方法较为合适。对此有一些专利和报告。本文叙述的方法是将被测气体通过具有良好导电性和透气性的多孔气体扩散电极组成的电化池,使被测气中的硫化氢在银催化电极上发生阳极反应而氧在铂催化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由于环境气中氧的含量基本为一恒定值,故阴极电位可视为恒定,阳极电位则随硫化氢含量而变化。因此,通过电池电动势  相似文献   

17.
仿生膜内固定的多巴胺对抗坏血酸的氧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玻碳电极表面上成功地构筑了一种仿生膜———磷脂浇铸膜。将多巴胺固定在膜内 ,研究了其对 2 .0× 1 0 - 3mol L的抗坏血酸的催化氧化作用 ,抗坏血酸的氧化过电位被降低了大约 2 60mV。  相似文献   

18.
将硫堇共价键合到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的半胱胺单分子层上,制成了衍生化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电极,并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循环伏安图显示其在pH=7.7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于-0.45~+0.50V(vs.SCE)范围内有2对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pa1=214mV。Epc1=82mV,Epa2=-75mV,Epc2=-160mV(vs.SCE).pH在5.0~9.0范围内,峰1有2个质子参与反应,峰2有1个质子参与反应.它的表面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s=0.02S-1.此膜对抗坏血酸的氧化有催化作用,其氧化过电位较在裸金电极上降低了约250mV.催化电流与抗坏血酸的浓度在1.0×10-6~4.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抗坏血酸催化氧化的异相速率常数为2.68×10-3cm/s.  相似文献   

19.
导电聚苯胺/MnO2空气阴极氧还原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电位扫描、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导电聚苯胺/MnO2复合阴极上氧还原反应动力学.动电位扫描表明氧在该复合阴极上还原的极化曲线服从Butler-Volmer公式,表观标准活化能为184.9 kJ/mol,反应为电化学步骤控制;交流阻抗谱观察到氧阴极还原由3个明显的线圈组成,表明氧阴极还原分3步进行,第1个圆弧随过电位的增大而显著减小,表明第1步电荷转移过程的确为氧还原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导电聚苯胺的高比表面积与MnO2的多微毛细管结构使氧在该复合电极上还原变得容易.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血红素与脑磷脂混合Y型LB(Langmuir-Blodgett)膜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血红素LB膜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在0.1mol/L KCl溶液中有一对氧化还原峰(-0.42V/-0.30V);将血红素LB膜转移到玻碳电极表面得到的血红素LB膜修饰电极(heme LB-GC)对溶液中溶解氧的电化学还原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其催化还原过程具有不可逆电荷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